APP下载

史上十大女赛车手

2020-01-17吴韧彦

车迷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赛车手拉力赛车手

文/吴韧彦

汽车界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其中的赛车界更是鲜有女性的身影。要不是今年八月,世上四轮最快的女性杰西·库姆斯(Jessi Combs)在挑战陆上极速新纪录时不幸遇难,英年早逝,我们可能完全无视女性在这个领域之中的奋斗和努力。杰西在汽车界是个全能型的存在,造车、赛车、汽车节目主持她都在行。她学的是定制车专业,2004年因一件在SEMA改装展上的作品而被发掘。她把她的造车技能和电视节目成功结合,《拯救破车大行动》(Overhaulin’)、《辣妹车库》(All Girls Garage)、《极限越野》(Extreme 4x4)等一大批热门改装车节目让她家喻户晓。她身体力行地向所有女性展示她们也可以进入这个男人主导的世界,她们也可以成为其中强大、能干、备受赞赏的一员。她的使命是让她们知道“女人也可以把手弄脏、把车开快,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她还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以高风险而闻名的赛事,如Baja 1000越野赛事,她曾于2001年获过小组第二。她还开设工作坊教授女性如何焊接,甚至还写过一本关于一个热爱摩托车的女孩的童书。在此次挑战之前,她已经是四轮世界里的最快女性(777公里/小时,483MPH),然而她仍不满足,她想要挑战的是女特技演员凯蒂·奥尼尔(Kitty O'Neil)在1976年创下的陆上极速纪录(824公里/小时,512MPH,驾驶的是一辆三轮车),只有战胜了凯蒂,她才是世上最快的女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女人也可以为车而狂,为速度而生。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赛车圈,女赛车手要被喜欢也许不难,毕竟稀有,更难的是被尊重、被重视,被真正地当作势均力敌的“对手”。在F1赛场上,女赛车手更是罕见,在将近70年的赛事历史上,女性F1车手的数量只有个位数。是因为女性对之不感兴趣,男女体能的差异,男性比女性天生更热衷于冒险,还是缺少机会,始终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在赛场上,男性有许多同性的榜样可以模仿、学习和憧憬,而女性则没有。一旦女性进入了赛场,人们会给予更高的期待,更多的压力,更少的失败和试错的机会,女赛车手必须加倍努力。男赛车手可以说“我只是热爱”“我只是为了自己而比赛”,但女赛车手却多出一个动机“我要证明我不比男赛车手差,甚至可以比他们开得更好”。另外,作为女人,你在赛场上的另一大“义务”,是保持“好看”,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女赛车手有时很难分清,自己是因为女性身份才得到了关注,还是因为自己的车技。

当然,女性做赛车手也有优势,毕竟赛事不只是关乎蛮勇,要知进退,要懂策略,虽然女性的肌肉要比男人少,但赛车毕竟不是肉搏。另外据 Formula Medicine的研究,对于一个赛车手而言,30%的时间用在体能训练上即可,尤其是上半身和颈部的力量,使得驾驶时不那么容易疲劳,其余的时间应该用在对大脑、耐力的训练。因为比赛时赛车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如果你的大脑可以更加高效,那么应对突发状况时,就能更加从容、冷静,表现自然更好。赛车手能否成功,体能也许并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不得不说的是,如今的赛事,一辆好的赛车、一支好的队伍,产生的影响同样很大,有没有车队会愿意抛开女性天生不适合赛车的成见,制定一套适合于女赛车手扬长避短的成长计划呢?未来我们有没有机会在赛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女车手呢?这需要多方的思考和行动。

10 Female Drivers in Racing History

10 Female Drivers in Racing History

女赛车手朱莉娅·兰道尔(Julia Landauer)在《女性和驾驶:女性赛车手去了哪里?》(Women And Driving: Where Are All the Women Race Car Drivers?)一文中透露了女赛车手的各种真实处境。她表示,成为一个女赛车手既是一个恩赐也是一个诅咒。首先人们并不会把你放在心上,不会相信你具备能够夺冠的车技。但还有一种情况是马上把你当作其他女性或弱势群体的榜样,不管你有没有获胜,都会因为是少数群体而获得媒体曝光。她认为,女赛车手真要大获成功,除了努力和车技,还离不开营销,比如依靠高颜值、秀身材接各种广告,但她希望女性能通过更多种方式获得成功,也希望人们能够支持和接纳不同的女性赛车手的形象。比如有些女赛车手更专注于扶持新人,组织不同资历的女赛车手分享自己的故事,不同的经验和心路历程能让更多人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路。同时她也提及在赛车圈,不只是女赛车手,车队的其他成员、工程师或是管理人员等,女性也很稀缺。她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都太希望女性具有吸引力,像是技术工作常被描绘成枯燥乏味,而非充满挑战、回报丰厚。所谓的“书呆子”也许外形不潮酷也不爱社交,但他们对学术、智识的不懈钻研也是一种魅力。投入本身就很吸引人也很有力量。

要知道过去女性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鼓励她们从事赛车这种危险的运动,女性甚至还被禁止参赛,即便如此,仍有女性甩开偏见,打破禁令,在赛车圈闯出了自己的天地。最早被人知道的女赛车手应该是法国三大美女赛车手之一Camille du Gast(法国当时最有钱也最多才多艺的寡妇),她参加了1901年的巴黎–柏林(Paris-Berlin)长程耐力赛,尽管她用的车不是为赛事而设计,仅有20马力,但她依旧在25小时30分钟完成了赛程,在122个参赛者中名列33位。即便她是法国社交名流,对她的敌意依然散见于各种评论中,比如认为女人不该来参加这类竞赛,女人太过神经质等等。而后来当她想要参加其他赛事时,无奈被拒绝和禁赛。到了1958年,玛丽亚·特里萨·德·菲利皮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为女赛车手迈出了一大步,她出现在了F1的赛场上,在比利时大奖赛上位列第十。然而她之所以没有继续参赛,据说是因为赛事总监对她说:“唯一女性能带的头盔,是美发店里的烫发罩”。尽管人们的偏见非朝夕可改,但一代又一代女赛车手的拼搏,确实让有限的优质资源的天平开始向女性倾斜。

翻阅历史上的那些创造过第一的女赛车手的故事,会由衷感叹女性无限的可能性,不少并非专业全职,在进入赛车圈之前,可能是个女招待、女模特、家庭妇女,这些人们认为更应该由女人来做的工作。也有些女赛车手是在男性的影响下,如父亲、兄弟、丈夫、朋友、情人,进入赛车圈,但最终的表现都超过了他们。对于赛车这样相对小众的职业圈,经验、知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引荐者的作用不容小觑。也有的女赛车手,没有人脉,无人支持,全靠纯粹的爱好,自学成才,对开快车的痴迷,无异于男性。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越挫越勇、逆境之中野蛮生长的毅力和韧劲。

可喜的是,如今女赛车手在赛车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在专业赛事上,奥迪在去年的戴通纳24小时赛(24 Hours of Daytona)上组了一支全女性的赛车队。在F1赛事中也破天荒地有了女测试车手。今年,第一届女子方程式大赛W Series也已成功举办。而更令人倍感期待的是,史上第一位小学生女赛车手野田树润(前F1赛车手野田英树之女)的横空出世,她的志向可是成为史上第一个F1冠军女车手!女赛车手能够前赴后继地进入这片由男人统领的禁区,离不开前人的耕耘和铺垫,性别这块过去不可撼动的壁垒正在逐步消融。本期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史上十位知名女赛车手的故事。受篇幅所限,这次介绍的主要是已故或已经退休的女赛车手,还有许多女赛车手无法囊括进来,但她们的经历已经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多罗西•莱维特Dorothy Levitt(1882 ~1922)

她是英国第一个女车手,也是第一个在汽车赛事中胜出的女车手。她是多项纪录的保持者,包括水上极速纪录、女性陆上极速纪录,还是个作家。她是女性独立和女性赛车的先驱,还曾是亚历山德拉王后(Queen Alexandra)及其他皇家成员的驾驶教练。关于她家庭的介绍并不多,只知道她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这也可以解释她何以能在早年参与赛马。她的是一家汽车公司的秘书,在结识赛车手兼商人塞尔文·埃奇(Selwyn Edge)后,竞速天赋很快被发掘,随之学习了驾驶和机械。塞尔文明白女赛车手的“营销价值”,希望她能成为英国的Camille du Gast。当时汽车还是个新兴事物,漂亮的女赛车手既能展现汽车的魅力和刺激,还能让人认识到它好开,连女人也能轻松驾驭。多罗西不甘于成为推销车款的工具,决定靠教授驾驶和竞赛来谋生。她还在比赛时坚持女性穿着,不配机械师,自己动手修车。在1905年,她完成了女车手最长距离的驾驶,驾着一辆De Dion-Bouton,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往返于伦敦与利物浦,总长约为660公里,平均时速为32公里/小时,并因此被媒体誉为“地球上最快的姑娘”。同年她创下了她的首个陆上极速纪录,128公里/小时,而隔年她就破了自己的纪录,把速度刷新到146公里/小时。1907年,由于新开的布鲁克兰赛道(Brooklands)禁止女性参赛,她只能参加欧洲其他国家的赛事。有趣的是,她当时建议其他女性在开车时要带一面小镜子,倒不只是为了整理面容,更是为了看清车后的交通状况。她说这话时,车上还没有后视镜,后视镜要到1914年才被发明出来。安全问题也是她非常关注的,她建议女性独自旅行时最好随身带把手枪,经常训练以保持机警,还有个办法是带条狗同行。她在参赛的同时也写作,出过本书《女性和车》(The Woman and the Car)(1909年),以此消除人们认为女性不适合驾驶的偏见,并证明女性特质和技术才干可以兼备。遗憾的是,1910年以后,多罗西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据说是为了养病。

赫勒•奈斯Hellé Nice(Mariette Hélène Detangle)(1900~1984)

又是一个多栖才女,法国的模特、舞者以及大奖赛的车手。她出身乡村,从小多才多艺,16岁去巴黎,成了艺术家的模特,并被鼓励去跳芭蕾。她靠模特和跳舞的收入已经可以给自己买下房子和游艇。后因滑雪时遭遇雪崩伤了膝盖,而让舞蹈生涯过早结束。她不只开快车,她的一生都很快,包括成名。她受赛车手亨利·库塞尔(Henri de Courcelles)的引荐进入赛车界。当时的巴黎是法国汽车界的中心,有大量的赛车好手。在不得不放弃心爱的舞蹈之后,她决定在赛车界试试身手。她曾在1929年赢下首届女性大奖赛,并为女性创下过陆上极速纪录,是当时法国的“最快女性”。恰好菲利普·德·罗斯柴尔德(Philippe de Rothschild)当时也热衷于大奖赛赛车,并因而与赫勒相识相交。当时菲利普开的是布加迪的车,在他的牵线下赫勒成了布加迪车队的一员,并在1931年驾驶布加迪Type 35C参加了多场大奖赛赛事。赫勒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为此总有厂商愿意赞助她,当时她一场比赛下来,收入相当于今天的10万美元。尽管她在男性的赛事中没有取得胜利,但她的成绩已经优于许多当时顶尖的男赛车手,也是那些年赛场上唯一的女车手。1936年的一场事故,她死里逃生,她的车冲向了观众,多人受伤,6人死亡,她飞出车子,摔在了人群中,虽然身受重伤,但侥幸逃过一劫,不过她的声誉就此受损。到了二战后,她正在参加为当时最佳赛车手举办的招待会时,被另一知名男车手公然指控为间谍,他还要求赛事主办方禁止她出赛。此后所有的厂商都对赫勒避而远之。她的赛车生涯就此终结,当时的她已经将近50岁。她的恋人年龄比她小,看她落魄也决意离开她,临走还骗走了她剩余的积蓄。她的晚景惨淡且凄凉,背负着所谓的“叛国罪”而被所有人遗忘及唾弃,不得不靠救济度日。而在近年有关她生平的文章中指出并无证据可以坐实当年对她的指控。至于当年那无端的指控从何而来,可能是出于对她的嫉妒,也可能是把她错认为另一个女赛车手。如此从巅峰狂跌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尽管我们可能无法确知有关她的所有故事,但她为女性车手铺

安妮•霍尔Anne Hall(1920~2003)

她是欧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知名的拉力赛女车手之一,跟同时期的帕特·莫斯(Pat Moss)、南希·米切尔(Nancy Mitchell)齐名。她的父亲是个汽车销售,从小鼓励安妮的冒险精神及对速度的喜爱。10岁时,她家车库里的所有车她已经会开了。她在17岁时的生日礼物是一辆Wolseley Hornet以及一次驾驶考试。她娴熟的技能让考官惊叹。在二战时,她曾做过救护车的驾驶员,以超高速驾驶而让人“闻风丧胆”。她是个家庭主妇,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之所以会参赛是出于偶然,她父亲想要一辆捷豹XK 120,当时唯一的途径就是用它来参赛。1951年她开始与妹妹搭档参赛,两人曾赢下过伦敦汽车拉力赛的女子杯,还被称为“疯狂的牛顿姐妹”。1956年,她和女搭档希拉·范·达姆(Sheila van Damm)一同获得欧洲女子拉力赛冠军。1961年,她获得了她最重要的两场胜利,一个是Coupe des Dames 拉力赛的冠军,一个是东非越野拉力赛(East African Safari)的季军。在15年的赛车生涯中,她参与了所有主要的长程拉力赛,其中她最爱参加的是蒙特卡洛拉力赛,为此被誉为蒙特卡洛拉力赛之女王。她曾是捷豹、Sunbeam、福特和BMC等六支车队的车手。她最津津乐道的一次胜利,是她曾和格拉汉姆·希尔(Graham Hill)(唯一一位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印第500和F1大赛中都取得冠军的车手)驾驶同款Falcon代表福特出征蒙特卡洛,在那场比赛上,她比他快出了6.6秒。在退休后,她成立了一家驾驶学校。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72岁的高龄又回到了赛场,参加古董车赛事长达10年之久。

丹妮丝•麦克格奇Denise McCluggage(1927~2015)

她是个跨界全能型车手,还是个记者、摄影师和作家。她的专业是政经和哲学,起先她是《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记者。一次采访布里格·康宁汉姆(Briggs Cunningham)(美国首辆勒芒赛车的打造者)的经历激起了她对赛事的兴趣,之后她开始报道赛事。当时汽车赛事在美国并不如在欧洲那么风靡,但一些从欧洲战场返回的士兵将欧洲的赛车文化带回了美国。蓬勃的发展让丹妮丝全情投入其中。女记者在赛场上并不受欢迎,甚至被禁止,她认为成为选手有助于她更好地报道赛事。她从俱乐部赛、MG TC 车辆起步。她能理解赛手的心理,他们在赛道上的战略战术,各种不为大众所知的幕后故事。1954年她搬到纽约后,成为《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极限运动版记者,还将自己赛车换成 捷豹XK140参加专业赛事。她的招牌之一是白底粉色圆点的头盔。她的赛事成就包括了以保时捷RS成为首个在汤普森赛道(Thompson Raceway)上胜出的女性、以法拉利250 GT在赛百灵12小时大赛上获得分组胜利以及以福特Falcon在蒙特卡洛拉力赛上获得分组胜利。难得的是,大多女性会被派去参加女性专属赛事或是一些表演性质的赛事,但她都是与男性车手同场竞技,其中不乏斯特林·莫斯、菲尔·希尔、彼得·柯林斯、卡罗尔·谢尔比、丹·格尼、罗德里格斯兄弟等这样的大咖。她曾被勒芒大赛三届冠军路易吉·基内蒂(Luigi Chinetti)提名参加勒芒大赛,但被FIA拒绝了,仅仅因为她是女性。她对于记者业的贡献也是卓著的,她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参与式运动报道。她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跟赛车手对话,也许是在餐厅,也许是在酒店大厅。她所报道的故事一定是所有人从未听到过的,她像一个诗人一样遣词造句,让运动特写如同小说一般引人入胜。她也是唯一一个进入汽车名人堂的记者。她还参与创立了美国第一份汽车运动的周刊,也就是今天的Autoweek。

帕特•莫斯Pat Moss(1934~2008)

她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顶尖拉力赛女车手,在她所处的年代男性觉得女性能平行停车已经是个奇迹了,但同时她们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那时车厂有能力更快推出新品,并凭借赛事证明自家车的实力以及可靠性。那时主要的车厂都配有全由女车手组成的车队。她所在的家族就是个赛车家族,她是F1赛车手斯特林·莫斯的妹妹,父母也都热衷于赛车。由于父亲是富裕的牙医,拥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支持他们的孩子对马术的热爱。早在20世纪40年代,兄妹俩已经借由马术障碍赛养成了出色的竞技能力,18岁时帕特已是奥运会水平的马术运动员。然而在赛车上他们并没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帕特开始赛车,倒不是因为要跟哥哥学样,她虽很早由哥哥教会开车,但对车兴趣并不大,后因与哥哥的商业伙伴约会而被怂恿着去参赛。她是用马术比赛的奖金买下第一辆赛车Triumph,她请求Triumph汽车赞助她参赛,遭到了拒绝。但好在Triumph的对手MG将她收至麾下。真正让她大放异彩的赛事是欧洲最为艰险的拉力赛事Liege-Sofia-Liege,她不但获胜,而且所用的车只是一辆 Austin Healey。这不是一辆理想的拉力赛车,且以难以驾驭而著称。这是女性首次在国际拉力赛事上获得胜利。她在60年代总共赢下了五届欧洲女性拉力赛冠军。在赛场上她还结识了瑞典拉力车手艾立克·卡尔森(Erik Carlsson)。她在比赛时借给了他一个轮胎,并因此错失了冠军,那个年代赛场上这种友爱之举并不稀奇,但这意外成就了段姻缘。后来他们成了夫妻。在两人的女儿出生后,她渐渐淡出了赛车圈。

珍妮特•格思里Janet Guthrie(1938~)

不少女车手的转业经历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珍妮特的父母都是飞行员,她从小就爱冒险与速度,17岁已经拿到了飞行执照。在成为车手前,珍妮特是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师。她原本想成为NASA的宇航员,但因为没有博士学历而未能最终被选上。尽管她喜爱与阿波罗计划相关的工作,但她依旧渴望一些更为热血的事情。她最先以捷豹XK140开始征战 SCCA赛事,自己打造发动机和车身,到了1972年她开始专职参赛。她曾在赛百灵12小时大赛上两次分组获胜,还是首个获得印第500和戴通纳500参赛资格的女性。她在 NASCAR系列赛事中的最好成绩是第六,这也是迄今为止女性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在2014年被女赛车手丹妮卡·帕特里克(Danica Patrick)追平。她是在缺少赞助、赛车缺乏竞争力、没有车队的情况下完成这些的,还必须坚强面对无数无视她成绩的苛责和质疑。珍妮特认为回击敌意的最好方式还是在赛场上,只有胜过男赛车手,才能改变他们对女性没有力量、没有耐力、没有情绪稳定度、没有豁出命去的勇气等偏见。为了省钱,在两场比赛之间,她常常是睡在车上。她的退休是出于无奈,还是缺钱,但她已经尽了全力。珍妮特之后鲜有女性再能取得她的成绩,她认为赞助的缺乏、排斥女性参与的男性网络以及认定女性不具备参赛条件的执念,让女性在赛车领域举步维艰。在美国ESPN体育频道的一部纪录片《合格》(Qualified)中,她说道:“当你回顾历史时会发现,女性做过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她们的历史总是被遗忘、被否认。所以女性必须不断地从头来过。女性过去是如此,将来也会是如此。”

雪莉•穆尔多尼Shirley Muldowney(1940~)

她是“Drag Racing”(直线加速赛事,距离为400米左右,赛车极速高达515公里/小时,犹如地面上的火箭)的当家花旦,是第一个获得顶级燃料高速赛车参赛许可的女性,还是1977年、1980年、1982年NHRA Top Fuel锦标赛的冠军。她是该项赛事第一个获得2个及以上冠军的车手。在2008年美国ESPN体育频道评选的史上TOP 25最佳赛手中,她被列在了第21位。她家境贫寒,也不喜欢上学。她16岁就结婚了,丈夫是个机械师也是个街头赛车手,教她开车,也亲自为她打造过赛车。对于这么一个没有指导、没有方向的少女,赛车成了她的出口和寄托。然而,他们因赛事走近,也因赛事分开。妻子对赛车的热衷,让丈夫多少感到被忽视,两人最终因为想要参加的赛事不同而离婚。但她并未就此终止她的追求,她顶着巨大压力赢下Top Fuel的三个冠军,她在该赛事上的成功,遭到了赛手、赛会等方方面面的反对,没有人希望她参赛,除了她自己。1984年,她遭遇了一场严重事故,车解体了,人也几乎如此,她接受了数次手术,没人相信她还能赛车。但在80年代后期她又回归赛场,在没有赞助的情况下,继续参赛,直到2003年的退休。尽管那次事故,让她每天饱受疼痛之苦。那个年代的Drag Racing虽是专业赛事,但并不赚钱。作为女性,雪莉想要招募到合适的队员、找到赞助商都要更加困难,不过她依旧竭尽所能靠着自己在赛场上奋战了40多年。她还把自己的赛车漆成粉色,以凸显女性的“势力”,也作为对赛车圈里盛行的大男子主义的回击。尽管她拿出了成绩,但现实并不如电影那般,所有人就因此而喜爱她、接受她。在1983年雪莉的传记电影《我心不停转》(Heart Like A Wheel)里描述了她和丈夫之间的另一个分歧,即丈夫认为赛车对她而言只是爱好,而她却视之为事业。对此部电影,雪莉的感情是复杂的,她不认为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了她的生活,也没有电影能做到,但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对Drag Racing这项运动相当有利。对于今天的赛事,她也有她的担忧,条件是比他们那代人优越太多,今天的赛手好比是在顶层公寓,而他们当时就只是在地下室,但不少成功是靠财力、高科技砸出来的,不像他们当初那样赤手空拳、真刀实枪地搏命,一步步去打拼,其中有何失落,有何隐患,希望不要视而不见。

琳恩•詹姆斯Lyn St. James(1947~)

她的赛车生涯起步非常晚,到了25岁左右才开始。琳恩对车的最初记忆,是母亲因小儿麻痹症而行走不便,必须依赖汽车来出行。为此早早地教了琳恩驾驶和养护车辆。时代也造就了她对速度的着迷,60年代的美国文化就是以车为中心,青少年就是爱赛车。琳恩也紧跟潮流在街道上、在赛道上飙车。当她在赛车上得了奖后,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毕竟她上的是女校,从小学的是钢琴,飙车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女孩该做的事情。她倒也没执拗,只是把它作为爱好。直到她跟着男友(后来成了她的丈夫)搬到了佛罗里达,上帝之手又将她推到了赛道上。她的男友是个车迷,带她见识到了戴通纳24小时大赛、印第500大赛、赛百灵12小时大赛等赛事。她觉得这类赛事对她的吸引力更大,不是短距离冲刺,而是有更多弯道、圈速需要挑战。她和她丈夫一起做生意,还一起去驾驶学校学习,准备赛车,在业余时间参加赛事,把赛车当作休闲和社交。一次她收到了专业赛事的邀请,但在资格赛中发动机就报废了,这让她意识到专业赛事可不是这么随意的准备就可以对付的,她需要更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令她发愁的是资金,她曾不依不饶给各大汽车公司写信,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在哪些比赛中获胜,希望他们能签她做赛车手。她办企业的经历,让她更懂得如何推销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资助。三年后,她终于拿到了福特公司的签约,并在IMSA、Trans-Am等赛事上崭露头角。她得过戴通纳24小时大赛、赛百灵12小时大赛的冠军,参加过7次印第500大赛(1992年到1997年,2000年,最好成绩是1994年的第六名)。她还是1992年印第500大赛的年度最佳新人,是首个该奖项的女性得主,也是年纪最大的得主(45岁)。印第500大赛是她最想参加的比赛,也是她有生之年不参加的话会万般遗憾的赛事。在一次电视采访时,她抓住机会向印第大赛车队的队长发出恳求,表明自己的心愿,三四年后她得偿所愿。退休后,她设立基金会、奖学金和学院等,帮助更多女车手获得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她自己起步较晚,她一直后悔的也是没能更早地开始赛车生涯,为此她招学生时,收的是12~14岁的孩子,错过了这个年纪,不少机会还是会就此失去。

米歇尔•穆顿 Michèle Mouton(1951~)

她是赛车圈说起女赛车手最先被提到的名字,是尼基•劳达眼中的“女超人”。很意外,她并不是从小就注定成为赛车手,她原本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律师,而她的父母是种花草的。巧合的是,她的居住地附近的山道是拉力赛的举办地,她经常能听到发动机的轰响。到了20多岁,她的一个朋友是赛车手,跟副驾驶员处得不好,鼓动她来做做看,之后她就“变心”了。命运的改变往往无法规划和算计。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各类赛事格外火热,各大制造商争先恐后通过赛事而扬名,大量赛车好手也在那一时期涌现。她的父亲看到她的天赋之后,不希望她只是个副驾驶,他帮她买了辆雷诺Alpine A110,并跟女儿说道:“不要甘于做个副手,要做就做个真正的车手,你有一年的时间来证明你在赛车方面的才能”。这份支持并非完全没有条件,如果无法做到,她就要回去继续学习法律。然而她做到了,超越了所有人的期待,她拿下了法国女子锦标赛的冠军、法国GT赛的小组冠军、勒芒大赛的小组冠军,几乎横扫了所有的本国拉力赛事。之后她还为菲亚特、奥迪、标致车队出赛。那时的拉力赛比如今的严苛,比赛地都是诸如非洲荒原这样的地方,道路更危险,安全设备也更不牢靠。其间她还不得不借车参赛,经常驾这车的男赛车手为之勃然大怒,觉得女人一定会把他的车给毁了,不过米歇尔不但顺利完赛,还是驾驶这款车的车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个,倒是那个生她气的男车手,把自己的车给搞坏了。她是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出现在世界拉力锦标赛(WRC)上的女性,还在1982年的WRC中获得了亚军。1985年,她参加了派克峰爬山赛,并破了纪录。1986年,她加入标致车队后,赢下了德国拉力锦标赛冠军,成了第一个获得重大拉力赛事冠军的女赛车手。在退役之后,她自办赛事,还担当过FIA女性赛车运动协会(Women & Motor Sport Commission)的首任主席以及WRC的经理。她曾公开表达过对父亲的感谢,她的父亲也是个驾驶迷,曾经也想当个赛车手,却因为战争而错失参赛的机会,他没有想当然地认为女人不该也不能开快车,也没有想到女儿能帮他实现梦想。回顾她的各种机遇和转折,她总结到,要对新机会和新经验保持开放,从何处、从何人那里获得机会,没人能提前获知,要为别人提供有利的机会和建议,你也能从中获得更多。

迪塞尔•威尔逊 Desire Wilson(1953~)

在历史上一共仅有5位女性出现在F1的赛场上,迪塞尔是其中之一,还是唯一一位获胜过的F1女车手。作为摩托车全国冠军的女儿,她很早就投身于赛事。5岁就已经在赛道上开卡丁车了,12岁就开始参赛了。她经常是赛场上最年轻、最娇小的选手。她并没有从小立志成为F1车手,只是喜欢速度带来的享受。她曾转去赛马,因为在大多人眼中,那更适合女孩,但那太烧钱,她的家庭无法承受。达到驾驶法定年龄后,迪塞尔又回到了赛车场上。最开始她开的只是一辆由家人打造的车,没有任何赞助,即便如此,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她还是拿到了全国赛事的亚军。她结婚后,曾与丈夫一同参赛,但她的表现优于丈夫,为此丈夫决定“让贤”,毕竟他们负担不起两个人的赛车费用。她的下一次胜利是在福特方程式大赛上,这是进入F1大赛前的重要一步。但拥有如此亮眼成绩的她,依旧没能获得赞助,她甚至没钱准备像样的赛车。当时的南非汽车媒体比较大男子主义,不会给她应得的曝光和宣传,还因为赛事赞助商是烟草公司,绝对不会考虑赞助一个女性。直到她参加了国际赛事,她才得到了资助,并得以在欧洲赛场上初露锋芒。然而之后她遭遇了一系列糟糕的运气和赞助者,让她无法在F1大赛上有更多的上升空间。有的赞助者只是看重了她女性身份的吸睛能力,并没有真正想要资助她参加F1大赛的正赛。她获胜的英国F1大赛在当时是新赛事,使用的F1车型偏老,即便如此,她还是胜出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有的赞助者让她测试的是好车,实际比赛时却给了辆差车。当迪塞尔指出异样时,被倒泼脏水,说是她能力不足。有的赞助者因为经费有限,哪怕她成绩更佳,也选择资助男赛车手。她在1981年参加了南非大奖赛,这场比赛因“FISA-FOCA之争”(F1车界厂商车队与私人车队之间的斗争),而被排除在世锦赛之外。她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将参赛重点转向了耐力赛,还尝试过美国赛事,曾在蒙札1000公里大赛和银石6小时大赛上获胜。从她的故事中也看出,尽管迪塞尔的车技、心理素质和决心,都是她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但总是遭遇错误的人、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不过即便诸事不顺,她依然能举重若轻,让轻慢者无地自容。

猜你喜欢

赛车手拉力赛车手
中国车手受伤
弹珠拉力赛
火星赛车手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赛车手
F1赛车手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4年第二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2年第六站冠军揭晓
分站冠军数决定F1最佳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