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解析
2020-01-16朱小梅
朱小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行业对语文教学重视程度加大,初中语文教学压力也在增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要落实的重要任务。阅读理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综合文学素养有相当大的影响。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直接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助力其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基于以上,本文将就人教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现状、不足及实践提升途径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应用实践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决定了学生试卷卷面分数的高低,更决定了其综合文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初中生已经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为了进一步推进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由于阅读并不是教师教学生学就能轻易掌握的技能,是一项学生个性化行为,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摒弃教师滔滔不绝全盘分析,不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量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独立主动积极思考,萌生个人的思想感悟,并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以此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因而,研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具有必要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现状及其存在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死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阅读占据语文教学中的大头,学好语文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压力,阅读理解教学现状仍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两点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为了赶进度、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往往采用全盘灌输的方式,缺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理解的教学意识,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和厌恶甚至是畏惧的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二)对阅读教学的钻研不够深入,没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初中语文教学范围广,大部分教师还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灌输和教材课文的详解上,在阅读理解教学方面的钻研不够深入,体现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说自话让学生死记硬背是脱离教学实际的表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需要对其运用原则、标准、内容内涵以及反馈评价等方面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除此之外,压缩或是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忽略其阅读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实践的具体途径
(一)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其阅读思维
为了进一步创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其阅读思维。阅读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出题者提出的问题做解答,而且需要读者带着探究式的心理通篇阅读,读懂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在阅读初期可能没有探求阅读的意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和进取意识,培养其科学合理的阅读思维。
(二)通过归纳总结阅读题套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提炼技巧
虽然就阅读理解广义来讲,分数不及良好的閱读习惯和澎湃的阅读热情,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具体任务还是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因此,教师通过归纳总结阅读题的套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提炼技巧亦是阅读理解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应该局限于语文课堂,而应该渗透于学生学习中的角角落落。教师需要明确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态度,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每周要求学生读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并抒写阅读感悟;将每天的早读或是晚读时间抽出十五到二十分钟,作为每日阅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分享、交换好书,联系校方组织跳蚤书市、阅读理解大赛等活动,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强制性或是鼓励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阅读理解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课堂,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文学素养,达成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需要克服教学方式单一死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等不足,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归纳总结阅读套路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途径,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