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教学设计分析
2020-01-16曾佳
曾佳
摘要:语文是人类发展语言交流的重要学科,也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高段语文中文言文的特点以及对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教学的课堂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小古文教学;小学高段;教学设计
一、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的概述
(一)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基础上的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来说的,古代人写的文章叫作文言文也就是古文,而小古文是指小学阶段篇幅比较短小的文言文。小古文具有以下特点:1、篇幅短小。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文章都比较简短;2、字义难懂。虽然内容简短,但是运用的依然是古文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小古文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3、含义深刻。小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表达的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二)小学高段学习小古文的目的
小学高段开设小古文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开始拥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的竞争力并从小打造学生的学科优势。因为文言文在以后的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并且相比于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来说更容易得分,文言文阅读还有可能拿满分,所以从小学开始学习小古文,不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大大提升学生语文的学科竞争力。
二、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学习小古文的信心
小学是学生学习古文的起步阶段,刚开始接触古文的表达形式,难免会有一些疑惑,所以教师在选材时应特别注意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朗朗上口、内容有趣且学生乐于阅读的小古文。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部编版下册的第五单元中文言文二则的《两小儿辩日》中的内容,是以两个小孩辩论为出发点,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远,到中午时离人近,并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通过这则小古文的学习,说明了宇宙无限大,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小古文,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并且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所以以这种文章为出发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树立学习小古文的自信心。
(二)反复诵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刚开始读一篇小古文时,学生会觉得非常拗口难读,这时教师只需要学生读对即可,之后反复诵读,学生自然会读得更加流利。因为读通全文是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需要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学生能掌握好朗读的停顿是他们读懂文章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的《学弈》一文时,学生刚读文章时,“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很多学生都不会停顿,有的学生念成“思/援弓缴/而/射之”,有的念成“思援/弓缴/而/射之”,经过老师的指导以及看完注解后,最后才确定“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的停顿是正确的。可见能够断好句是读懂小古文的重要前提。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例如教师首先示范读、然后带领全班读、师生一起读、分小组读、男女对读等,也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掌握好停顿规律的读。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小古文诵读素养。
分析文本,使学生感悟到小古文的寓意
经过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后,学生已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文内容,重点分析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句。小学的语文教材大多选用的是故事情节比较强的文言文,就是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反映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文中的: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为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下: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通过学习该文章简短的几句话,反映出的确是大道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多方面考虑,并且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渊博的孔子也会有不知道的事物,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到谦虚谨慎。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小古文的阅读水平并树立学习小古文的自信心,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