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的融合

2020-01-16吴丽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文体导图核心

吴丽霞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思维训练方式,把这种思维训练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失为一种新的改变。

一、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阅读的关系

作为构成日常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课,则成为了训练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主战场。为了实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筆者选了小学生最为熟悉的文体类型——叙事类文体来进行学习探究。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怎么学”的能力呢?笔者把“思维导图”和“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绘制一张张形象的“地图”来引导学生关注并训练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主动性强,而且通过动脑思考、动手绘制、动口交流的多途径交互合作中,提高了提取、梳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并把握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二、依托思维导图,架构叙事类文体的阅读课堂

小学阶段的叙事类文体较多,所以就从最常见和常用的文体入手。以下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中,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架构叙事性文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1)定核心,串导图。叙事类文体往往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确定好核心后,便可以利用核心去架构思维导图,从而架构起整堂语文课。以下是几种操作性强、思路清晰的教学策略。

在尝试教学《草船借箭》时,就确定了围绕三国人物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课堂教学基本过程如下:

第一步,关注人物,选定核心。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后,梳理出小说人物图谱,即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并最终确定下以诸葛亮为核心进行思维导图的建构。

第二步,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笔者指导学生再次浏览全文,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的信息提炼出来,用最少的字概括小标题或者重要故事情节。情节图谱如下:

第三步,全班交流,探索性格。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集思广益,一步一步推进故事情节,并且不断补充故事情节中对人物性格的探讨,形成一张最为全面的思维导图。情节原因和人物性格图谱如下:

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学生对人物、事件就有了全面、清晰、完整的认识。以下是学生经过训练后完成的以诸葛亮为核心的思维导图。

(2)扣文眼,散导图。“文眼”是小学语文高段叙事类文体一个特别的元素,它是一个文本的聚焦点,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高度提炼。在教学中,分析文本的过程就是不断提炼思想的过程。一些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进行统领,又可以由这些字词句发散,比如王崧舟经典的《与象共舞》,他就用“人象合一”作为课堂的中心进行教学,其构课之独具匠心叫人啧啧称赞。课堂的任督二脉就这样被润物细无声地打通了。

三、总结

语文课堂不像数学课堂那般清晰可辨,但是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利用这种科学性、逻辑性强的思维训练模式也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清清楚楚,不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同时,不失语文意味地改编,也能让语言文字的人文气息浇筑在形象的思维导图上,让导图变得活泼别样。这不是对思维导图的篡改,这恰恰是对思维导图的创新。希望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语文叙事类文体教学课堂上的研究和实践,能让孩子们的阅读学习事半功倍。

文献参考: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齐伟,《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王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励汾水,《小学教育有效练习探析》,宁波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文体导图核心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第6章 一次函数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参考答案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