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思想下的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实践

2020-01-16周海燕

建材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生装饰传统

周海燕 唐 慧 胡 雯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0 引言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建筑及其装饰设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整体建筑面貌而言,很多公共性大型建筑如同“现代风”的试验田般诞生,地域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及艺术未得到很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表明了党中央对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审美等都发生巨大改变,传统建筑直接服务于现代生活必然不太可行。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是个非常困难也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黑川纪章于20世纪80年代完整提出的“共生思想”给了解答这一问题很好的指引。鉴于此,本文立足于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进行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并结合远洋归元寺片区街区商业项目设计方案即匠·新远洋国际新建筑设计大赛最佳设计作品对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1 “共生”思想发展历程

20世纪“时髦放纵的60年代”,青年一批对自由思想的追求不仅体现在音乐与服装设计上,也体现在建筑设计上。黑川纪章也是在此阶段里提出“新城代谢”和“开放结构”概念,以面向未来的高技术建筑来阐述自身对建筑“新城代谢”的成长、代谢的理解。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渐萧条,而建筑界也趋向多元化发展,现代广义建筑缺点逐渐被提出,黑川纪章认识到一味追求技术无法很好的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便提出“中间领域”和“模糊理论”,在探索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的融合点的过程中,以“变生”和“模糊”的思想为城市和建筑设计带去“灰空间”。20世纪80年代,黑川纪章于完整表达其“共生思想”的概念。1987年出版的《共生思想》将“共生思想”解释为异质文化、人与技术、内部与外部、人与自然的多方“共生”。“共生”赋予建筑局部与建筑整体等价,把建筑内外空间进行灵活转化,以此消除空间束缚,解放空间,达到自然与建筑的互相渗透。于矛盾对象间设置第三中介空间协调彼此,以达平衡。设计全过程中都有意识的以现代技术呈现传统建筑艺术,并主观的选用具有历史性意义或传统韵味的装饰构件。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尤其注重人与建筑近距离接触时情感与精神上的双重体验,注重细部考究。

2 传统建筑装饰现代设计策略研究

2.1 项目概况

此次针对武汉归元寺片区商业街区建筑外立面设计项目坐落于饱含历史文化信息的汉阳,位于汉阳大道以南,国博大道以北,鹦鹉大道以西,归元寺路以东。地块正对归元寺,面积约12万方。项目及周边具备汉阳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以及诸多历史建筑。据统计,直至2014年,汉阳区列入国家、省、市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56项。曾经的汉口及如今的武昌都已有了明确的城市中心区,然而最古老的汉阳中心位置功能、业态和发展形态却都相对滞后。

2.2 武汉归元寺商业街区项目特点

“城市焕新”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中心城市的热门议题之一,作为活化文化古迹或工业空间的代言词,旨在更新这些空间,使其成为更具价值的商业、娱乐、物业或文化旅游景点。法国拉德芳斯、伦敦南岸及金丝雀码头、东京六本木都是“城市焕新”很好的示例。武汉归元寺片区商业街区设计也顺应了“城市焕新”。自2006年,归元寺片区便开始旧城改造。汉阳政府于2017年2月将归元寺片区交予远洋集团进行土地开发,将片区打造为包含集商业、酒店、剧场、写字楼、公寓和住宅于一体的多业态城市驱动型综合体项目,旨在为古老的归元寺片区注入新的活力。根据规划部门要求,此区域内不得出现高层建筑,新建建筑需突出湖北传统民居的坡屋顶及青砖山墙等特征,建筑需呈院落布局,设天井,局部地区以空中连廊进行连接。应政府要求也是项目自身需求,设计的唯一方向即为将传统建筑进行现代化设计。

2.3 基于“共生”思想下的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要点

黑川纪章的将其“共生思想”具体解释为异质文化、人与技术、内部与外部、人与自然的多方“共生”。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的更替,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更为多样,而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也为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方向,研究从地域文化提取、结构与形式改良以及材料与技术更新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设计方法细化为异质文化的和谐共生、材料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历史与现代的共存以及自然与建筑的连续五个要点。

3 案例设计方法分析

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平衡,设计根据既定的道路规划,“重要节点,重要设计”,从地域文化提取、结构与形式改良以及材料与技术更新三个方面入手,在地块总体布局上处于交通流线中重要位置的四栋建筑上,着重设计视野较为开阔的建筑立面,如图1所示。

图1 归元寺商业街区建筑外立面设计方案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 地域文化提取

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在传统社会生活中,自然事物、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往往以纹样的形式呈现在建筑上。此次设计第一步工作就是本土建筑装饰纹样的提取和创新。此次纹样取源于湖北第一宅——通山大夫第中的书条式纹样,我们将其基本型进行转化后应用于四栋建筑立面装饰中。组合纹样整体远观呈环形链,近看却是方形的镂空单元体。设计利用长宽比的调节与组合,使得基本型简单而组合图形变化多样,环环相扣,极富图案趣味性的同时也象征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3.2 结构与形式改良

传统建筑形态优美,但其丰富的细部构造与装饰对于现代商业街的立面设计来说往往过于繁复,这就需要选取合适的手法将其简化。结构上,设计以镶嵌的手法将单体建筑不同体块进行连接,单体体块互为虚实对比的同时,在地块整体建筑群落形成统一。形式上,设计将传统建筑最具特色的部位形态进行简化和整合,以镶嵌的手法统一装饰于建筑立面。手法具体分为外镶与内嵌,建筑的玻璃层与镶嵌层互为虚实,这也与荆楚地区常用的透雕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演绎含蓄深沉而不失空灵的荆楚风情。

采用“内嵌”设计手法的A1将半透明幕内嵌于玻璃幕墙内侧,并镂空局部形成群山与屋顶错落的形态,若隐若现地展示于建筑立面。与此同时,简化鄂东南传统建筑形态中墀头的形态,并将其尺寸进行一定夸张与山墙合体装饰于建筑立面。A2同样采用“内嵌”的设计手法。设计将传统建筑的马头墙进行简化,并以大面积玻璃、格栅代替砖墙,具有良好的视觉通透性,满足商品展示需求。设计简化古建门楼点缀其中。内嵌的纹样幕布可依据不同推广内容进行更替,满足商业宣传的需求。采用“外镶”设计手法的B1及B2将鄂西南吊脚楼建筑简化,保留并简化歇山檐及欱子围廊,并将透明的书条式纹样的金属薄膜包裹内部的传统结构。由于B1建筑本身南北横截面跨度较大,因此设计采用两组双坡屋顶相连,中间穿插吊脚楼结构的玻璃盒子。为保留吊脚楼欱子围廊的特色结构,设计在建筑四面包裹起简洁的围廊结构,于中部形成一个大型橱窗展示区,围廊在灯光的映射下与漫步在围廊里的人们形成动态视觉效果。

3.3 材料与技术更新

科技的发展为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选项,设计除以玻璃及金属等材质代替传统青砖外,在衔接虚实体块间选用聚碳酸酯板双层板。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聚碳酸酯板(PC板)具有重量轻、抗撞击、阻燃、防紫外线、可弯曲性强、透光隔音性优、节能性优、耐磨性优等优点,如表1所示,是取代玻璃的最佳建材。双面层表面为透明层,背面为灰色滤层,底部设内藏灯光的凹槽结构。白天阳光直射下,背板层对光线进行一定过滤,对内部机电进排风口等部位进行遮蔽。夜晚自然光线较弱,灯光直射于面板透明层,面板的单片组合式结构根据不同主题音乐,进行单片灯光效果变换,产生律动。灵动的双层面板亦可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形成丰富的动态视觉效果满足商业广告投放需求。

表1 聚碳酸酯板性能参数

4 结语

在“共生”思想的引导下,研究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及科技条件,发展生成异质文化的和谐共生、材料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历史与现代的共存以及自然与建筑的连续的五个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镶嵌的设计手法,从地域文化提取、结构与形式改良以及材料与技术更新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考究,对归元寺商业街区建筑外立面进行设计。设计使得建筑体块间虚实相衬,融合共生,传承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艺术的同时与现代审美及建筑功能需求达到匹配。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有机建筑群体,以一个创新的姿态,体现并传承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共生装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鲤鱼旗装饰坠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