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融合路径探究

2020-01-1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新时代环境下,腾讯QQ、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新技术快速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因此,新媒体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便利的互联网媒介使大学生轻轻松松轻松接受传输信息、获取外界资讯,但是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复杂性和虚拟性,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正视新媒体的劣势与不足,实现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融合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的重要论断。当前,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的普及与使用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新媒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传统班级教学是一种以老师和书本为中心,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题地位,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接收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思政课堂为“政治说教”,对课堂学习产生倦怠感;二是思政教学仅局限于课上时间,课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途径较少,互动难度较高;三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注重教学结果的好坏,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创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一方面网上精品课堂、网上讲座、慕课和微课等网络课程的出现方便高校利用新媒介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此为当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结果,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为主、课下自学为辅”的教育模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要求或者自己需求进行思政知识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均能及时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之,互联网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使得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活力。

(二)新媒体技术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内容多元性、传播速度即时性、传播方向双向性、传播行为个性化等特点,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党员常态化教育和学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作用[2]。

首先,新媒体新技术助力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通过构建“两微一端”融合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像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等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微信、微博和客户端融入到学生日常,传播热点话题、播报时政新闻,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个人的思考,潜移默化的熏陶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3]。目前,各大高校、其二级学院甚至各个班级均设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他们也无时无刻的把各个领域发生的大事好事做好宣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例如,在本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就建立“青年榜样”模块,优秀学生的优秀事迹通过微信平台加以宣传。青年榜样有成绩优异的学习标兵、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科创争先的大赛国奖获得者,使更多的同学传播了解,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此外,学院官微还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宣传郭永怀等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人身观的形成。新媒体技术在严格作风、揭露丑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影视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在网络爆发,论文造假事件引发了各高校对论文审核力度的加强及惩罚措施的规范,不仅对学术界的发展带来福音,也对当代青年学生敲响警钟。

然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日常化教育[4]。目前,各高校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学习中国”学习平台开展党员常态化教育,加强学生党员理论知识和时政知识的学习。“学习中国”APP内容丰富,学生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利用手机客户端,从新闻、实景地图、微课程、知识地图、习大大词条等十二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目前,在本学院学生党支部中掀起了“学习强国”热潮,每天平均学习积分可达30分。此外,学院还结合五四运动、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通过公众号开展爱国教育。

其次,新媒体技术为学风建设助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山东某高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考研专栏,为备考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工作人员定期整理错题上传至公众号“错题集”模块,学生登录公众号可以自行查看错题,查缺补漏。另外,公众号还设有“难题在线解答”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公众号交流错题难题。本学院还通过学院官微发布学风倡议书和期中考试攻略,倡议大家发扬优良学风,为同学们提供复习技巧,引导大家在学习上脚踏实地,争做时代新人。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挑战

(一)新媒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传统媒体环境下,思政教师、辅导员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收集相关教育教学资料,并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样能够保证实现教育的主动性、目的性、权威性,实现“为社会主义培养人”的目标。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量信息蜂拥而至,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交替出现,新媒体的开放性特性便于学生接收信息。学生对于信息自由摄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比较,从而挑战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例如许多网络用语在学生中较为流行,但是对于许多思政工作者往往不能理解学生口中的网络词汇,更不能用学生熟知的网络用语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繁忙的科研任务、行政工作、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不断的更新自身所学,提高自身内涵,深入了解新鲜事物,紧跟新媒体的潮流。

(二)新媒体对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穗育苗期,从高中的高压学习环境中进入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环境中,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导。尤其是新媒体网络环境,信息质量不尽相同,网络色情暴力等信息冲击着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网络新媒体兼具开放性和隐蔽性,开放性体现在人们可以自由接收网络信息,隐蔽性体现在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性,网络诈骗、虚假信息、个别“西化”思想屡见不鲜,从而会导致猜忌和怀疑,使得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迷失方向,甚至发生人格错位[5]。此外,近几年为网红兴起的时代,并且“低俗的网红风气”盛行,很多人通过搞怪作秀的方式博取观众眼球,或者通过网络推手精心策划而成名,这一群人不乏有较多的收入和追捧者。许多青年大学生看到他们轻轻松松获得关注,则效仿此类方式企图成名。然而,这严重消磨了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志,扭曲了大学生积极阳光向上的人格,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使得学生无法正视如何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

三、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融合发展

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融合发展,促进新媒体平台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坚强阵地,成为创新工作、展现亮点的重要载体,成为部门联动、师生互动的温馨园地,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保障。

(一)融入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利用好“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讲授好“两课”,要结合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对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不断革新。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搜集教学资源,融入音频、视频、图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手机中拉回课堂,逐渐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学有所得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先教再学”转变为“先学再教”,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学生群体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引领作用,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凝聚强大合力[7]。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要理清思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方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水平,将思政教育课堂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立“四德”树“六有”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