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与零售商转型的分析与启示
2020-01-16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共享经济以新的经济模式出现。共享经济通过网络技术使得闲置资源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得到精准配置,尽可能地实现“按需分配”和“物尽其用”的价值目标。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定存在其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影响共享经济不同领域的主要共性因素,针对不同因素对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的动力分析,对零售商的转型提供相对应的建议,是本研究的主要意义。
基于有关共享经济的文献研究,现阶段共享经济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因素分析和理论分析两种。部分学者从供给、需求、环境、技术四个方面建立共享经济模型的四要素框架,并对四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还有学者通过分析比较两家公司盈利模式,总结共享经济的盈利点和商业模式,并得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优势。另外也有在对共享经济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于零售企业转型建议的研究。将共享经济视为全新的战略,运用共享经济的思维与方法,提出调整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建议。也有通过共享零售的理论基础、消费驱动、演化路径等方面介绍“共享零售”,并对传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见解的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集中在讨论平台应当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增大双边用户量,使其能够发展下去。但也有不少学者通过总结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并对零售商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建议。本文将沿用多数学者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指出影响共享经济不同领域的共性因素,通过总结共性因素对共享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路径,对零售业转型发展的未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建议。
二、共享经济的影响因素
(一)交易对象的自然属性。共享经济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态势不同,这与共享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密不可分。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它不经过淘汰产品,可以被重复消费。共享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是共享价值和共享难度,二者对于资源能否共享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共享经济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共享车、房屋、金融等领域,而家电、书籍、服饰等物品的共享难度较低,但共享价值处于中等,这一类的物品共享主要集中在二手市场。而像知识教育资源的共享价值较高,共享难度也很大。因此,一个领域能否发展到一定规模很大程度取决于共享价值和共享难度的高低。
(二)参与主体的社会属性。《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共享经济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资本热捧、用户认同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有学者在研究共享经济时针对主要的交易主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享经济的交易主体是20-40岁之间的知识阶层,而不愿意共享率较高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人群中,体现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平台,年龄较低的知识阶层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针对20-40岁年龄段的营销回报率是最高的。
(三)供需规模。平台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吸纳足够规模的双边用户,即需要双边客户具有一定规模才能让平台良性运转,而市场上的潜在客户数量是其能够吸纳客户数量多少的前提。以出行领域为例,滴滴出行通过出租车获取海量用户,通过奖励、优惠与补贴等激励营销,增加双边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才能够进一步涉入专车领域,即通过海量乘客基础吸引拥有闲置资源的车主赚取收入,充分利用了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共享经济在涉入某一领域时必须充分判定当前市场的供需状况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是否存在供需失衡问题,并且考虑双边用户量的变动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运行机制。
(四)交易频次。对于共享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来说,各领域对于交易费用的产生以及平台建立后对交易费用的减少程度,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出行、住宿、知识教育、技能服务等各领域在交易频次方面的区别显著。本文的交易频次是指日常生活中在一定时间内各个领域的交易次数。比如出行方面,“交易频次”是指每个人平均一段时间内出行的次数,而非每个人平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的次数。知识教育领域的交易频次是指人每天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寻找相关机构或者网上付费查询等方式,获得一些必备知识技能的次数。出行作为人必须有的社会活动,是一种重复性质的活动,而作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只需在一次或者有限次之后,短时间内就不会再重复有这一方面的需求,所以二者相比,出行领域的交易频次是远远高于知识教育领域的,这是现阶段出行领域发展快速的原因之一。
(五)平台构建。一般来说,双边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即倾斜定价,其向需求弹性较高的一方收取尽可能低的费用甚至是补贴,因为这一边客户能够吸引到另一边更多的客户。除了平台的价格机制之外,平台的诚信机制也是影响某一行业的共享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仅针对滴滴出行这一平台,共享经济的其他领域,如住房、餐饮、教育等也都受到这一因素的限制,尤其在住房领域,受中国人自身的传统保护观念的影响,诚信问题体现地更为强烈。正因为共享经济是以平台为依托建立发展起来的,因此平台的价格机制、诚信机制等都会对共享经济的持续前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稳定健壮的平台是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六)行业发展政策。在供需满足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监管力度决定相关产业的商业模式能否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在交易前后暴露出大量问题,其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是政策的时滞性。以出行领域为例,“滴滴”快车由于本身引发的恶性竞争和监管问题而被列入黑车名单。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尽管共享平台主张其角色是信息提供商,但是其对劳务提供方进行一定的管制和约束,造成了双方之间关系认定的模糊。所以,现行法律的不完善以及难以解决的争议都会成为影响劳动供给方规模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双边市场的特性,供方数量直接影响需方数量,进而影响了共享经济在此行业的发展。
三、对零售商转型的建议
(一)尝试转换部分商品的销售模式。基于共享经济第一个影响因素,共享经济的交易主要取决于交易对象。对于零售行业中,不是所有商品消费者都有购买的必要,但是某种情况下或某一段时间内,消费者都有使用某一消费品的需求可能性存在,但这一可能性并不会导致消费者促成这一笔交易。例如对于单价很高的部分消费品而言,在共享的交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零售商可以尝试将这一部分商品以租代售,即出售这一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同时,零售商自身可以作为交易的平台,作为商品共享的信息提供者或接受者,促进交易的达成。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的建立,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交易模式,在平台上可以加大客户与企业、客户与客户的连接,以创建更大的共享空间。
(二)增加顾客的信任与粘性。通过平台的建立,零售商可以将关注点由“交易”转变为“关系”。通过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提高客户忠诚度最直接的方式,而客户忠诚度将给企业带来大客户和大利润。零售商可以给已经达成交易的客户提供一个平台,即客户可以在商品闲置时,通过零售商搭建的平台,将闲置的商品通过出租以获取一部分利润。零售商通过交易平台收取部分费用,并获得顾客的信任。通过交易次数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顾客的粘性。这样平台的建立,将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小部分的服务费,而更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影响,进而促进更多交易达成。
(三)贴近平台用户的消费偏好。基于共享经济对于交易用户特性的分析,体现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明显特征就是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平台。而零售商以顾客体验为中心,搭建交易平台,会吸引更多用户进入,进而增加潜在交易的可能性。现阶段通过与客户建立情感、以“人性化服务”与客户产生联系,是零售商转型的必经之路。零售商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商品经营,更要注重自身的品牌经营,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不仅要吸引外部顾客,同时也要注重内部员工的体验感。员工作为商品的首位体验者,其对于商品的销售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满足所有顾客以及员工的自身偏好,使得商品销售满足更多人的幸福感,进而提高商品的交易量。
四、结语
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共享经济发展的六大共性因素,同时结合零售商本身特性,基于共享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零售商转型的几点建议。但是由于本身能力的限制,未能搭建起更完善的理论系统框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闲置资源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是共享经济的核心,供需双方则是发展动力。闲置资源本身的共享价值、用户的认同和参与度,即交易对象的自然属性、参与主体的社会属性、交易频次对共享经济平台的构建以及发展影响更大,而供需规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用户参与量的大小,相对而言,行业政策虽然对共享经济的影响稍微次之。但各影响因素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而对于零售商而言,改变部分商品的销售模式、增加顾客的信任与粘性、贴近平台用户的消费偏好等,是零售商为改变现状所必须做出的改变。建立人性化体验服务,搭建共享空间更大的平台,与顾客建立情感关系,才能使零售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身品牌,以达到转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