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哲学视域下休闲教育价值审视及实践路径

2020-01-16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身心哲学身体

张 静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阶段,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人类理想化和神圣化的科技世界偏离了关注人生问题的理性主义传统,产生了技术异化问题。20世纪的众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现代性境遇下的唯科学主义、唯发展主义、消费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试图找出技术异化和现代文化危机的根源。身体哲学转向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对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危机的重要回应与生发,标志着对“扬心抑身”哲学范式的批判与扬弃,彰显了“身体”在思考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休闲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人们主体意识的提升,人们的休闲意识不断增强,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世界范围来看,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休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休闲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休闲活动,全面开发人的感官、智力、心理、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是塑造“完善的人”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在现代社会科学主义祛魅化的背后,与物质的富有和知识呈几何级增长同行的是人们的身心分离和感受力的贫困,是人的身体及感觉的“祛身化”。另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语境中,“身体”在市场化休闲活动中沦为商品,成为资本增殖的媒体。如何在现代语境下,让身体真正成为“活生生的、敏锐的、动态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身体”,休闲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当下的教育来看,“身心分离”的思维模式割裂了身体与意识的同一性,人们过多地强调意识教育方面的内容,对身体或身心协调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关注不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新常态引发国民“闲暇效应”的时代背景下,从身体哲学角度重新思考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具有现实性,有利于在现时代图景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人的生存与价值等问题。

一、休闲活动中身体参与与表达

身体作为工具与媒介以身体在场的方式参与休闲活动的表达与建构,也形塑并改造了人自身。

休闲作为一种现象和体验,亦是一种审美活动。舒斯特曼说:“身体美学中的‘审美’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强调身体的知觉功能,二是强调其审美的各种运用;既用来使个体自我风格化,又用来欣赏其他自我和事物的审美特性。”[1]12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人体构造是全面、复杂而精确的,但如果缺少了价值理性和审美力的介入,就会使人体陷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的原始状态,失去人的感觉的丰富性,沦为物欲的奴隶。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具有自知和自制的能力,有节制的行动是最大的美德。他说:“幸福是一种通过对行为和享乐的节制、对愿望的制约及对世俗占有物的竞争而获得的一种安宁的快乐。”[2]25杰弗瑞·戈比说:“好的生活是经过正确的选择和有恰当行为的生活。”在关涉身体的活动中,只有理性和审美力的加持,人们才能真正领略精神的丰富和自我的发展。休闲活动是身体形塑、审美感官训练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佳方式。

休闲活动是对自我的表达与彰显。杰弗瑞·戈比还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3]14正是在休闲活动中,我们不仅给予他人想要的,并且通过学习明晰自己的需要。杜兰特说:“幸福并不来于外界,一个人必须习惯于在自身中发现快乐的源泉……良好的行为不是出自外在的强制而是来源于内在的信念,不是希望得到回报,而是以其自身为目的。”[2]18

“畅”是休闲活动的最高境界,是活动中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而达到的一种极致体验。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把“畅”(flow)定义为:“一种感觉,当一个人的技能能够在一个有预定目标、有规则约束并且能够让行为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得如何之好的行为系统中充分地应付随时到来的挑战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心思注意与此无关的事,也不考虑别的问题。自我意识消失,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存在。”[3]21无疑,并不是所有的休闲活动都具备获得“畅”的潜力,只有那些具备挑战性、需要一定技能且身心完全投入的休闲活动(深度休闲活动),才能获得“畅”的体验。

二、现代教育中身体在场缺失

现代西方意识哲学将人区分为感性的身体和理性的思维,在这种理论预设中感性的身体常被视作低级的、随意的,而理性的思维则被认为是高级的、权威的。因此,要用理性的思维驾驭感性的身体,甚至用理性思维取代感性身体。尤其是近代以“二元分立”和“理性独断”为特点的理性主义传统,使“身体”在思想领域处于“不在场”的状态。以叔本华、克尔凯郭尔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家发挥了康德哲学中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及限制理论理性的思想,转向人的本真的存在,重新思考“身体”的价值与意义,人们对身体的体认也从对身体的鄙夷或者忽视转向对身体的关注。休闲是人类意识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的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并存的转型阶段,当多数人还在为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而奔波的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人对休闲时间、休闲活动、休闲体验、休闲教育等提出了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当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有人明确喊出“休闲是目的,工作是手段”的口号,他们积极参与体育休闲、旅游休闲、康养休闲、休闲教育及琴棋书画等休闲活动当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贫困群体的“全面脱贫”和向“百年目标”的快速奋进,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民众休闲来说,人们对休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体验多样化的休闲形式,更希望获得高品格的休闲活动。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领域都存在这样的认识,即“精神”或“意识”哲学,都体现为对身体的远离或超越,“身体愉悦”处于“低级”之列,“精神愉悦”才是价值判断的正统与权威。这种“身心二分”的思维使作为完整对象的“人”被化约和扭曲,导致本为一体的人的“人化自然”与“自身自然”的断裂。与传统哲学或传统审美的“高深”不同,休闲活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通俗”,可“高雅”,亦可“高深”,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从事休闲活动尤其是深度休闲的个体,不仅需要具备从事某项休闲活动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极强的身体能力。无论是钢琴、小提琴、书法、钓鱼、旅游,抑或是绘画、雕塑、放风筝、游戏等,都需要人们的身体直接在场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舒斯特曼说:“‘身体’这个术语所表达的是一种充满生命和情感、感觉灵敏的身体。”[1]11休闲活动作为一种身体的实践美学,是“以有计划的、反思性的、规范化的身体实践来追求身体的自我完善(无论是外观的、经验的还是执行的模式)”[1]101。

总体来看,高扬意识哲学和理性主义的现代教育是“以职业为中心”的教育,彰显的是“意识哲学”,是“祛身化”“祛性化”思维的现实显现。“职业”与“工作”在表达上所显示的微妙差别,能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现代教育的主旨。当下的教育专注于专业、职业和技能,而身体的文化属性与教育的人文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在有限的休闲教育中,身体与精神是二分的、割裂的,身体常被视为“无意识的肉体”,这种思维倾向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拓展。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关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身体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身体哲学视角重新思考休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要求我们以“身心合一”的身体观为理论指导,思考现代教育中存在的身心分化现象,重构休闲教育的价值指向。

三、休闲教育中身体重塑及价值指向

“普遍有闲”已经成为现时代的时代特征之一。人们对休闲的认识,也从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享受生活转变为“休闲成为生活的目标”[4]6,成为提升自身和自我意识的活动。如何有质量地度过闲暇时间,这是现时代的重要课题。因此,现代教育需要摒弃那种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中心的内容,开展以培养“完善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质,“以生活为目标”的休闲教育要求全面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实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的高度弥合。身体哲学为重新思考休闲活动中“身体”与“精神”提供了理论工具。

身体本身是一个生物存在体,但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身体却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印记,是一个社会文化建构。“自然身体”是“社会身体”建构的基础,“社会身体”是“自然身体”的生发与提升。现实中不存在“脱离身体而思考的意识”,也不存在“脱离意识而单独行动的身体”,二者是“同一体”。

在休闲教育中,要摒弃传统知识教育的局限,认识到身体的“自身特点”,让身体回归到休闲教育的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有很丰富的“身本主义”思想,如《尚书》的“慎厥身”“祗厥身”,《周易》的“近取诸身”“安身而后动”,《大学》的“修身”,王船山的“身即道”等,对今天的休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弘扬中国传统哲学的“身本主义”思维也具有非常深刻的休闲文化自觉意义。

走出身心二元的现代教育困境,还需要我们在休闲教育中更加关注休闲活动的文化属性。毫无疑问,休闲活动是一种人为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体育健身、旅游娱乐,还是弹琴读书、写字绘画等,所有的休闲活动都需要参与者身体力行。只有人们全身心投入,才能从休闲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上升到审美和崇高的境界。克里斯多弗·R·埃廷顿把休闲视为“如同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不断地给人们带来富有创意的生活视点”,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拓展出了广阔的可能性空间”,为人们“赢得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发现、去探索、去提出各种新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转变之需要”。[4]1在休闲尤其是深度休闲中,人们全身心的投入,使人从身体到精神都产生了飞跃,正如舒斯特曼所言:“在改善后的自我中,身体已经成为愉悦的关键性经验场所,而不仅仅是手段。”[1]17因此,超越“身心二分”的思维模式的休闲教育,能够激发人的精神生命,建构人的意义世界,彰显出休闲的文化属性。

从身体实践的角度重新思考休闲教育,能够关注休闲活动中人的感受性和体验性,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语境中人的休闲现状和社会境遇。这种摒弃了“抽象人”进而关注“具体人”的思维方式,丰富了教育的话语体系,拓展了现代教育的知识内涵,为当代休闲教育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体的休闲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身心哲学身体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给身心降个温
身体力“形”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