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浅析
2020-01-16
“慕课”属于开放性教育形式,目前已在全世界广受认可,特别是一些国际知名学府的开放性公开课的深入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十三五时期供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共享”就列于其中,这充分体现了在教育改革新常态下,国家对“慕课”的肯定。在“慕课”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需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而“慕课”教学环境恰恰能使学生们了解到技术发展前沿,所以,值得应用。
一、丰富教学、学习方式
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在教学实践领域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倾听,然而,因为上课的学生比较多,加上课程内容量比较大,使得教学效率一直不够理想。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慕课”对于高职教学质效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只要把大数据融入到高职教学过程当中,高职授课教师就能知道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课程的教学规律与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环节。
笔者以“翻转课堂”为平台,对“慕课”进行了创新尝试:以“慕课”形式让高职生自主学习(学习重点以系统内容为主),以微视频联合小步骤测试的方式吸引高职生;在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中,由任课教师为高职生提供指导,同时,由老师组织和带领高职生就某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可借鉴情境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选择合适的“慕课”视频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挑选最合适的“慕课”视频,并以所选视频为蓝本,有序开展教学工作。这样,高职生就能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最终,将自己所学的技能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个人发展打下基础。一般而言,“慕课”总是会按照知识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测验和习题作业,不仅如此,在“慕课”教学中,这种测试还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因为学生上传自己的答案后,就会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五名学生进行评分,最终以平均分为最终总成绩。在此过程,教师可以先把每位同学的考试内容记录好,剔除不公平因素,同时,还可以对考试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适当修改,进而整合成一套完成的信息技术测验试卷。
三、做好教学设计
纵观高职教育实践领域,运用“慕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总体来讲,一门课程是否为学生喜爱,同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有很大关联,甚至可以说,其中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基于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吃透教材,明晰教材中的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理清教学思路,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因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能使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时高效掌握这部分内容。“慕课”教学同传统教学使用的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方式,所以,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环节,否则,将无法吸引到学生更多的目光,至于让学生喜欢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其次,要细化教学时间。我们要知道,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在制作以高职生为受众的“慕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慕课视频的长度适中,以不超过10min为宜,因为视频过长,高职生的认识效果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变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在这方面具有高、精、专业技能的职业型人才正是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高职教育负担着培养各类职业人才的重任,其信息技术课堂更是打造优质的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所以,高职教育实践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融入“慕课”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高职教师应认识到“慕课”在教育改革新常态下的意义,并不断求索,积极完善“慕课”,合理使用“慕课”,将信息技术教学改造成既能满足高职生发展需求,帮助其学好知识,又适应高职生认知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新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