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0-01-1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3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公立医院

一、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来实现根据绩效评价优化单位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规范政府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国家财政部门针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规范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制定了相应的暂行管理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部于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文件扩大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完善了考核方法,在对公立医院预算资金效率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加快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是公立医院响应国家号召、遵循规范制度的体现。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深入的认识。虽然医院已经实行了预算绩效管理,但多数公立医院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理念以及建设意义还未有深入的理解,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较为片面,部分医院甚至还存在“重执行轻绩效”的意识,在支配财政资金、费用收入时,缺乏对资金效率的考虑。导致公立医院内部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环境,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二)预算绩效管理深度不足,形式重于实质。首先,公立医院预算缺乏对人员履职的绩效管理。相比国外,我国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才刚刚起步,过去数年都是针对公立医院财政资金项目进行绩效管理,全面进行的预算绩效管理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公立医院对各部门履职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医院管理重点集中于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以及分配上面,虽然加强了对医院各预算支出合法性的考量,但整体管理缺乏绩效思维,忽视人员履职情况,也未全覆盖其他非财政资金的管理。其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粗放。从现阶段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来看,一方面,各医院所制定的预算绩效指标大同小异,并未根据部门、人员履职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编制,相关指标权重的计算也不够严谨和科学。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绩效指标由自己确定,为能确保指标的完成,在编制时难免会存在“放水”的弊端,使得指标制定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不足。

(三)预算绩效评价不合理,且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应用。首先,公立医院现有的预算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进行事后评价,评价手段也较为简单,受人员主观性影响较大,不具备较强的指导性。而且其监控重心主要集中于医院的财务收支,在实际预算的编制、执行等前期过程中缺乏追踪。其次,当前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只是充当反映问题、找出问题的手段方式上面,还没有在医院内部形成系统的绩效管理机制,评价结果也未作用到具体部门和个人身上,对部门、人员行为的约束力较弱,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一纸空话。

三、加快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的策略

针对公立医院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合理开展的重要基础,反之,预算绩效管理也能提高医院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由于不同医院的履职要求有所不同,相应的财政资金、财务收支也不相同,所以,各医院应按照自身履职要求和目标来编制预算。首先,按照公立医院自身发展前景来规划其履职内容和目标。其次,公立医院应按照本年度所制定的项目计划、各部门岗位职责来综合规划各项资源的配置,根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来分别编制医院绩效目标和预算绩效目标,并将目标量化到具体,确保所编制的目标可以达到可执行、可检查、可审核以及可评价。同时,在申报预算时,公立医院除了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项目拟定外,还需邀请专业人士或机构在事前评估和论证所申请预算的项目,研究各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实施可行性等,确保各收支都可以纳入预算,减少额外支出,在确保医院履职需求的基础上,使得医院资金和各种资源实现最大化使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

(二)强化医院各人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公立医院作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管理层应积极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明确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及作用,加大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并将其融入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去。同时,根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政策规章,结合医院实际经营特点,为医院制定合适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管理方法、流程以及细则,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划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建立全员参与、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此外,加大对基层职员的绩效意识以及法制思想等的培养,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医院全方位的预算活动、业务活动等各个模块。

(三)科学编制预算绩效指标。公立医院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绩效监控以及评价的参考依据。首先,公立医院一方面需要考虑所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年度计划以及各部门职能等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产出成本比等因素,并在征求和沟通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目预算绩效指标。其次,借助大数据分析,利用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以及成本效率分析法等手段将预算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化和量化处理,提高预算绩效指标的可操作性以及实施的准确性,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外,为确保数据分析效率,公立医院还需加大在信息建设上的投入,及时引进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将医院所拥有的业务系统、人事系统等都统一在一个平台进行处理,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四)落实预算绩效评价,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首先,公立医院应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配备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事后评价工作。同时,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再一次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按照既定的绩效目标,实事求是的检验各预算绩效指标达成情况,避免自评带来的主观影响。其次,完善反馈整改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相关管理部门应将医院整体的预算绩效情况反映给管理层以及上级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严格实行“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制度,按照各部门承担的责任,追究部门、个人责任,要求问题部门和个人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并实施闭环监督,避免再犯,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离不开预算管理活动的支持,针对现阶段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难题,各公立医院还应从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强化医院各人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科学编制预算绩效指标、落实预算绩效评价以及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几方面来提升自身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公立医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