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市海洋养殖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2020-01-16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3期
关键词:宁德市气象部门气象

一、前言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东临东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象要素的地理差异较大,气象灾害频繁。年降水量集中于前汛期雨季5—6月和后汛期台风季7—9月,年平均台风3.5个,年均暴雨日数5.7天,特大暴雨多为台风影响造成。闽东海阔港深,海岸线长度878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海水养殖范围比较大,且海洋养殖一般都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受到气象条件影响非常大,每年遭受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本文对宁德市气象服务于海洋养殖现状分析,并对进一步发展进行可行性探讨。

二、宁德市气象服务海洋养殖现状

(一)为防范海洋养殖遭受气象灾害影响,宁德市气象局加强气象为海洋养殖服务工作开展,积极应对灾害不利影响,多次深入海洋养殖场,开展需求调查。气象部门服务技术人员多次深入海产养殖区,详细了解海带、紫菜、大黄鱼、白对虾、鲍鱼、海参等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对气象服务需求,了解水产养殖各环节技术问题,并评估近些年水产养殖受灾情况。

(二)初步建成宁德市沿海气象监测系统,包括海洋气象自动观测站、浮标海洋气象观测站、梯度气象观测塔、多套闪电定位仪和大气电场仪、1部S波段雷达、50多个区域自动观测站。监测系统建设为海洋气象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

(3)按照渔户需求,开展中短期渔业气象服务及突发性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并结合一周天气趋势制作“专题指导报告”给出合理性建议。针对影响渔业养殖的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和台风暴雨预报预警,有利于养殖户提前做好防御。养殖户可通过气象部门专业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渠道接收气象服务信息,气象服务人员也可建立养殖大户加气象为农服务微信群,为养殖户提供海水养殖专题气象服务及各类天气预警信息,更高效、更有针对性传输气象信息,帮助海洋养殖户们科学合理开展生产作业。

三、海洋养殖气象服务需求

气候是影响海洋养殖条件之一,投苗时需要掌握气温及水温变化,合理确定投苗日期,鱼产品在生长发育期间也极易受天气因素影响,而且海产品捕捞时要在适宜天气下进行,便于产品储藏运输及加工。因此海洋养殖离不开优质气象服务,才能确保安全投苗、科学应对灾害天气危害,提高养殖效益。

(一)养殖过程需要关注的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影响海洋养殖的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暴雨、寒潮、大雾、台风、低温冷害及高温等灾害性天气会威胁海洋生物正常生长。

(二)养殖期需要关注的主要气象信息。开展区域内小气候分析及气候综合评价、区划,对地方养殖气候条件研究,可为开展海洋养殖结构及养殖计划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养殖户通过了解短中期天气预报,有利于安排投苗和捕捞,养殖期及时获取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尤其关注暴雨、台风和低温冷害等灾害预报预警,能提前进行相关灾害防御措施。

四、海洋养殖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气象灾害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宁德市海洋养殖较为分散,通讯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户所能获取的气象信息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遇到重大气象灾害时,通讯网络受到限制,加上宁德市境内地形较复杂,信息传播途径受限,难以发挥气象部门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效能,尤其是台风暴雨天气,发生时间较快,破坏性巨大,渔民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收到信息,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海洋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海洋养殖、加工与储运等都离不开适当气象条件。随着海洋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业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而现有气象服务产品已经远不能满足养殖户日益增长的气象信息需求,需要气象部门能够制作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气象预报,以及对气候条件分析等。

(三)海洋气象长期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对于中短期气象信息预报准确率相对较高,但养殖业是一项长效事业,往往需要长期天气预报,受预报能力影响,长期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与需求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气象装备保障能力有待于提升。海洋气象观测设备长期处于高湿、高盐环境中,再加上夏季高温影响,导致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也极易遭受台风等发生故障,而且安装操作难度大,出现故障后不易及时维修维护。由于广域网络发展相对不平衡,现有计算和储存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海量资料处理和融合发展,海洋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力度跟不上,还没有建成海上风廓雷达等。气象装备保障能力不到位等原因使得气象部门在应对海上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五、海洋养殖气象服务发展建议

(一)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对于气象科普知识,广大的养殖户并不十分了解,缺乏对气象灾害认知。所以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科普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于民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使养殖户掌握防御气象灾害知识,在气象灾害到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同时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信息宣传队伍建设,联合各相关部门完成对气象协理员及气象信息员培训,使其真正发挥到宣传气象科普知识作用。

(二)逐步完善沿海气象监测系统。加大气象事业资金投入,争取上级部门给予项目投资,并加强地方财政与社会力量支持等,逐步完善沿海气象监测站点,引进风廓线雷达、地波雷达等高端观测设备,构建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库,实现观测数据传输、存储及共享,并做好海洋探测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不断提升海洋气象探测能力。

(三)加强局地小气候观测。宁德市地形复杂,现有气象观测站点有限,因此无法包括全面气象现象。所以需要在主要的海洋养殖区域增加自动观测点,全面收集重要气象要素数据,增加气象观测资料积累,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气象服务。

(四)完善服务产品,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根据不同海区区域气候特征,对海区气候进行精细化划分,然后按照不同养殖户对气象服务不同需求,制作出更多专业性服务产品,切实为地方渔民服务。充分利用逐渐完善的气象监测网,及时获取天气变化演变趋势,并发布未来天气信息,给生产作业人员留出足够的不利天气应对时间。并根据观测数据预测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结合多年气候变化特征,为海洋养殖业鱼产品生长指标,提供生产作业指导建议。

根据不同区域主要产品分布情况、生产特点等,了解渔民生产需求,技术与各个海洋养殖区养殖大户沟通,并联合海洋渔业部门技术人员,建立海洋养殖气象直通车服务,建立微信群等,针对养殖生长发育期内天气信息开展及时有效预报服务,以及点对点气象指导服务,要结合本地海洋养殖业特点,创建养殖示范基地,为其提供专业气象服务和技术支持,然后以点带面为广大海洋养殖户推广气象适用技术。

猜你喜欢

宁德市气象部门气象
气象树
同享好时光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气象战士之歌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大国气象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