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
2020-01-16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供应链金融概念进一步植入农业产业链中,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融资程度,更有效的实现资金流通。
一、国内外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国外农业产业链现状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这些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并不一致,但都极为重视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如,美国农业产业已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极大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荷兰则建立了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它的农业产业链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发达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系统及农产品加工体系等。日本则构建集约型自动化农业产业链,工厂化、自动化生产同时进行,以弥补农业资源供给缺乏的短板。综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链已处于继续深化阶段,农业产业链已由产品链、物流链扩展到产品价值链、信息链等更高端层面。
(二)国内农业产业链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2010年建成的辽宁辉山农业科技园,形成了典型的加工部门推动的农业产业链构建模式。2012年,山东寿光市打造蔬菜产业链领先优势,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成为世界蔬菜领域的领先者。2016年,粮达网采用“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供应链”四链合一模式,为农粮产业链提供综合电商服务。平台集合了整个农粮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行业供需信息、客户信息、仓储配送信息等,为各层级客户提供物流、融资、信息等各类业务。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更多的依靠平台进行资源整合。
二、农业产业链各阶段需求
(一)农业产业链上游阶段
农业产业链的上游阶段主要是农资供应和农业融资阶段。其中,龙头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帮助与服务。例如龙江银行推出农资贷,粮贸贷等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
(二)农业产业链中游阶段
农业产业链中游阶段主要是农产品的生产阶段。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融资帮助、优质种子和化肥、技术及人员扶持等方式帮助其供应链下游企业进行生产。
(三)农业产业链下游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以农业种植、养殖或加工龙头企业为主,进行产业链设计及计划咨询、品牌设计等服务,通过纵向一体化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京东冷链这一类龙头企业能够提供及时的物流运输,M6生鲜则提供销售平台。
综上可知,在农业产业链各阶段主体对资金均有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可在供应链中寻找相应的核心企业,银行围绕这些核心企业,并管理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将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这与农业产业链中各阶段同样需要龙头企业引领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将供应链金融运用到农业产业链中是完全可行的。
三、 案例分析——以粮达网为例
2016年成立的粮达网,是典型的农粮电商平台,通过平台集聚多方面信息,如行业供需和用户需求等,同时涵盖多种农产品交易品种,使农产品需求供给方信息对称,具体交易中承担信息收集与发布、推进及监督交易的职责。同时,粮达网依托互联网建立起金融企业与农业企业间的桥梁。粮达网针对企业信用信息不足、动产质押担保面临困难和风险等问题,建立风控体系,从多维度提供全程无断点的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方面开拓资金供应,与国内多家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另一方面搭建金融机构和农粮企业的桥梁,让融资更快、成本更低、资金更高效。不断促进资金高效流转,传统农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一般为3-4次/年,借助粮达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后,可加速到8-10次/年,进而带来更多利润和价值。同时,粮达网的金融配套服务流程简便,能够更快捷的解决农粮领域客户的资金紧张问题。凭借平台交易数据的积累和大数据技术手段,让客户交易数据形成信用库,让信用库服务于融资过程,从而使融资能更好的增加价值、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