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及合理方法分析
2020-01-1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科学完整的统计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工作中花费的资金情况,并将其制作成数据报表。通过统计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确保相关部分部门能够形成有效的管理办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统计工作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在因素是影响统计结果真实性的重要原因,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两方面,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业务水平还不够高,出现不结合理论知识,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统计,从而导致统计报告的结果缺乏真实性,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统计技术不够规范。统计技术规范性是完成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另一方面是统计调查的规范性。目前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技术还不够规范,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欠缺[1]。事业单位在统计工作过程中还应用传统的操作技术模式,缺乏数据支持与数据指导,必然会影响操作的规范性。
对规范性进行调查统计时,由于调查的过程中调查行为存在很大的抽象性,并且还存在着随意性与盲目性,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与实际联系不够,不能够即时获得准确的数据,导致统计工作价值无法发挥。
(三)统计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事业单位统计水平低,导致统计数据无法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支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统计工作水平、信息化程度低,这同事业单位负责人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都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职完成的,整个工作开展中无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使得统计的结果不够真实。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运用的合理措施
(一)制定健全的统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统计结果受统计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要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在统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事业单位制定健全的统计管理制度,确保统计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监督机制,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二)规范统计技术。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运用新的统计模式,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且在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在进行统计调查的时候,应该避免调查片面化的现象,确保统计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2]。
(三)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时效性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良好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培养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定期给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还要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统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该转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总结统计工作的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统计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统计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统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交流,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3]。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的传递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同时建立一个信息收集系统,确保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将信息化技术与统计工作相结合,可以促进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主要存在着统计结果不准确,统计技术不够规范,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统计人员技术的规范性,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统计技术中,提高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