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坛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创举

2020-01-16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四好农村路镇村金坛

(金坛区公路管理处,江苏 常州 213200)

农村公路是农村公益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对推动城乡一体化、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金坛区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公路“五项行动”专项整治,以“争创一流、全省示范”为目标,通过科学有序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治顽行动,提高农路公路的管养水平,构建“畅安舒美”农村路网,以高标准“四好农村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金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现状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系统性思维和创新理念。金坛区坚持问题和目标双重导向,强化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创新举措,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05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达等级公路,2008年落实完成452个集中居住点全部通等级公路,2013年全面启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截至2018年底,金坛区公路总里程2218.4lkm,其中农村公路2037.1km(县道356.1km,乡道601km,村道1080km),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区与镇街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通达、镇街至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的格局,行政村公交覆盖率100%,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基本实现了“政府主导、机构完善、管理到位”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机制,“农村公路+”的品牌理念逐步融入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金坛区出台文件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纳入区镇两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明确区公路大队负责县道路政管理,整合各镇交管所资源负责乡村道路政管理,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群管(协管)网络,健全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同时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全面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等级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达100%。县道由区公路管理处负责日常养护管理、乡村道由各镇负责日常养护管理,同时建立协同巡查机制,区公路管理处与乡镇农路办的路政中队开展联合巡查,发现问题互相通报,提升养护事件及时处置水平。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路运输服务网络。同时,结合金坛“现代产业集聚地、生态旅游休闲地、宜居宜业幸福城”的区域定位,着力打造“茶香道韵”“红色传承”“人文园艺”“水乡风情”四大特色主题片区。

2 金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坛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虽然发展到新的阶段,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已经成为影响地区发展的软肋。“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金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从建设方面来看,“四好农村路”建设依然存在投资与需求差距大的问题。近年来,金坛区通过加快工程建设大大改善了金坛区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但是在区域路网联通和节点延伸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库存的建设需求繁重,单位造价相对较高,存在建设资金需求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需要继续加大对次等路和断头路的建设完善。

从管理方面来看,虽然成立乡镇管理机构,完成了体系建设,但是管理人员基本为兼职人员,养护人员缺乏,没有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2]。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的现象仍然存在。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

从养护方面来看,县道、乡道划拨的养护资金不足,且资金的使用情况无监督。现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金坛区虽然完成了“一区一品牌”和“省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但是管养的持续成为了一个难点。

从运营方面来看,金坛区多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弯道多,且路面较窄,虽已实现村通客车率100%,但行驶路线条件不佳、安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行驶安全要求。随着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从品牌创建方面来看,尽管金坛区农路品牌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创建全国知名的经典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部门推动的角度看,目前品牌推广工作仅停留在几个职能部门,未充分发动全区力量参与,各板块之间的协调融合不够,宣传的广度、深度还不到位,没有做到人人知晓。

从保障体系方面来看,农村公路建设长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需要有长期、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才能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资金配套不力是造成金坛区现状农村公路发展不足的最根本问题[3]。金坛区乡村道路仅依靠省补和镇级人民政府投资,在各乡镇财政收入较少的情况下,可支配资金额较低,能够用于农村公路管养的资金少之又少,建管养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有个别乡镇仅靠省级补助资金支撑。

3 金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措施

3.1 政府主导,部门联合

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和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五项行动”专项整治活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公开征集“四好农村路”路名品牌,增强广大市民爱路、护路意识。

3.2 整合资源,优化举措

资源整合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农村公路建设统一化、镇村公交线路一体化、农村公路建设风情化、路域环境整治联合化、日常养护市场化的优化举措,促进了“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通过发挥专业技术力量优势,推进“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质量监督、统一交工验收”,并由区交通运输局对农村公路建设参与施工单位统一进行履约评价,全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一次验收质量优良率100%。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镇村公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所有线路实现无人售票、扫码支付,实行1元票价制,且每年优化调整线路,公交线路延伸至各工业园区、大型居住集中区和主要旅游景区,全区镇村公交开通率100%,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按照“一村一品”要求,与镇村合作建设公路驿站、建筑小品和绿化景观,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道路域环境整治,打造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区,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全区形成村庄、道路环境整治全面开花、“点、线、面”结合全面推开的局面。在公路“五项行动”整治中,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交通、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对交通干线沿线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消除交通干线沿线“脏、乱、差”现象,清理违法设施和广告牌,打造干线公路优良路域环境。此外,区政府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明确县道日常养护由原交通系统改制企业负责,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通过引入新的养护企业,倒逼原有养护企业提升专业化养护水平,同时金坛区公路管理处每季对县道道路和绿化养护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拨付养护经费。

3.3 破解难题,高效运行

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区镇两级政府考核目标。进一步明确区公路部门负责县道路政管理,整合各镇交管所资源负责乡村路政管理,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群管(协管)网络,健全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健全全区镇街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确保人员到位、制度上墙和管养网络健全[4]。以全省“五项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县道和典型乡村为标杆,开展以清除堆积物、非法种植物、非公路标志标牌、建筑垃圾倾倒及路边垃圾箱为主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县道和重要乡村道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结合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绿化建设同步完善,县道、乡村道宜林路段绿化率达100%、95%,与沿线特色建筑小品一起,打造成靓丽的风景。

3.4 聚焦民生,完善网络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路运服务网络[5]。统筹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协调发展,开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完善镇村公交首末站、回车场、候车亭(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开通镇村公交线路33条,投入车辆37辆,开通旅游特色公交线路5条。2014年起连续4年达到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5A级标准。

4 金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创新举措

金坛区以路为线串联青山绿水,以路为笔描摹诗情画意,不仅实现道路通达功能,更注重农村道路与自然、乡村、产业有机融合,从农路+旅游、农路+村庄、农路+公交、农路+物流、农路+产业等方面进行革新,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

4.1 农路+旅游,打造“乡韵文化路”

结合山水资源禀赋,以“金彩山水,坛茶论道”为主题,构建“一环两轴四片多联”旅游公路网络,重点打造“茶香道韵、红色传承、人文林海、水乡风情”四大旅游线路。完善农村公路绿道、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慢行交通体系,在路侧设置驿站、自驾车房车基地、环境基础设施等,提供停车、休憩、观景等服务功能。采用因村制宜、量体裁衣办法,鼓励镇村创建风情农路,以每公里不低于1.5万元标准补助。西部以茅山风景区为载体,打造道教福地文化公路;北部以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为依托,建设红色旅游公路;东部突出花木产业,建设花卉苗木路;南部临近长荡湖,创建水乡特色公路。乡村公路做到“一路一景,一路一品”,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及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金坛“乡韵文化路”。

4.2 农路+村庄,打造“美丽乡村路”

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宗旨,让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发力点,创建“美丽乡村示范路”96条,形成“一路一风景、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幅画”的新局面。总投资5.46亿元,推进茅山老区贫困村道路建设8条、51.2km,危桥改造4座。结合薛埠镇花仙路建设,助力仙姑村打造江苏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儒林镇柚山村2017年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作为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点,2018年来新建和改造进村道路12.5km、沿线水电管线3.4km,“四好农村路”拉开了柚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增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3 农路+公交,打造“美好生活路”

“四好农村路”和镇村公交统筹协调,优化调整镇村公交线路,打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毗邻便捷、安全有序”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根据各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开工项目、经济体量、员工数量、出行方式等调整优化线路,延伸途经工业园区及邻里中心的城乡、镇村公交线路。开通由城区至长荡湖、东方盐湖城、华夏宝盛园、茅山索道的城乡公交线路和西阳至仙姑村、朱林、东方盐湖城的镇村公交线路,助力地方旅游业发展。近年来,结合村庄规划和花木产业布局,打造五家路、野徐路等特色农路。

4.4 农路+物流,打造“共享普惠路”

坚持产业导向,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金坛区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编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基本建成区、镇、村三级覆盖的农村物流网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成若干区级物流园区和专业配送中心。发挥2家省级农村物流示范点作用,建成农资配送网点164个。推进11个乡镇客运站共享物流站建设,打造集客运、农副产品展销、邮政、快递于一体的物流共享站,提供快递云仓、爱心物流等特色服务。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原则,整合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扶持农村物流点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打造村邮站示范点和农村物流体系。全区建成村邮站81家,邮政网点加盟店96家,行政村村邮站覆盖率100%。金坛农资公司史洪认为,通过120个农资配送网点,把农资送到田间地头,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黄人线”实施道路提档升级,由4m拓宽到6m,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建成以“黄金村”为域名的电商销售平台,与阿里巴巴、淘宝、苏宁易购等直销网店链接,已有3家物流企业直接在村里设置快递收发点。

4.5 农路+产业,打造“特色致富路”

依托国家级茶叶、河蟹养殖,省级优质稻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优质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纺织服装业、园林苗木业等,结合农村公路布局特色服装工厂店、特产经销店、农产品采摘点等,丰富农村产业链,真正将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条件。以农村公路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茅山旅游连接线道路建成通车,解决了茶农“采茶难”“卖茶难”问题。方麓村地处丘陵山区,连片茶山1000多亩,交通是阻碍花木园艺发展的重要瓶颈,之前由于道路运输难,普遍存在推广难、压价卖等问题,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为茶农铺就了致富路。

5 结语

金坛区按照“交通强国”的战略要求,将高标准建设和发展“四好农村路”作为推进交通运输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审视“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标农村公路,大力提升乡村价值,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新思路、新目标格局,着力打造全域“四好农村路”的金坛特色之路。金坛区从2003年大规模建设农村公路以来,通过多项举措,完成了畅通便捷安全优质的农村路网络体系的建设、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农村路管理体系的构建、市场导向科学规范的农村路养护体系的建立、客货并举便民惠民的农村路运输体系的构筑和“农村公路+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通过农村公路建设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初步目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猜你喜欢

四好农村路镇村金坛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习近平:新思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征程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甘肃: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精准脱贫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