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2020-01-16寇亚莉

黑河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育群体价值观

寇亚莉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当前青年人的境遇,也是我们了解当代青年的基本条件。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民族步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面临着历史新方向、矛盾新变化、工作新要求、时代新使命,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利益集团重组等诸多难题。这些对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同在,对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旗帜鲜明强调了青年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青年的价值取向代表并引领未来公民社会价值走向,在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做好相关培育工作,使其扣好第一粒衣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使命。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践行工作,同时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强、自信,塑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一、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在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社会主义事业指引了航向,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变化,物化价值观影响着中国的主流价值取向,新时代主题下种种价值观失衡的问题显露出来,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价值观问题,尤其是肩负时代使命的青年群体价值观。

(二)青年群体。首先青年群体是一个年龄概念,中国国家统计局认为青年是15-34 岁的群体,中国共青团将青年的年龄段划为14-28 岁,青年联合会将18-40 岁的群体定义为青年人。其次,青年群体是一个社会概念,指的处在由“志学”向“而立之年”过渡,具有其特殊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社会群体, 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部分。该群体在传承先辈传下来的劳动工具、生产方式、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开启时代新纪元。

(三)青年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在探索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认识、判断、评价和价值实现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凝聚成的价值目标。青年价值观是青年群体包括青年学生、教师、军人、农民工等相关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社会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意义和作用等观念性的评价,反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特征。总的来说蕴含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自我价值观、幸福价值观等十项主要价值取向。青年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导向,推进主体价值、家身国同构,塑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

二、培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及现实依据

(一)理论渊源。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既承袭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又有特定的背景和境遇。“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实践家的青年思想论述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思想的理论前提。”[2]马、恩将时代的变革与未来发展寄厚望于青年一代。列宁认为,青年属于革新的一代,是敢于同旧事物做斗争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历代领导人的青年人才观、四有新人思想、实践育青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思想等等,着力凸显了国家希望青年树立向上向好发展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更是深情寄语青年一代,把青年与祖国、民族的兴衰关联起来,国家与青年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便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核心价值导向。

(二)现实依据。青年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今后进入社会的外化行动,更进一步讲与国家未来的建设休戚相关。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等等成为形容青年的代名词。青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其价值观形成处于敏感多变时期,是最容易接触多种价值观并深受其影响的群体。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思潮和多样价值观并立的复杂局面。部分青年价值观出现诸如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观念功利化和价值目标短期化等问题。青年群体中“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不断蔓延。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增强其价值观教育,提高其精神追求,塑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社会实践,是有益于并决定未来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项政治任务。青年的价值取向事关国家民族命脉,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发展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在纷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现状

青年群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重要智力支持。该群体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但是,社会大发展,一方面推动了青年群体的思维变革与价值转变,另一方面,其所衍生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对青年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当前青年价值观总体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青年群体人生态度积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较高,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文化自信心强。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青年群体不良倾向如享乐主义有所抬头,存在“政治冷漠”现象;部分青年群体人生规划显现出一定的利己性和多元化,利世主义追求下降;大部分青年压力与负担并重,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青年群体“使命”、“担当”、“奉献”意识淡化,呕心沥血、恪尽职守、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四、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青年既是价值观培育工作的主体,也是价值观培育的对象。从青年的群体性特征出发,结合实际研究培育工作的着力点和重点,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一)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覆盖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成果。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汲取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理念,凝练出符合时代发展、经得起检验的、大众的、科学的价值目标,“是整合社会各种思潮的主导性价值观,注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价值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价值共识,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方向”[3],因而需要每一个青年都能弄懂、悟透、掌握并践行。从当前情况来看,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中给青年群体带来了学业、工作、生活等诸多压力。在多重压力源下,只有少部分青年进行了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自主学习,在不能自主学习的情况下,绝大部分青年即使有机会、有时间也不愿意参加集体培训。自主学习、集体培训的覆盖不足,致使该群体目前仍有人无法准确说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不要谈弄懂、悟透、入心入行了。

(二)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养成教育不足

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愈加重视,通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学校德育师资建设已经不断优化,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效果不断显现。知识青年群体可以接受讲座、思政课程等理论教育,但是在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与活动层面参与较少。并且受诸多因素与青年自身特点的影响,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关于实践教育、劳动育人层面的活动安排更少。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效果无法发挥,不能在在理论教育入脑入心的基础上推进行为转化。

(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尚待健全

绝大多数青年群体工作繁重,疲于加班、忙于应付是他们的常态。加上成家育儿带来的生活压力,部分青年群体不同程度存在敬业意识消磨,职业素养不高问题。整体来看,在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培育方面,缺乏多元主体的介入,缺少系统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工作生活上,大部分青年群体初入职场,薪资水平较低,物质生活不富裕,精神生活较为枯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诸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长效的激励制度不太完善。由于青年群体分散于社会各类职业岗位上,国家并没有针对各类职业乃至全体公民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好坏与否仅仅受到道德评价的约束,对大部分青年群体来说没有切身利益的影响;在经济收入及绩效分配上,各单位乃至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等相关的奖惩补扣机制。

五、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引导价值认同

随着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倡导与传播,其价值导向成为青年群体的价值准则。青年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入脑入心入行的基本因素。这里的认同指的是在深刻认识该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的价值确认。在增强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问题上,欧美国家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宣传价值观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文化产业所产出的如著作、电影、APP、视频、网游等是宣传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量蕴含着西方发达国家价值选择的文化产品的输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青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期间该群体易受到边缘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价值选择障碍。文化行业及其产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要价值观,应通过加强改进和完善我国文化行业的发展状况,使其产品成为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帮助国民建立价值共同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优秀的文化人物、文化遗产蕴藏量巨大。充分利用上述文化产品,将其注入到青年群体学习、生活、工作中,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产品来引导价值认同是当前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建立家庭、学校及社会多维价值观培育体系

“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通力合作”[4],建立家庭、学校及社会多维价值观培育机制即立体培育体系。家庭教育在青年成长成才中处于根基地位,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学习、工作之余,“发挥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家风对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性作用”[5],将好家风融入到日常价值观教育中。利用好学校核心维度。学校作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拥有家庭与社会不具备的教育资源及体系,课程教师资源丰富,同时,能够建立起针对全体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教育平台,利用网校、培训班、学习角等形式,不仅吸收本校学生,还能够对其他青年群体进行再教育,帮助青年群体认知、认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作为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培育的青年群体数量众多,利用好社区、街道以及公共设施是培育青年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家庭、学校及社会多维度培育体系,优势互补,健全完善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丰富培育内容、教育资源与教育形式,能够建立起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推动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三)健全宣传、评价、实施、考核培育机制,提升培育效果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全体公民都要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靠思想教育和实践养成,还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6]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改进和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宣传环节不到位,会导致青年群体对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深刻、学习不到位,造成模糊观念、价值观不稳定等问题。核心价值观传播引导机制是提升其在青年群体中行动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该体系不健全,会导致传导内容偏离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问题。因此,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完善教学体制、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建立起奖评体系,利用各种考核制度,对践行主流价值观的优秀青年进行奖励,对于偏离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驳斥和惩诫,辅之以健全的宣传、评价、实施和传导等手段保障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推动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7]青年群体作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的年轻一代,要紧随新时代的要求,弄懂、悟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价值导向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以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培育新时代担当精神,做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的掌舵者与先行者,勇毅前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新飞跃!

猜你喜欢

培育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