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智障学生体质健康及心智发展

2020-01-16张韧仁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障体育锻炼体质

刘 萍,张韧仁,文 静,苏 余,陈 宏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AAIDD)在 2010 年发布了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的最新定义:智力障碍,又称智力落后、精神发育迟滞等,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一般发生于18岁之前[1]。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2018年的统计数据可知:全国范围内特殊教育学校总共有2 080所,招收的残疾儿童人数为9.15万人;在校的残疾儿童49.17万人,其中,智力残疾学生26.05万人[2]。有效地开展与实施体育锻炼,可以使得智障学生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和补偿,这对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残疾人因自身条件限制、场地器材等因素限制了体育锻炼的参与,特别是智障患者。

谢清、裴东光在2014年研究指出[3],残疾人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虽然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但是对残疾人认识的转变,从二战后才开始,伤残军人和残疾人参与体育比赛,残奥会的创设与发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包容。在残疾人体育中,体育的康复功能和体育比赛交流的桥梁功能再一次得到验证。但是,大多运动只限于肢体残疾人群,智障和精神问题人群仍被忽视,残疾人主要是在父母陪同下参与陈规定型且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休闲和娱乐活动[4],大多数残疾儿童父母都重视体育锻炼,并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的孩子的好处。体育锻炼对儿童有着积极影响,其中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还包括心理社会和神经认知结果、执行功能技能[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10月发布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明确规定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使青少年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测试中达到优秀率25%以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更应当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可见体育锻炼在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残疾学生身心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5],让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弥补缺陷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实际生活中,残疾人体育发展缓慢且艰难,残疾儿童往往比正常发育的儿童参加较少的体育锻炼[8]。因为自身限制因素、父母的误解与不支持、学校的不重视等制约因素,直接导致残疾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体育锻炼开展情况止步不前。

为探讨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体质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95篇,其中理论探讨30篇,实证研究65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5篇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整理目前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探讨参与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身心效益的影响,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最终通过体育锻炼干预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1 参与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身心的影响

早在2007年高学民在其研究中发现,让智障学生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训练,不仅能全面提高其体能和运动技能,还有利于智障学生心理、智力潜能的开发[9]。可见参与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体质健康和心智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1 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质是在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智障学生与普通人群相比,经常面临多重健康劣势[10],如肢体能力差、身体不平衡、不协调、速度反映迟缓、运动能力低下等。戴昕在2007年对有关智障者体质特点的大量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智障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骨密度等指标均低于健康人群[11],即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表明智障学生这一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2]。遗憾的是,当前对不同残疾类型群体体质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测试工具都不适用[13]。无法准确测试出智障学生体质状况,就无法很好地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以改善体质健康水平。

2018年,毛振明研究表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当前学生身体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测量、分析与干预都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依据现实情况创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精准测量与分析方法[14]。陈华卫等人也对美国智障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测评标准进行了解读发现[15],虽然与国外存在地域文化差异,但是细化智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实践,可以探寻研制出适合我国智障青少年实际情况的体质健康标准,改善其体质健康水平。

Ahmadi等人在2012年对31名11岁左右平均智商在50~70的男智障学生进行了运动干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6周核心稳定训练后对智障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为:核心稳定训练改善了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16];郑尉等人在2014年也做了类似研究[17],他们旨在通过6周的运动锻炼探讨运动干预对智障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后智障学生的灵敏性、速度反应、肌肉力量、柔韧和平衡协调等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运用特定的运动方式、运动项目对智障学生进行运动干预,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研究干预效果。阮力等人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的锻炼干预后,3组受试者在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各有积极变化,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对照组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变化[18]。同年,国外对10名中、重度智障的学生进行一项自行设计的飞盘游戏课程,学生们进行每次40min,每周4次,共6周的课程学习。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飞盘运动训练能提高智障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协调能力和灵巧性,进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9]。

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力量、步长、平衡,行动能力和行走耐力,有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人可以通过每天60min、每周2~3天的多样式运动来改善身体功能,这表明,身体机能下降的认知障碍者会从运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好处[20];当智障儿童参与体育锻炼时,愉悦是最直观的表现[21],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参与活动时的行为倾向与内心的感受,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总体运动技能,更好的和同伴沟通交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要长期坚持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定期和长期的锻炼对特定学习障碍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22]。

1.2 体育锻炼对智障学心智发展的影响

心智是人们心理与智能的表现,主要包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与抽象推理能力。因为残疾学生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导致其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残疾儿童的心智发展,他们普遍存在兴趣单一、认知障碍、自我效能感低、注意不集中等缺陷[23]。与正常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社交技能、语言能力等方面相差甚远[24]。研究显示,体育可以以其独特的功能可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智障学生的认知障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回归主流生活[25]。

前人研究证明,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对智障患者整体认知有促进作用[26]。体育锻炼对特定领域认知功能和心理结果的影响是具体存在的,但是具体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更多具有严格研究设计的试验来提供证据。

运动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都有助于健康,在运动和体育锻炼中,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似乎是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能力增强的中介因素[27]。Bloemen等对10 161篇文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8],总结了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有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与参与体育锻炼有关,如自我效能感、身体健康、年龄增长等;王超也在2016年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残疾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并分析了体力活动水平与残疾青少年运动自我效能的关系,选取了一所特殊学校120名残疾学生进行研究,在老师帮助下完成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测试,并测试身高、体重等一般体质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我国残疾青少年周末体力活动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与其周末体力活动呈正相关[29],所以提高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陈莉为了研究探讨适应体育对中度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的干预效果,对112名智障学生的智力及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30]。她选取其中36名中度智障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组进行为期5个月,每周2次,每次40min的适应体育锻炼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所得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适应体育锻炼干预对智障学生的感觉运动、生活自理、社会责任3方面均呈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感觉运动包括视觉、肢体能力、身体平衡等6个方面;生活自理包括饮水、餐具使用技巧、穿衣、脱衣等;社会责任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与互相帮助,促使他们更好地去了解别人,替他人着想。这3方面互相存在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由此可得,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适应行为水平。紧接着在2013年,尹博等人探讨了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对智障学生体适能的改善[25],其研究结果得出:适应体育锻炼改善了智障学生的体适能水平,也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交流,让其回归正常的生活,不仅促进了智障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且改变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的态度,对其变得更加的包容,让他们与普通学生正常交流与生活,融入其中,享受其中。

智障学生因自身障碍在注意品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为了探讨体育运动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李世明等对智障学生进行了力量、柔韧、灵敏、速度、耐力5种运动素质的分组训练,研究发现:5种运动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集中、转移、广度、分配4个方面分别具有显著性改善作用[31],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的放矢,改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

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均有障碍,针对这一群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干预训练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的日常功能、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存在显著影响[32];国外一项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对障碍儿童运动技能、良好肌肉功能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对障碍儿童进行了为期10周的“森林活动”干预,测试结果显示: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领导、提供帮助、沟通、移情、寻求亲近5个方面的亲社会行为上均有所改善,而且在身体和精神稳定性方面也有促进作用[33]。2018年有国外研究证明,每周至少举行3天的16周体育锻炼计划有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化程度[34];同年国内学者赵梦贤也做了类似研究,研究显示特殊结构化体育锻炼计划对特殊儿童的社会互动和沟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交技能方面[35]。体育锻炼干预对智障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一定存在的,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具体的方式方法。

2 小结

1)运动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都有助于健康,对智障学生进行长期的、科学有效的体育干预,可以对智障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2)在体质健康方面,智障学生往往表现出与普通人相比较而来的健康劣势,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的体质健康如身体形态、平衡能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有显著性促进作用。

3)在智障学生心智发展方面,因为智障学生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导致其心智发育不成熟,甚至停滞不前,无法正常生活。对智障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干预,可以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其社交技能和社会互动。

4)体育的康复功能在残疾人体育中不断得到验证。但智障群体仍被忽视。与普通学生相比,因自身限制、家庭经济、体育项目不适等制约因素,限制了智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5)在当前研究中,大多对智障学生的体育干预措施并没有将智障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状况结合起来,并且对智障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方面存在研究对象比例不均衡、测量工具、方法不统一的问题。未来研究中,应注重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进行长期有效地体育干预,使其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智障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