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地覆天翻——西方美术史那些事儿(一)
2020-01-15姬炤华
西方文明不像中国文明那样长久延续、缓慢渐进的发展,而是经历了数次巨大的震荡和变化,从古到今,西方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受他人影响和影响他人,不断旧貌换新颜。
西方文明发端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在孩提时代,便深受比它更为古老的古埃及和古西亚文明的影响。
古希腊艺术的童年:东方文明的爱琴海女儿
希腊南端有一座克里特岛,位于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也是欧洲文明最早的源泉。它和希腊半岛上稍后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在兴盛了千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几千年来一直不为人知,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其消失的原因至今也没搞清楚。
地处狭窄岛屿的希腊,土地相对贫瘠,既不适宜农耕,也不适宜游牧。东方的埃及和西亚与其隔海相望,且航程很短,于是希腊人便选择渡海与其经商为业,而埃及和西亚有着更为悠久的文化,自然会对希腊产生影响。
图1上是米诺斯文明的遗迹,素有“迷宫”之称的克诺索斯宫殿的壁画残片《克里特少女》,大约作于公元前1450年;下则是古埃及壁画《三个女乐师》局部,大约也作于同一时期。
《克里特少女》是爱琴海的女儿,《三个女乐师》是尼罗河的女儿,她们真像一对艺术上的姐妹呢!
《克里特少女》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时光,依旧色彩鲜明,美丽动人;而埃及的《三个女乐师》弹拨乐器的情态或老练沉着,或活泼轻盈,娇憨可爱。这两幅画的风格很相近,都是以线条为主,用酣畅凝练的线条来勾勒,色彩浓重和谐,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古埃及绘画中,人物的脸都是侧面的,没有正面或半侧面的脸,但眼睛却是正面才能看到的样子,人物的肩膀大部分是正面的,而腿和脚却又是侧面的了,这种表现方法被称为“埃及表现法”。同样,在米诺斯绘画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特点。
不过,和古埃及绘画比起来,米诺斯绘画更加活泼、充满朝气,线条和色彩也更加自由洒脱,生活气息浓厚。而有着更为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的古埃及绘画,则中规中矩,虽然有像《三个女乐师》这样生动的作品,但总的来说显得呆板和沉闷。所以,在艺术中,历史和传统有时未必起好的作用,它们既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枷锁。
古希腊“古风”时代:海风自东方吹来
在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神秘消失之后,古希腊又退回到了原始黑暗的状态。直到公元前8世纪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剩,希腊人对外扩张,开始接触到埃及、西亚的古老文化,他们非常震惊,深为折服并渴望学习,这才渐渐有了文化艺术上的创造。此时希腊人的艺术更加接近埃及和西亚,美术史将这一时期称为“古风时期”。
“古风时期”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到公元前6世纪为止,是古希腊文明渐渐复苏的时代。
图2左侧是公元前570年古希腊的雕塑《小伙子》,是典型的“古风时期”雕像;右侧为公元前2600年的古埃及雕塑《孟卡尔斯王和王后》。
《小伙子》的姿勢和《孟卡尔斯王和王后》里的孟卡尔斯王完全相同,他们全都身体直立,双拳紧握,目视前方,一脚向前迈出,做出一副僵硬的行走状,有点像模特在T台上的步态,生活中绝不会有人这样走路。
不过这尊《小伙子》和《孟卡尔斯王和王后》还是有一点很不相同的地方,《孟卡尔斯王和王后》颇为真实,法老和王后的脸看起来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人,而《小伙子》则很抽象,既看不出年龄,也看不出性格,甚至单看那张脸,都看不出是男是女,这与古埃及和古希腊人制作雕像的用途和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有关。
“古风时期”的希腊出现了许多“小伙子”雕像,这些“小伙子”的姿势、表情都和这尊《小伙子》一模一样,都微笑着走“时装台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姿势,是因为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雕塑家都喜欢人体的自然对称,双眼、双手、两只胳膊和两条腿,都要完全对称,并通过雕像的直立、面向前方、将全身重量平均分配在两条腿上,来加强这种对称,他们极力避免任何破坏对称的姿势,比如扭动、转身和屈身等等,这就是那时的雕塑家所理解的“美”。
古埃及人做雕像是要给死去的灵魂找一个“外壳”,一个归宿,这就需要雕像尽量像真人。古希腊人虽然也希望雕像像真人,但他们制作雕像的目的和古埃及人不同。它们既是作为“神”的化身,也是作为供奉给神的“美”的物品,同时还是纪念“人”的纪念品,创作上比较自由。
图4左侧是古希腊浮雕《墓碑上的装甲步兵》;右侧是西亚古国亚述的浮雕《亚述王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像》。这两个浮雕的头发、胡须、眼睛、耳朵都非常近似。头发、胡须都由排列整齐、形状相近的小卷组成,状似蜂窝。两件作品也有很不相同的地方。《亚述王提格拉·比利萨三世像》棱角分明,粗糙硬朗,显露出一种刚毅强悍的味道。而“古风期”的希腊艺术大多柔和、唯美,纯粹是为了“美”而创作。
艺术多么微妙!不同作品即使题材和表现方法完全相同,也会因作者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经历、感情的差异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效果。
(摘自《艺术通》,读库 出品)
姬炤华,画家,图画书作家,曾担任新京报“中国年度好书”终审评委、新阅读研究所“中国童书榜”评委、父母必读与红泥巴“中国年度童书排行榜”评委;信谊图画书奖评委。从1997年开始为孩子创作。童话故事《青蛙与天鹅》荣获2006年冰心文学奖;插画作品《童话庄子》获台湾读书人2005年最佳童书;绘本《天啊!错啦!》入选台湾新闻局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中国年度童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