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时听音乐好不好

2020-01-15钟雨庆

小读者·阅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被试者背景音乐言语

钟雨庆

不少同学在走路时听音乐,睡觉前听音乐,甚至在学习时也要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么,边听音乐边学习,到底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呢?在做出回答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无关言语效应”。

早在1976年,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科里和威尔士就提出了“无关言语效应”的概念。他们认为,“无关言语效应”是指与记忆任务无关的言语的听觉输入会干扰个体当前视觉记忆任务的现象。简单来说,“无关言语效应”就是指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無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白学军和高淇所做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无关言语效应”会受到学习材料的影响。该研究分为两个实验。

实验一以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英名词为识记内容,实验条件分为三种:无音乐、中文音乐、英文音乐。背景音乐为同一首歌曲的中文版《随它吧》和英文版《Let it go》,这两首歌除了歌词不同,其他方面都毫无区别。研究者要求被试者忽略背景音乐,对中英文词汇进行识记。

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条件相比,被试者在无音乐条件下回忆出的词汇量最多,且英文音乐条件下的回忆量显著高于中文音乐条件下的回忆量。

实验二则以我们不熟悉的中英名词为识记内容,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与实验一相同。

结果表明,在中文音乐条件下,中文词汇记得更多;在英文音乐条件下,英文词汇记得更多,这与萨拉姆和巴迪力在1989年提出的“发音相似干扰”冲突,说明学习任务的难易度会影响“无关言语效应”的大小。

我们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歌词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时,会影响我们的识记。当识记任务比较简单时,我们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我们学习的影响越小;当识记任务比较难时,我们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我们的学习影响越小。

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者王芳和高培霞则在控制背景音乐的情绪性(积极和消极)和音乐的熟悉度的条件下,要求被试者进行图片再认任务。

研究过程中有两套图片,一套先呈现一次,要求被试者进行识记,接着再呈现另一套,要求被试者判断某张图片是否在第一阶段出现过,因变量为被试者再认任务的再认率,并要求被试者判断背景音乐的熟悉度和情绪性。

结果表明,对于消极的音乐,在熟悉的音乐当背景音乐时,被试者的再认率高于不熟悉的背景音乐下的再认率。这说明背景音乐的熟悉度也会影响“无关言语效应”。

看到这里,你的心中是否对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有了答案呢?

事实证明,我们以为边听音乐边学习是在放松自己,实际却是在给大脑增加负担。因此,最好不要在学习时听音乐,如果一定要听的话,不妨听一些纯音乐或者白噪声,例如下雨的声音、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

可能有人会说,那我偏要听有歌词的呢?那就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选择听外语歌曲,因为对歌词语言越不熟悉,背景音乐对我们学习的干扰越小;反之,学习任务比较难时,选择听歌词语言比较熟悉的音乐,例如中文歌曲。

“天青色等烟雨,作业在等你”,下次写作业可要记得摘下耳机哟。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猜你喜欢

被试者背景音乐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背景音乐经济学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德西效应
背景音乐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背景音乐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