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01-15张爱东

职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与研究积极心理学

张爱东

摘 要:当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广泛且有效的应用,使得这一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还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措施与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德育教学 应用与研究

在中职教学中,德育教学一直被忽视。加之中职院校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发展重点向专业技能教学倾斜,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质量,中职院校除应加大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投入外,教师也应从实际教学需求入手,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中职德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为使中职德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中职院校应构建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形式,并对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

積极心理学打破了近百年来心理学“挖伤疤、找问题”的消极模式,注重发掘人的潜力,从正能量的角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实现幸福目标。中职德育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构建积极、高效的德育课堂,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特征与心理需求。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积极、放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教学体验。

二、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德育教学并不重视

中职院校一直专注于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理论与文化教学的忽视,则是长期存在的一种严重缺陷。中职院校中的部分学生本身存在学习兴趣偏低的问题,而传统的“填鸭式”德育教学,更是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中职院校自身对德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德育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引导与影响。

(二)部分德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现阶段,部分中职德育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素养,常采用说教或批评的形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与感受,且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课本内容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动。

三、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措施与策略

(一)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必要的转变

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保持着一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即“以学习成绩论成败”,将自身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从而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被忽略。这一教学理念与观点,是极为片面的,也是不理智、不合理的,它不仅无法满足教学发展的目标,也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使德育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进行,中职德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并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转变,并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一个全新的榜样。

(二)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第二,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并迫切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第三,中职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敢于突破常规,但自制能力较为缺乏。

针对中职学生这些特点,中职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为有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应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在德育课堂中,中职德育教师应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便于学生与教师进行自我展示,以此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中职德育教师应注意引导中职学生勇于表述自我的观点,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措施,方便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学进行全面融合应用

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德育教学目标。中职德育教学应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并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作为自身的“落脚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贴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应由过去的静态逐步向动态转变,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比如,针对中职学生存在的沉迷游戏、打架以及厌学等问题,德育教师可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效指导学生摆脱上述不良行为,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中职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积极的短期训练目标,其内容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短期内的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的学习等,并督促学生定期向德育教师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其次,设计并制定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有助于中职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与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积极心理应用于德育教学时,应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打破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德育教师的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之内,应大幅度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以便为中职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例如,中职德育教师在对学生讲授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时,为帮助中职学生制定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摆脱学习惰性,可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并构建相应的场景,使学生融入其中进行体验。针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举办小型的平面设计比赛;旅游会展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情景演示;幼教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录制《幼儿教师的一天》小视频等,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进行具象化的了解与认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中职学生可以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目标等,并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前进。

最后,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过去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德育教学,如案例式教学、场景模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这样才能发挥现代德育教学方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并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

例如,中职德育教师在对社会公德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如“有人晕倒该不该提供帮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作为教学的延伸。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就上述话题进行场景演示或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当中,充分而高效地应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德育教师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教学态度去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得到更为有效的调动,这样更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这不但有利于对学生健康心理与心态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化发展,从而使其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平.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职生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学园,2018(6).

[2]李天莉,潘雨俏,覃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J].广西教育,2018(42).

[3]陶月阳.浅析中职化工课堂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作者单位:晋城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与研究积极心理学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礼品包装上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的运用
废旧材料在中等职业院校体育游戏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