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之探析

2020-01-15贾占辉

职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

贾占辉

摘 要:2010年全国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陆续开展,十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已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技工院校在校人数相对较多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设置、实训设备与内容、师资力量已经跟不上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数控加工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专业是技工院校在校学习人数相对较多的专业,也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充分掌握技能要领是衡量教学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企业为导向、以技能立企业”的教学体系刻不容缓,也是能真正提高技工院校教學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体化教学改革,顾名思义是指对同一专业所有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学场地的整合、教材的整合、教师的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训教学的整合等。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是中心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到改革后的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实现了教学场所由教室到一体化教室的改变、教材由传统教材到一体化活页教材的改变、教师由单纯的理论或实习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的改变,重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接近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但是各个院校发展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经济条件好,学校的师资队伍、实训设备、教学条件相对有优势,在教学改革中则先行一步;有的地区思想落后,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形式,不抓具体落实,致使改革有名无实,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一)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内容长期不变

在有的技工院校,实训课堂中的加工零件基本没有变化,加之在改革中对师资没有能力进行调整,教师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造成实训内容没有明显改变,根本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朝令夕改

由于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期无统一教学计划,有的专业招生困难,造成在具体课程安排中随意增加或调整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现象,对学生的知识连贯性造成极大影响,也给授课教师的备课、课程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双师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一体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整个教学改革的灵魂,也是改革的关键因素。很多技工院校拔苗助长,给许多无实际经验的理论教师创造考技师的条件,只要拿到技师证或者高级技工证就是所谓的双师,不结合实际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导致改革不彻底,又无及时叫停的勇气,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学习困惑。

(四)实训设备落后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机械加工行业已由以普通机床为主过渡到以数控机床为主,在逐步转变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然而,技工院校实训设备更新缓慢,尤其是新设备投入较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完整过程及操作要领,基本很难满足顶岗实习条件,必然使学生的就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持续更新实训课程的内容

在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几个比较重要的练习知识点是台阶、螺纹、切槽、内孔、偏心、蜗杆等,要在知识点载体更换上加大力度,多开发一些具有工艺性、实用性且外形美观的实训零件,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多练习企业实际生产的零件,改变实训零件单调的现象,努力拉近企业与实训教学的距离,让学生摆脱原来枯燥乏味的心理,更加重视实习教学。

(二)固定并定期完善课程设置

技工院校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设置专业课程,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三者协调统一。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数控加工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开设文化基础课和钳工、车工、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第二学期文化基础课课时量基本不变,专业课有小幅度增加;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文化基础课较少,专业课增加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课程。这种设计思路是由易到难,重视基本的教学规律,在实际中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大实际操作课程比重,重在让学生增加动手能力,在专业一体化教室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更换,车间是教室,教室即车间,将枯燥的理论课融入实践教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偷懒行为,这是由于他们前期基础不扎实,造成实践中操作困难,后期逃避实际教学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技工院校需要在课程固定的基础上,定期对已有课程进行小幅度修改。

(三)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一体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体化教师,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质量。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又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能使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高度融合,也是理论和技能的专家。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特别是双师型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一是参加技能竞赛,加强知识结构。省、市每年都会举办技能大赛,利用这个平台,老教师可以主抓学生参赛训练,青年教师主要参与教师技能大赛,充分利用好技能大赛平台,加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二是到企业锻炼,参与跟岗练习。技工院校的教学主要突出技能操作的训练,在教师去企业锻炼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一线操作岗位。三是积极参与一体化教学培训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组织技工学校一体化培训班,暑假班基本都是15天制,由行业内顶尖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学员集中学习一体化教学各个环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和实施,也可以对某一问题集中研讨,各抒己见。省、市也会不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一些师资力量薄弱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广开思路,更新实训设备

在绝大多数技工院校,都会存在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加工设备也是更新飞速,单纯靠政府采购已经远远跟不上设备的更新速度。因此,技工院校必须要解放思想,不能单纯地等、靠、要,而是要拓展思路、广开渠道来解决设备问题。

(五)开发适合本校的教材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大多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式,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推出了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技工院校设备不符合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就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因此,技工院校开发适合本校的教材势在必行。

四、小结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加强,企业对数控相关人才的需要也会不断加大。一体化教学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学典范,必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教师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地位,重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每一步,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正宾.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2015(15).

[2]刘少梅.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2019(27).(作者单位:朝阳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
进出瓶螺旋杆的螺旋线简化设计及加工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