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2020亲子热搜,做一个终身成长的父母

2020-01-15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楠家庭孩子

| 策划人小语 |

转眼间,2020年即将落下帷幕。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家人间多年未有的长时间共处,居家办公、网上学习的体验……也因此,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这一年的微博热搜榜,亲子话题热度不减。这些热搜有正能量,也有警世钟。本期策划,我们将带你回望这一年热搜榜上的亲子话题,一起反思,共同成长。

曾经,儿女总觉得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够多,盼着春节假期能长一些更长一些;如今,一场疫情让两代人相聚更久,却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冲突。

疫情中屋檐下

因为年假没休完,张楠得以提前回老家过年。父母特别开心,早早收拾停当盼他归来。放假头几天,母慈子孝,一片祥和。张楠忍着不适早睡早起,帮父母做这做那;父母也压着性子,不提工资不谈相亲,给儿子很多空间。

谁知,疫情突如其来,张楠被通知复工延期,时间待定,原本只有10天的假期被无限延长。度过了最初的缓和期后,一家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张楠恢复了平时的节奏,熬夜到凌晨,可父母认为早睡早起更健康,一早就把张楠薅起来,睡前还要查岗;张楠不想这么早就结婚,不想将就也不想相亲,父母则坚持催他成家,说趁他年轻还能帮他带孩子……

相处越久,张楠和父母的冲突越多,从生活习惯到消费观念,从婚恋观到职业观。父母批评张楠不思进取,太不自律,张楠嫌弃父母思想保守,管得太宽,从前的和气变成了暴脾气和冷暴力,彼此也从惺惺相惜变成了相看两厌。

除了張楠家庭这样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因为很多家庭是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过年的,三代人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以前待的时间短,再有不和,毕竟也就三五天。可这次不同,少则半个月,多则小半年,育儿理念上的冲突无法再掩盖。于是,三世同堂的其乐融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的“不行”“不可以”和祖辈的“你不懂”“你就是我这么带大的”以及孩子的哇哇大哭。

毫无疑问,2020年的春节,很多家庭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很多人把发生冲突的原因归结为朝夕相处的时间太久了,就像夫妻在一起久了也会厌烦一样。果真如此吗?未必。

不少家庭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孩子外出打拼,父母留守在家,平时很少沟通,过节拼命补偿。虽然内心相互牵挂,但对彼此却了解甚少,常常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或者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对方。时间短还好,都知道彼此是好意,时间长了,就很难仅靠爱与忍耐来平衡。加上平时交流太少,有很多习惯彼此并不了解和适应,更别提如何应对这些分歧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和父母相处太久,而是相处不够。如果相处多交流多,儿女和父母之间就会少很多所谓的客套,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看到差异,化解冲突。

希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够和父母多沟通多交流,即便物理距离不允许,也能够勤打电话、发微信保持联系,才能够让关系更近。当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冲突才会减少。

看过一个调查,说有超八成的大学生放假在家时间长了,会被父母嫌弃。事实证明,不只是大学生,什么年龄层的学生都是如此。注意,前方神兽出没!

停课不停学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国中小学先后开启“停课不停学”的新模式。很快,“不提网课,母慈子孝;一上网课,鸡飞狗跳”成了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上课前,全家人严阵以待,拿出手机、平板、电脑等下载各种软件,核查Wi-Fi,一次又一次演习。本以为准备充分上课便万事大吉了,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上课走神、分心,作业丢三落四,手机游戏不离手,全天候在家学习极大地考验孩子们的自控力和父母们的耐心及承受力。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完美小孩:成绩好,最好能排年级前五名;行为习惯好,能早起早睡、专心听课、迅速完成作业;很听话,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家听父母的。以前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得不多,而且有老师坐镇,很多神兽都能够老老实实上课。如今孩子整天窝在家,没了学校和距离的滤镜,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上课纪律懒散、坐姿不正确……这种冲击力可想而知。

心中的完美小孩形象坍塌了,父母也就没了往日的和蔼可亲。有点小状况就要批评,有点小问题就要修正,试图再造一个完美小孩。可事实上,这些“问题”和“状况”一直存在,只是以前父母没有看到而已,想改绝非易事。于是,双方铆足了劲儿对抗,孩子学不好,父母也工作不好,多少人高呼:“再不开学,我家的亲子关系就要破裂了!”甚至出现了孩子上网课被父母批评而跳楼自杀的悲剧。

停课不停学是对孩子的挑战,更是对父母的考验。在这样亲密无间的相处中,看到真实的孩子,也看到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是否过高,对孩子的了解是否全面,以及如何才能够和孩子建立真实而有弹性的亲子关系。唯有此,才不枉经历这样一场“兵荒马乱”的特殊亲子时光。

要说今年什么剧最火,非《隐秘的角落》和《以家人之名》莫属。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热播剧之所以热,无疑是戳到了很多人,毕竟听别人的故事,看的终究是自己的人生。

热播剧里的亲子关系

《隐秘的角落》和《以家人之名》不同的是,前者充满了压抑的低气压,而后者则多了美好的阳光色。尽管风格不同,却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家庭中真实的亲子关系。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父母离异,爸爸再婚,他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为了他,妈妈付出了很多。她选择不再婚,即使恋爱也是偷偷的;她辛苦工作,忙到没时间陪伴他。也因此,妈妈对儿子有很多期待,希望他学习好有出息,不想也不让他和爸爸有太多联系。朱朝阳很懂事,虽然内心渴望爱与自由,但还是努力满足妈妈的要求。也因此,他内心阴暗,性格孤僻,几乎没有朋友。

《以家人之名》中,同样的悲剧也在发生。凌霄的父母长期感情不和,妈妈情绪不稳定,甚至把女儿去世的锅甩给凌霄,导致他从小就很阴郁,不爱讲话。贺子秋从小被妈妈抛弃,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一点点爱,这也使得他非常没有安全感,总是害怕被抛弃,不得不学着讨好别人。

对于这几个角色的经历,很多网友表示感同身受。有些人父母离异,自己也像朱朝阳一样被当作父母较量或报复的筹码,或不让和另一方联系,或被迫成为一方的未来,没了完整的家,更丢了完整的爱。也有些人被父母抛弃,和贺子秋一样缺乏安全感,用一生寻找值得被爱的证明。更多的人则是像凌霄一样,经历过或正经历着父母关系不睦、情绪不稳定等。

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有的人则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虽然从小就失去了妈妈,但因为有一个爱她、尊重她、信任她的爸爸,成长得健康又自信,還有足够的能量疗愈受伤的凌霄和贺子秋。

这也提醒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做好自己,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其次要经营好和伴侣的关系,在婚姻中相互尊重,即便离了婚,也依然让孩子享有父母的爱。不要拿孩子当作报复对方的筹码,更不应该让自己的情绪或感情恩怨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神童年年有,今年特离谱,有小学生攻克癌症难题赶超博士,还有女神童4天写完陆游一生古诗量,这到底是在造神童还是在造孽?

人造神童

今年,有两个孩子火遍全网。陈灵石,小学六年级,有关结直肠癌的科研论文获得全国赛事三等奖,而该课题的难度不亚于博士毕业论文;岑某诺,16岁,杂志社记者、副主编,3个品牌的创始人,参加4次演讲比赛获奖4次,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万字小说,已出版3本书。

然而,热搜的热度还没退,马上迎来了打脸时刻。经立项调查,陈灵石的父亲本身就是从事肿瘤信号转导学研究的研究员,尽管他表示研究均为儿子亲自操作,自己只是过度参与了项目文书的编纂,但这一说法并不能服众,该项目所获奖项全部被撤销。岑某诺的父亲也出面做了很多澄清,但依然无法改变其造假的真相。万能的网友们很快将其扒了个底儿掉:品牌都是岑父的,为其女儿出书的某出版社并不存在,任职机构是山寨货,华丽简历不过是为了卖女儿的培训课。

神童并非不存在,只是这两个孩子已经神到超出了人们的正常认知,光是“日作诗2000首”这一点就足够雷人了。可即便如此,父母仍热衷于把孩子包装成神童,为什么?是为了孩子吗?可孩子并没有真正获益,反而成了受害者,小小年纪就背负了学术造假的恶名,懵懵懂懂就成了父母赚钱的工具。说到底,不过是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

孩子火了,父母热衷于接受采访,分享育儿之道;出事了,父母出面解释,但言词中看不到任何反思,更多的是骄傲:“获奖学生为本人儿子,其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学兴趣”,还有掩饰:“女儿的写作能力绝对是真实的,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

只有当父母自己放下对名利的渴望与期待,放下用孩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执念和妄想,才能够真正看到孩子,做一个真正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以前,父母会偷看孩子的日记本、扒孩子卧室的门缝儿;如今,科技进步,父母开始了云监工、云观察甚至是云监视,无孔不入的爱让孩子感到窒息。

无孔不入的爱

一个妈妈在家里安了摄像头,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是否按时看书,坐姿是否端正,发现她认为不好的苗头就立刻通过摄像头喊话:“坐直一点儿!”“你在看什么书啊?怎么又在看动画片?”

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父亲要在自己房间安装监控报了警。父亲说,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督促儿子学习,因为他沉迷游戏,而自己和妻子经常不在家。男孩则表示,父亲这么做就是为了控制自己,不尊重他的隐私。对此,父亲反问道:“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监视你?”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被父母偷看日记、偷听墙角、偷翻QQ空间、偷盯朋友圈。科技进步了,手段也随之更新,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却始终如一:无孔不入。

父母觉得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有的要督促孩子学习,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有的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然而,孩子未必领“情”。有调查显示,受访的孩子表示自己很不舒服,他们觉得隐私被侵犯了,更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认为父母根本不是关心,而是监控、监视。

这一问题背后折射出很多中国家庭现状:父母和孩子的界限不清,以各种方式介入孩子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在孩子成人后还要干涉他们的恋爱与婚姻;父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和自己看作是一体的,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就像那个爸爸说的:“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监视你?”毋庸置疑,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却忽略了一点:没有尊重的爱,只会带来伤害。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基础之上的爱,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和谐。

提到留守儿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陪伴不足、情感缺失等,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刻板印象被打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爱有力量的新气象。

有爱不留守

今年,18岁的钟芳蓉成了考古圈的团宠,更是全国人民瞩目的学霸。她以高分考取北大,选择了冷门的考古系,更让人惊奇的是,她是一名留守女孩。

提到留守儿童,人们不禁会想起这样的场景:年幼的孩子蹲在田埂上,孤独地看着远方,眼中无光,心中无梦。和人们的刻板印象不同,钟芳蓉落落大方,阳光自信,谈吐从容,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自立又自律。

提到留守儿童的父母,人们似乎也有一个画像:在远离家乡的工厂里,父母忙着挣钱,对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或不管不问,或只关心成绩,唯独没有陪伴。钟芳蓉的父母的确很忙,但他们尊重孩子,尽可能地陪伴她,让她快乐成长。

为了生活,有些家庭不得不面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的分离,多年来这种现象也的确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关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够意识到爱与陪伴的重要性,也能够尽其所能克服困难,尝试做出改变。比如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视频聊天等方式和孩子保持沟通交流,通过网购、邮递等方式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同时学习如何提升陪伴质量,充分利用节假日增进和孩子的感情。

只有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才能够像钟芳蓉一样,虽然留守,但依旧能被好好地爱着;虽然和父母相距甚远,但是心可以很近。也只有这样,很多像钟芳蓉一样的留守儿童,才能够在父母远程的呵护中以及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其实,只要心中有愛,努力去爱,距离不是问题。反倒是有些父母,虽然和孩子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忙于应酬,疏忽了孩子;虽然每天都在和孩子说话,却鸡同鸭讲,沟通不畅;虽然家庭条件富裕,却过于宠溺,让孩子无法自立……这也提醒我们要看到隐形留守儿童的存在,给予孩子真正的爱与陪伴,助力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以上我们总结了6个热搜亲子话题,也提到了关于如何做父母,而“父母要持合格父母证上岗”无疑是今年最戳中人心的建议。

建议父母持证上岗

每年两会都有不少议案提案冲上热搜,今年最热的应属“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提出要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对此,有人表示,父母又不是职业,哪里需要什么上岗证呢?其实,父母不仅是份职业,而且是天底下最重要的职业。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不可或缺的人。小时候,父母作为监护人,需要负责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依赖于父母的支持;人生的重要关系和选择,包括亲密关系、职场选择甚至将来的亲子关系,都会受到父母的重要影响。

当教师要有教师证,做律师要有律师证,可父母这么重要的职业却不需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任何考核。也因此,很多人是在靠天赋吃饭。有人天赋好爱学习,做得还不错,也有人资质差不上进,成为失职父母。

妈妈迷信睡眠训练,忽视孩子的正常生理需求,导致3个月的孩子被活活闷死;6岁的孩子遭亲妈及其男友严重虐待,身上有多处大面积感染,头部毛囊坏死;16岁少年非法拘禁一名少女长达50多个小时,而在此期间,他的父母一直没有联系过他,最终,这对父母被检察院责令接受“强制亲职教育”……毫无疑问,不合格的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但是不得不说,父母持证上岗这件事实际操作起来也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是设施、师资、系统等配套问题,另一方面就算父母通过了考试,也还是需要在生活中认真履行职责,以免考试合格、操作无能。即便如此,这个提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家庭和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本刊观点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虽然在家庭和亲子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反映出的却还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的影响,但父母还是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树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理念,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期待在新的一年,父母们能够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的陪伴下共同进步,学做成长型父母,创造有关父母和孩子的暖热搜,咱们明年见!

猜你喜欢

张楠家庭孩子
刘岩、张楠作品
张楠
The Desert Problem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n 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