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有偿回收产品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2020-01-15李君华张晗
李君华 张晗
摘要:针对现在社会“高消费,高浪费”的现象,本文将探索一种新的可持续产品分类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可持续的产品,促使人们有意识地节约环保。本文将运用可持续产品设计思维,从基于产品与基于用户的两个角度,对可持续产品进行重新分类。得到垃圾回收产品设计方案。通过此分类方法,设计出了一种易于人们垃圾回收的装置—垃圾有偿回收产品装置,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 产品设计 有偿回收 设计方法 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53-03
引言
现今社会上“高消费,高浪费”的现状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如何才能在这个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类发展需求又极度扩大的社会做到“高消费,低浪费”是人类应该思考的。作为一个设计者,站在设计伦理道德的层面同样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圈。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可持续产品设计分类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垃圾有偿回收的产品装置,以达到可持续设计的目的。
一、可持续性产品设计分类
可持续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 968年出版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提到“设计师应摒弃那些花哨的、不安全的、不成熟的、无用的产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我们的世界提供理性的、负责任的设计”[1],这是可持续产品设计定义雏形。米兰理工学院的曼梓尼教授与香港理工大学梁町教授给可持续设计下的定义是“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针对整个生产消费循环,利用系统式的产品与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2]。
产品可持续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提出,可持续的提出是基于人类需求与总资源的矛盾,其中涉及到社会的商业经济、政治制度、科学技术、道德伦理等。产品的可持续,在于产品对人类友好的同时,也对环境友好;方便人们使用的同时,对环境不产生持续的、环境无法自我消化的危害。可持续性设计方法是对环境负责任的设计方法。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对环境的影响放在其中考虑,这是设计本身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下面将可持续产品设计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可持续产品设计,其次是基于用户群体的可持续产品设计,如图1。
(一)基于产品的可持续性产品设计
1.基于产品能源:可分为清洁能源产品设计和节能产品设计两大类。清洁能源产品是指在能源上能做到部分能源自供,不需要全部依靠,甚至不依靠外部能源的供给。节能产品常见有节能家电,如空调、冰箱等。
2.基于产品材料:可分为清洁材料产品设计和对材料的二次利用产品设计两大类。清洁材料产品指材料自身的可降解,如可降解塑料袋、环保性餐具等;也可指材料来源上的可持续,是指自然中易获取的材料,如竹制产品,且后期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材料二次利用产品是对废弃產品或废弃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一类产品。如使用废弃纸质材料制作的U盘,使用废弃渔网制作的瓷砖等。
3.基于产品结构:指结构易于可持续使用的产品设计。例如人们可重复利用产品的某一区域。此类产品可以是模块化产品,延长产品模块部分的使用寿命。通过改变产品结构,在使用后易于零件拆分,避免暴力回收,便于二次利用。通过改变产品结构,不仅可供人们重复利用产品自身,也可以是重复利用其他资源。
4.基于产品技术:指所设计的产品的技术对环境友好。常见的有无氟技术,应用的产品有无氟空调、无氟冰箱等。除此还有粉垄耕作与栽培技术,它推动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技术,我国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贫瘠土地资源、水资源,使优良食物来源的大幅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二)基于用户的可持续性产品设计
1.基于用户思维:通过设计行为达到影响或改变人们思维的目的,使得人们的思维从不环保型思维转化为环保型思维。所设计的产品本身不一定具有环保节功能,或可能没有使用环保技术。其主旨是通过设计本身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用户将环保意识付诸行动的可能。这类产品的一个共同点是产品的象征性强,通过有形的实物来传达无形的思想,并寄希望于引起大众的共鸣。
2.基于用户行为:通过产品设计这一行为,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方便地将环保的思想转化为环保的行动的设计。产品既然需要给人提供行动便利,自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这是基于此方法所设计产品的共性,广泛存在生活中的共享产品就是此类产品。
二、我国垃圾有偿回收研究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天会产生约1.5Kg的垃圾,全国约14亿人每天就有21亿公斤的垃圾,而且我国每年的垃圾数量还会更加庞大。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事实上,我们天天在丢掉大量的有价值的垃圾,如表1所示。但因为现有垃圾的处理方式——填埋与焚烧——很难实现其资源价值,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更多的资源消耗,垃圾本身或其处理方式也将对环境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拥有巨大的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市场,不论是站在设计伦理的角度或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垃圾回收产品设计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巨大的。我国正在开始着手处理相应的问题,例如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正式实施[3];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北京于201 9年年底前,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2020年年底将达到90%[4]。2019年6月6日,住建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已经明确,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5]。
(一)我国有偿回收案例分析[6]
我国山东省青岛市于2017年12月14日试点运行了青岛市首个有偿回收模式的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箱。2019年7月2号,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小队对该智能垃圾回收箱的使用现状展开为期4天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智能分类垃圾箱持支持态度,且对有偿回收的模式基本满意。但结果是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分析得出导致其结果的主因有三方面:①是宣传工作不足,人f门对垃圾分类知识欠缺、垃圾回收意识薄弱、垃圾处理观念老旧;②是年老群体对智能设备的反感,本该是优势的智能设备变为劣势;③是智能垃圾箱自身设计规划的不足,且投入使用的垃圾箱数量少、分布范围小,限制了人们对垃圾回收的积极性。综合以上三点,青岛市垃圾有偿回收的现状不佳。
(二)有偿回收激励机制分析
基于可持续设计思维,在垃圾的回收过程中,除涉及到垃圾生产者、回收者与国家政府之外,必须还有大自然。根据垃圾回收处理的流程与特点,垃圾从产生到分类回收的过程中,垃圾没有带给回收者经济回报,受益者是大自然,从回收到处理过程中,垃圾转化为能源,垃圾给国家政府或企业带来效益。因此需给予垃圾生产者和垃圾回收者相应的激励,以促进垃圾的回收效率和回收积极性,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垃圾有偿回收的重点在于“有偿”——激励机制,如何构建激励机制是垃圾有偿回收的关键,而激励机制的依据是激励理论。根据激励理论,人们认为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反之则目标激励作用小,甚至没有[7]。激励的手段分为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两种,其中经济激励的形式可分为现金、礼物、购物积分等,而非经济激励主要可分为情感、信誉或荣誉等手段,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通过公益的方式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满足与荣誉感,以激励人们相应的行为活动。
(三)有偿回收流程分析
但凡产品,总会有用户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只要是对产品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外部因素,都属于它的用户环境的范畴[8]。垃圾有偿回收整个回收流程都基于人们在激励机制的用户环境下的主动回收行为,激励机制通过有偿模式,以达到垃圾回收的目的,回收的垃圾在经过集中回收处理之后,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并将部分效益以有偿激励的形式反馈给垃圾回收者,继续激励人们进行垃圾回收,促使达到良性循环,其中政府需作为管理者进行资金调节,防止资金链出现断裂现象(如图2)。
三、基于可持续的产品设计运用
本文将通过对垃圾的有偿回收进行基于用户思想与行为的可持续产品设计研究,得出产品的功能原型。产品主要是刺激人们对垃圾回收的积极性,来达到在回收利用垃圾的同时,又能降低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目的。
(一)产品分析
1.产品可持续性分析:垃圾有偿回收产品的可持续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与迭代时长,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才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及提升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下面将分别探讨在基于产品与用户两个层面产品的可持续性。
(1)基于产品:由产品的能源、材料、结构与技术四个元素,可推导出垃圾有偿回收产品可在产品的四元素上进行相应的设计,如在设计中可采用太陽能等清洁能源,以部分补偿产品的能量来源;在材料上可使用无污染可回收的材料,如环保型乳胶漆和塑料金属复合管等环保型材料;在结构上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产品零部件的更换拆卸以及重复使用,在技术层面也可借鉴现有成熟的固废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2)基于用户:设计师创造了产品形态,受众必须通过“阅读”,才能理解产品所传达的信息[9]。整个产品系统所传达的信息将左右用户的思想行为,而产品的交互方式与产品的造型形态因素将决定产品传达的信息,信息最终由用户的五感来接收。为了引导用户的行为与影响用户的思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需在产品的交互层做出改变。垃圾有偿回收产品通过有偿激励方式,来传达垃圾回收这一举动是有益的信息,间接引导人们思考环境现状——被破坏的环境亟需被保护的信息。在产品交互上可采用实时交互方式,真实地反馈用户行为所带来的改变,以激励用户重复垃圾回收的行为。通过以上方式引导用户在思想与行为上都朝着环保的方向倾斜。
2.产品有偿激励分析:有偿激励可分为有形的物质激励与无形的精神激励两种模式,它们有着不同的激励时效,物质激励时效短但效果明显,精神激励时效长但效果不明显,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目标激励角色,当目标明确时可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
(1)物质有偿激励:物质激励有着明确目标,因此可根据回收垃圾重量与类别的不同,设定不同的价值礼品以激励用户行为,或以数字积分形式来评估衡量个人的垃圾回收贡献,并向用户进行实时回馈,也可将积分与生活中的各样充值优惠,甚至火车、飞机的乘坐等信用等级等进行绑定。(2)精神有偿激励:在物质激励基础上再辅以精神激励措施,提高人们垃圾二次回收的可能性。获得与被关注感、认同与其鸣感、同情与正义感,精神激励常常给予人们以上的心理满足。在此可使用可视化设计,使用户可视化体验自身垃圾回收行为所带来的贡献,如可视化垃圾回收所节约的能源,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等。
3.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往往受限于产品的目的需求,而垃圾有偿回收产品的功能与需求都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由产品的需求可知,产品需具备以下几大功能:
(1)交互功能:为方便用户操作,可对用户进行绑定,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绑定后可供用户自由选择相应回收模式,如青年或老年模式等,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用户操作,保证回收垃圾时的简便高效。(2)回收功能:为对用户进行数据反馈,需对垃圾进行称重处理,称重完后的垃圾将由相应容器储存,储存容器被填满后,信息将由网络反馈给工作人员,并对容器及时更换。(3)有偿功能:为达到有偿激励目的,需实现礼品的存储与发放,并使用宣传板实时反馈用户的所做贡献,宣传板需及时提供垃圾回收的信息数据,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环境保护措施、地球生态现状等信息进行宣传,激励用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4)能源功能:为实现产品能源的可持续,需设计风能、太阳能等模块对产品设备进行部分供电,并由相应的模块组件储存电能,以节约电能的消耗,除此还需外接电源供给设备使用。
4.产品的使用人群及场景分析
(1)使用人群:预定年龄为10周岁及以上的人(包括小孩、成人和老人),在此年龄及以上的人群基本已完全具有区分垃圾种类的能力。(2)使用场景:主要是垃圾集中产生的小区、公司或学校等公共区域。同时包括各大流动公共场所,如火车车站、汽车车站,或飞机场等有大量人群流动的人群密集场所。
(二)产品展示与说明
1.模型展示与设计说明(如图3)
设计说明:该产品旨在引导人们进行垃圾回收,产品通过前置的身份证感应区,识别个人身份信息,之后人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并放入对应的回收箱,在设备进行称重之后,将反馈给用户有形的礼品(如环保购物袋,环保纸质书籍,环保餐具等),并将会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反馈提示(如:“您此次回收已减少碳排放量0.5kg”,“您今日累计已减少碳排放量lOkg”,“您本月累计已减少碳排放量200kg”等),在垃圾存储箱接近饱和之前,每天会由指定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并进行储藏箱的更换工作。产品顶部设计成太阳能薄膜板,每一个不同回收模块单位可进行组合式排放,4个模块为一个小组。
2.功能区结构说明(如表2)
结语
可持续设计理念要想深入人心,可持续产品要想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依靠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是需要人们思维的转变,同时需要人们有实践可持续思维的契机。设计者需更多站在基于用户的角度去考量所设计的产品。基于可持续理念下的垃圾有偿回收产品设计,正是基于这一角度展开的研究,希望帮助人们从思维转变到行动转变的实现,给人提供一个实践垃圾回收的契机。
项目基金:武汉工程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拟资助项目(CX2019141)。
参考文献
[1] Victor Papanek.Design for the realwodd Second Edition Academy Chicago Publishers. 1984
[2]梁町,曼梓尼持续之道:中国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设计与探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1):49
[3]刘佳.垃圾分类,上海干得漂亮[J].经营与管理,2019 (09):1
[4]刘敬奇.北京:垃圾分类在行动[J].环境教育,2019 (08):24-25
[5]素心.垃圾回收迎来风口[N].沧州日报,2019-07-02 (P05)
[6]黄晶慧.基于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8
[7]伊心宁.中石大学子青岛行:深入调研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DB/OL] .http: //campus.univscn/,sj/201908121198925 shtml, 2019-08-12/2020-9-08
[8]拉豐.激励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苏恒.产品语义学研究——隐喻运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