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的作用及师生参与性提升的路径
——以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为例

2020-01-15胡秀英杨廷海文颖频姚鹏飞

化工时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化工积极性竞赛

胡秀英 杨廷海 文颖频 姚鹏飞

(江苏理工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1]。在竞赛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夯实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化工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化工类学科竞赛中的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则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受到设置化工类专业高校的普遍关注。那么,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对其发展具有哪些显性作用?高校在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科竞赛在校内的广泛推广?本文将结合江苏理工学院的实践经验进行一番探讨。

1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是我国“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高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于2017年首次举办,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参赛学校涵盖了全国80%以上设有化工类专业的高校。各高校推选队伍参加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六大赛区的初赛,成绩优秀者再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化工实验大赛由化工原理理论考试、化工仿真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三部分组成。试题内容和评分标准的设计既重视对选手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对其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大赛既可以表现出参赛选手较好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能较好地展现我国化工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3]

2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对大学生发展的显性作用

2.1 提高大学生考研成功率

从上述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目的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准备阶段的理论知识训练,可以增强其对专业课程《化工原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大赛流体综合实验、传热综合实验、精馏实验和吸收实验及仿真操作的训练,可以促进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实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拓宽视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在应对考研专业科目《化工原理》笔试时,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在复试操作环节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实践水平,从而促进其考研能力的提升。

2.2 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科竞赛的内容是对常规内容的提升,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每位学生在实验环节都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在化工单元仿真操作环节,因为不存在安全问题,学生不用担心仪器设备损坏,也不用担心实验原料的浪费,可以大胆尝试,通过自己想象进行仿真实验,体验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现行化工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指导书上都有详细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说明,部分还配有实验数据计算示例。学生照着指导书操作,基本不经过深入的思考。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实验环节则是给出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任务,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同学们需要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条件的确定和实验步骤的拟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实验数据,完成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讨论的实验报告。此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 高校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现状

3.1 学生实际参与大赛的积极性不高

2018—2019年,通过对本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虽然具有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意愿,但因为竞赛准备持续时间较长,对化工原理知识储备量、时间及精力有很高要求,导致最终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实际参加校内选拔赛。[4]2018年,全学院104名相关专业同学中只有14名报名参加;2019年,全学院89名相关专业同学中只有17名报名参加。以上现象表明,学生虽然有意愿参与,但实际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一般在暑期期间举行,很多同学假期另有考研复习等其他安排,从而影响了其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的积极性。

3.2 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准备周期长、内容多,因此指导学生参赛需要花费教师较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还没有绝对的获奖把握。目前来看,教师的指导工作只在劳动酬劳中有少许体现,挫伤了专业课老师指导学生实验大赛的积极性,他们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现实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有些指导教师对学科竞赛工作敷衍塞责,没有将育人职责放在首位。

3.3 参与学科竞赛的制度不健全

从当前情况来看,学生和教师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积极性不高也与学校缺乏必要的参与学科竞赛的制度有关。由于学校缺乏参与学科竞赛的制度,令很多学生即使有参与积极性,但不知该如何参与,不了解比赛在每个阶段和环节该如何进行。这一方面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校内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大量的陌生工作压在学生面前,学生要花费时间通过自学才能掌握,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因此,高校建立参与学科竞赛的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4 高校提升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师生参与度的路径

4.1 加强对学科竞赛的宣传与动员

学科竞赛的宣传与动员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任课教师在课间向学生宣传学科竞赛的作用或通过班级QQ群,以及在学院公告墙上张贴有关学科竞赛的告示,加大对学科竞赛的全方位宣传与动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了解学科竞赛的内容及时间安排。[5]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务处网站、学院网站等通知赛事相关信息,使信息渠道分散畅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及时关注到相关学科竞赛信息。在宣传与动员中,现实的参赛获奖实例也是必不可少的。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优秀项目成果的展示,邀请优秀学科竞赛获奖者现身说法,从而更直观地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并促进这种良好风气在校园中的形成。

4.2 组织校内选拔赛,制定训练方案

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校内选拔赛,竞赛内容包括化工原理理论笔试和化工原理实验操作,并设置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同学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6]当然,在竞赛准备过程中需要结合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制订包含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仿真训练等的竞赛训练方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根据竞赛的时间节点和本科教学计划,调整部分课程的安排进度,精简部分课程内容。[7]通过近几年的参赛经验可知,部分学生在竞赛中未能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是比赛前没有充分进行准备,学院也没有相应的赛前培训,导致学生不熟悉竞赛过程和竞赛内容。因此,在比赛前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提高学生参赛水平,组织学生模拟竞赛内容,使学生在赛前做到胸有成竹,不畏惧竞赛,才能保证其在真正面对竞赛场合时能够从容自信。

4.3 建立和完善参与学科竞赛激励机制

4.3.1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多属于个人行为,学校并未将参与学科竞赛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指标,学生对参与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实践能力的作用认识不足,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增加学科竞赛经费,对竞赛获奖的同学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8]学院应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评比与表彰工作,对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参加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以免修、免考或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给予加分优惠等政策。

4.3.2 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

学生只有在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加顺利地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激励机制,出台政策认定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计划外工作量并发放工作劳酬,激励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参赛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串联起来,灵活运用,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这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竞赛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科竞赛的指导,自身也能更新知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5 结语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在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从2017年因只有两名同学报名而未能组队参赛,到2018年顺利组队并获得华东区赛二等奖,再到2019年获得华东区赛特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体现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参赛能力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仅可以以赛促练、以练促学,活跃学习风气,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科竞赛有助于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重视大学生学科竞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经过三年的认真探索与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学科竞赛训练模式,我们将不断完善该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化工积极性竞赛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创新思维竞赛(3)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