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企业腾飞的翅膀
2020-01-15李洪鹏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文/李洪鹏(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世界正变得不可预测,疫情还将成为全球化的终结者。我们需要看到的是,2020年前的全球化更多是商品生产链和物质运输的全球化,疫情的出现确实让其进行缓慢。但我们还需要看到,2020年之后知识精神以及科技创新上的全球化趋势,因为从各个国家领导者到各领域科研人员,都在强调协同合作,特别在此次疫情应对的数据分享及诊疗方案上,都通过网络、大数据、视频,大家重新汇聚在一起,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两者之中,科技创新是整个全球化的基础和根源,更是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全球化的内在性质和发展趋势。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目前,科技创新还在加速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变化让人无法预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程参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竞争的根本核心和战略重点。企业需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具备自我挖掘、自我创新动力机制和源泉的力量。
1 科技创新的迫切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是环境持续优化,条件是经济持续增长,目的是社会持续进步。要保障三大持续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在经历经济危机重创后开始复苏,同时,世界主要大国依然在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各种相互交织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多方位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各国纷纷把发展新材料、集成电路、信息网络、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化技术、节能低碳、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
从国内看,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依然较高,迫切需要提高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家发展新动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行业上看,市场一体化、客户需求多样化、竞争激烈化将加快推进行业整合分化,只有在智力、技术、制度、文化等核心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成为行业领先者。而其中的决定因素是研发、技术、人才、商标、专利、品牌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资源发现、科技创新、优化整合能力,以及将技术、资本和人才有机结合的能力。
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经济的顶梁柱,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加快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大部分产生于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据统计,每年全球新技术与新工艺中,70%以上来自于世界500强企业,广东90%的科技成果来自于企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整个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企业抢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饭碗,而是从国家创新体系全局出发,让不同性质、不同职能的机构在创新价值链中更好地归类、定位、互补,从而形成一种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3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不断地创新,企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从企业内部的构成来看,主要由三大体系组成:经营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之间,管理体系是企业的基础、经营体系是企业的龙头、技术体系是企业的工具和动力。科技创新对国家非常重要,对企业也一样。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显著的位置,更关系着企业生产力质量,本质上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通过对国内外众多成功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积极对本企业的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有助于本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助于企业结构的积极优化。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使用新技术后,在能耗上得到了降低,有助于原材料、交通、能源上的缓解。
4 科技创新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看,“唯创新者方能生存”,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同样,一个企业的科技实力也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持续影响力和持续领导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秉承“战略引领、主动求变、开放创新、责任考核”的发展理念,以及“筑平台创新、聚人才强院”的科技方针,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了向工程公司转型;重视自主技术研发和培育,在工业工程、民用建筑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已经拥有20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相继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顺利通过国家CNAS及CMA认证;建立创新工作模式,关注钢铁行业等传统行业升级过程中的市场机会,重视发挥领军人物作用、加快技术创新及应用;通过“内外融合”实现技术突破,在标准化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规范、图集100多项,为国家“标准化”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业绩考核提升科技创新动力,引入平衡计分卡,实施个性化绩效考核,把关系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投入作为硬指标纳入考核,引导各公司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而努力。多年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为院赢得了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5 科技创新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来的方向
从长远看,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约束等领域有可能成为未来科技的制高点。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要在以下领域重点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一是按照“成为创新型工业工程、民用建筑和节能环保及相关建设领域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集成服务提供商和组织者”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三大科技平台的作用,发挥院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立足科技创新为主营业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根本,创造性的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对已有的优势核心技术,要关注技术的升级换代,关注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并扩展其在交叉行业新领域的应用。
二是以国投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推动力,积极做好集团的技术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平台。根据集团的统一安排,与集团成员单位携手,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快研发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满足集团绿色、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战略的需要。
三是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重点开展对智能微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国家推进工业与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防范网络和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为重大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四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1)加大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开发,积极承担建筑节能改造工程。(2)开展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密切跟踪二氧化碳捕捉及转化技术,把握与此相关的商机,为未来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赢得主动权。(3)积极配合集团煤炭资源业务,探索煤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重要化学品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进相关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的集成。(4)加快推进863项目低品位余热高效发电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优势,扩大余热发电专利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影响力。
未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和加强科技创新战略,以创新成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的辉煌。一是继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贯彻与国家发展战略、集团发展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科技发展思路,以自主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为宗旨,营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文化,建立兼顾长期、中期、短期不同目标的研发体系。二是继续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坚持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积极完善现有体制下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在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方面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激励人才、用好人才,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化和总量增长。三是继续实施开放式创新。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合理调控企业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委托开发、联合攻关等,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加快院自主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步伐。
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我们能够把握机遇、科学谋划,把科技创新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突破关系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发展空间、拓宽发展道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