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施工控制及重难点分析
2020-01-15任清波刘春萍王健
任清波,刘春萍,王健
(1.中交四航局广州南沙工程有限公司;2.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 综合管廊设计
1)平面设计
工程项目为灵山岛综合管廊工程,沿道路中心线布置,基于管廊需设置的人员出入口、通风口等外露构筑物能与周围景观协调,并便于日后维护,综合管廊设于道路中央绿化带下。沙嘴中路设计管廊共分为A、B、C 三种型号管廊,分别长1287m、807.9m、82.4m,全长2177.2m。
2)竖向设计
工程入管廊的共用管线有高质水、再生水、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管线。采用电力舱和管道舱双舱形式,电力舱内敷设24 孔10kV 电力电缆、3 回110kV电力电缆及自用电缆。管道舱内敷设24孔通信电缆、DN600 高质水管线、DN200再生水管线及自用电缆和消防管线。
3)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设计有[2]综合管廊控制中心一座。控制中心具有管理、控制中心功能并与综合管廊相连。综合管廊附属设施主要有防火、通风、消防、照明、排水、控制及监控系统等,其他系统设计包括出线井、投料口、控制中心、标示系统等设计。
2 施工方案
2.1 施工总体部署
根据综合管廊的总平面布置以及相邻区域的施工现状,将综合管廊沙嘴中路段工程按照里程桩号分为四段,同时依据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地形,共分成AA ~AM 区合计13 个区域,其中AD 区过现状河涌,AH 区过规划河涌,以过河冲段为分界。各中间区段先行从中间往两端施工,最后进行过河冲段施工。
沙嘴东路综合管廊工程与地下空间西区连接段、沙嘴东路过东环涌段综合管廊施工场地狭小、交叉作业较多,是整个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部位,因此在总体施工安排中,两处区域具备开工条件后尽早开工,两个区域相对独立施工。沙嘴东路东、西侧地下空间结合段综合管廊随地下空间顶板施工顺序分段浇筑。
2.2 项目重难点
①基坑开挖宽度为8m,可作业空间狭小、交叉工序较多,施工场区内同时存在基坑开挖施工队伍、支护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队伍、预制管桩施工队伍等多家施工队伍同时施工作业,存在交叉作业影响,需做好协调工作。
②综合管廊结构的节点、阴阳角、预埋穿墙管线和分缝较多,只要涉及到管桩承台与底板交接位置、分缝和施工缝位置、电力电信穿墙管等位置,按照设计要求,防水等级为Ⅱ级,做好防水是本工程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③根据地质勘探报告,顶面为1m ~2m 厚素填土层,下方约为26m 厚淤泥质粘土层,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好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保证结构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是本工程的重点。
④本工程涉及过河涌段,与桥梁施工交叉。合理组织现场施工顺序,即保证桥梁基础安全又要保证基坑开挖、防水排水均需达到设计要求,施工难度较大,为项目施工重点和难点,其中过河涌段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6.85m。
⑤本工程所属区域年降雨量达1600mm 以上,在降雨频繁的雨季施工,做好基坑施工排水设计施工,保证基坑安全和结构施工质量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
2.3 防水施工方法及工艺
综合管廊主要施工工序有基础工程、结构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管廊回填、防水施工及预埋件施工等,这里重点介绍防水施工方法及工艺。
管廊防水等级为II 级。根据设计要求须对管廊结构(底板、顶板、外侧墙)施作防水层,管廊结构施工缝、侧墙管道预留洞、管廊转角、坑槽、后浇带等部位和伸缩缝等薄弱环节均需按设计要求和规范[1]进行防水施工。操作要点有:
1)铺贴原则
先底板再侧墙后顶面及节点收口;同一平面由远及近,同一立面从高到低。
2)打底
基面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后均匀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时按一个方向进行。
3)弹线、试铺
根据卷材尺寸在底板或侧墙上弹出粘贴控制线,先进行试铺确定卷材铺设顺序、搭接长度、节点处理方式及抹平方法,再进行大面积铺设。
4)节点处理
①桩基础防水施工。凿除桩头后先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待达到一定强度在表层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然后施工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并在表层施工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最后是底板防水层施工,转角位施工顺序类同。
②施工缝防水施工。止水钢板施工顺序为测量放样→钢板固定→接头处理→混凝土浇筑。止水钢板的固定采用钢筋焊接在侧墙靠中间部位,禁止烧穿钢板。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振捣棒碰撞到止水钢板,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对止水钢板位置进行必要的矫正。
③预埋管道防水处理。管廊需要预留电力、电信电缆套管穿越管廊结构墙壁,为保证防水,防水套管采用刚性防水套管(A 型,带翼环),预埋钢管两端需超出管廊结构墙壁100mm,电缆PE套管与预埋钢管重合100mm,防水套管与预埋钢管之间用石棉水泥封填,内裹 油麻。
5)卷材铺贴
卷材铺贴可以采用拉铺或滚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条件自行控制,但铺设标准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标准,不能留有瑕疵。一般卷材出厂时留有搭接边,粘接时只需把保护模揭开按要求粘贴即可,搭接位、转角位、异物包裹位等均需采用专用密封膏密封封闭接头。
3 设计与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管廊与市政道路位置关系
综合管廊设计位于市政道路中央绿化带,设计出发点:一是考虑可以与道路一起进行软基处理,减少管廊单独处理费用及工后沉降;二是在中央绿化带可以节约空间,尤其管理投料口、逃生口、通风口及光导照明预留孔等受干扰少,避免与其他预埋较浅管线冲突。
3.1.1 存在问题
①由于管廊本身宽度比较大,尤其是在出线井的位置,管廊已经超出了中央绿化带侵入到车行道,从而导致在道路路面施工完成以后沿管廊出线井边线道路开裂;
②掉头车位位置,同样由于管廊属于刚性基础,而道路属于柔性基础,两者工后沉降不一致导致道路开裂;
③人行道平侧石位于管廊与道路交接位置,路缘石变形位移较大造成后续维护困难。
3.1.2 建议
①管廊位置在可选择的情况,尽量选在对车行道影响最小的位置,比如可将管理设置在道路人行道底或道路中间中央绿化带,尽量不要侵入车行道;
②出线井比管廊尺寸大很多,侵入车道也最多,能否优化出线井设计外观及线路布置,尽量减小出线井尺寸或分散出线;
③掉头车位建议对于连接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如可以打一些不等长旋喷桩或管桩等。
3.2 刚柔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
3.2.1 存在问题
①综合管廊位于道路中央绿化带,道路与综合管廊基础交界位置沿管廊方向有纵向裂缝发生,尤其道路掉头车道位置容易发生跳车现象;
②中央绿化带侧石位于管廊与道路交接位置,侧石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变形变位,影响行车安全且后续维护困难。
3.2.2 建议
道路与综合管廊结构基础形式不一,管廊属于刚性基础,而道路属于柔性基础,两者工后沉降不一致是造成道路开裂的主因,因此建议:
①由于道路使用后一般工后沉降整体趋于收敛,道路在使用或加载前期工后沉降较大,后期慢慢变小。因此建议在道路基层完成后先行车或加载一段时间,尽量延后道路沥青面层施工时间;
②沿管廊方向,在超出绿化带的结构与道路基层之间加设土工格栅,增加管廊与道路基层之间的抗拉强度;
③对交接部位进行局部封缝和补强。
3.3 管廊主体结构
3.3.1 存在问题
综合管廊受工程规模、交叉施工等影响,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方式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尤其南方地区降雨和台风频繁,致使工期较原计划有所延后。
3.3.2 建议
在具备条件且有大型预制场地的项目中,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的施工中采用预制装配工艺,与现浇方式相比有如下优点:明显提高综合管廊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大大改善综合管廊施工环境,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显著加快综合管廊施工进度,缩短施工 周期。
4 结语
本项目是在南沙自贸区建设的第一个综合管廊项目,也是在超深厚软弱下卧层地基条件下建设的管廊项目,通过后期的改进优化管廊的施工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以后同类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