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心康养为导向的乡村农业旅游景观设计的方法
2020-01-15王亚丽李国庆
王亚丽,李国庆
(河北农业大学)
1 身心康养景观设计理论
1.1 身心康养景观相关理论
“压力恢复理论”阐释了景观使人身体康复的原理。景观被认为能够全面减缓人的压力和紧张,从而有助于身体康复。“注意力恢复理论”对景观促进心理健康进行解释,认为人类具有无意识注意和目标性注意2 种能力,在景观和自然环境中只需要无意识注意,而且所提供的适度刺激能使疲劳清退。Duff(2016)进行了人种学研究调查康复,提出地区通过“情感氛围”可以作为治疗景观,达夫的笔记共享“情感氛围”的三个特殊元素可能影响康复,即社交性,安全及归属,希望和信念。
1.2 身心康养与乡村农业景观的关联性
乡村旅游与康养旅游在开发资源上具有天然的关联属性。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主要划分为自然养生旅游资源和人文养生旅游资源。自然康养旅游资源,包括中草药资源、农林资源等。人文康养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资源、民族医药传承资源、饮食资 源等。
康养主题的乡村旅游开发,则可优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于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客群体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康养主题的乡村旅游是重新发现自身价值,以特色主题实现突围,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实践方式。
2 影响身心康复的景观表征
2.1 农业植物美
据记载,伽林曾说过:翻土、农耕、钓鱼、木工、工作等“从事这些活动是自然最好的医生,这是人类幸福的基本条件。”在乡村农业旅游景观中,针对本土的农业资源禀赋以及气候特点分析,采用大面积的水稻地、麦地、向日葵等农作物营造乡村农业景观、开展采摘特色果蔬等五感体验活动,使游人步入观光园能体验到农作物的壮丽美景,意会乡村农耕之美。
2.2 乡村民俗美
我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对此通过古代诗词、农谚、历史人物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农业文明、展示乡村农耕文化,体现民俗之美。
2.3 旅游休闲美
设计农业蔬果农园成为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境域,集体验、食用、观赏三不误的景观模式,完善的生活服务是健康文化的旅游方式,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而在乡村农业为特色的农业旅游景观中,倍感都市喧闹压力的人们能在此找到轻松惬意旅游休闲之美。
2.4 智慧科技美
依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世界各地的名优品种,创造新、奇、特效果的观赏类农作物。运用声、光、电、水、火、影、音等多重高科技手段,融合农业文化创意元素、舞台表演艺术,打造水陆空立体视觉感官盛宴,由情感氛围激发了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在观光过程中,农产品转变成旅游产品的形式出售,科技型夜游景观转变成夜游产品,有效提高了农业附加值。
3 康养方法及类型
3.1 环境疗法
以“农业作物+五感体验”为主,农业作物景观最能体现乡村的季节性、空间性特色,依托观赏型农田景观利用五官来感受自然的声、色来规划触及生命力的体验场所。
3.1.1 视觉景观
运用“大地景观艺术”,采用大面积的油菜地、麦地、向日葵等给人强烈感受的农业要素来塑造乡村农业景观,使人亲近自然、唤醒对农耕文明的记忆。
此外,植物色调选取暖色调的植物可以带来温暖的感觉,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半私密的休憩区则可以种植冷色调的常绿乔木和灌木使人冷静以达到生态美、艺术美和功能性的统一。
运用光、影、水流与星空交汇成五光十色的酷炫激光来营造夜景景观,依托现有的农作物、植被、小品打造特色的夜景观,可设计以农业主题魔幻迷人的水幕电影、炫酷绚丽的无人机灯光秀、美轮美奂的观赏型农田灯海、幻光森林等夜游景观。
3.1.2 听觉景观
在康养空间中可以专门划出一片区域来种植农林作为冥想空间,体验者身处竹林之中,听到竹叶被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1]。蜂鸟植物景观可为使用者营造了一个灵活的、互动的,同时兼容个人冥想和集体活动的综合性空间,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变得生机勃勃,使其从心理上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 健康。
3.1.3 嗅觉景观
利用杀菌、净化空气的植物,外疗型药用植物因干、茎、叶等,能产生、散发多种香气或挥发各种物质的一类植物,能够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或毛孔进入人体,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
3.1.4 触觉景观
结合农业景观特色,设计多种农业体验类的项目,从种植体验、制作体验到游乐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结合农田建设迷宫,点缀农作物雕塑和农业生产雕塑使农田成为观光场所,增加游憩性和趣味性,提升农田大地的文化内涵,同时体现乡村农耕风貌,营造乡村休闲气息。此类疗法四季皆宜,能消除神经紧张和视力疲劳,对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人群有确切的辅助治疗作用。
3.2 文化疗法
以营造“民俗文化+养生文化”主题景观为主,借助中华养生文化的深度养生层次,或探古寻幽等是养气层次向养心层次的过度与升华。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以传统六艺为主要内容,塑造人物雕塑、书画碑廊等特色民俗或传统文化景观;可融入民俗表演活动,如稻田剧场、麦田音乐广场等,这种疗法是人们通过对文化的认知、体验等使人的机体内产生反响产生心理和情感反应,适宜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的都市人群。
3.3 森林疗法
“园艺植物+温泉养生”森林环境并依托温泉资源,以中医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山林间规划设计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特质的露天温泉场所。此外设计温泉文化为主题的广场,通过负氧森林、温泉水映像、花溪瀑布、水雾广场等可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此外,中医特色治疗、康复理疗等诊疗项目的开展促进农旅产业发展。此类疗法有助于缓解疲劳,对各种皮肤病、关节炎及神经等方面疾病有明显 疗效。
3.4 饮食疗法
“可食农园+健康食谱”为治疗原理的一类疗法。可食农园将景观和农业活动相结合,并将农业活动纳入到城市食物系统中去。农业生产性土地来种植乡村观赏性农业蔬菜、水果、鲜花和草药,根据果树的时令性和生长特性,合理利用农业中的作物食用和药用资源,按照健康饮食规律,配制养生食谱。将“人、自然、元气”三大元素融入乡村特色果蔬和中草药种植中同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方式适合城市亚健康人群以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4 结语
通过乡村农业旅游景观设计让生态、农业、社区相结合,将农业旅游景观设计与康复景观相结合,改变植物种植的方式,使景观空间具备观赏功能、生产功能、康复功能等,影响乡村农业旅游景观中身心康养的景观表征,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归纳总结出建设乡村农业旅游区的身心康养景观5 项规划设计应用方法,也需结合地块概况,因地制宜,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农业特色康复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