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系列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的疗效
2020-01-15杨晓松
杨晓松
(盘锦达康肾病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急性重症中毒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其特点可表现为:具有较高病死率、病情进展相对来说比较快等[1]。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急性重症中毒后,若是未能及时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认为积极治疗对于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预后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则是对系列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于该时段内所接纳治疗的80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共计42例,女性患者共计38例,平均年龄(43.97±6.89)岁。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27±2.96)岁)以及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79±2.48)岁)。其中共计有机磷中毒36例、菊酯类中毒28例、百草枯中毒10例、其他中毒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毒物鉴定诊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来实行干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治疗+系列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①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模式,其中包括呼吸支持、执行洗胃操作、给予患者利尿剂、阿托品等常规治疗手段。②观察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内容同对照组),并在此基础上来给予其系列血液净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昏迷时长、住院时长、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临床治疗状况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以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查表示正常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常规检查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无效)/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例数为28例(占比70%)、有效例数为10例(占比25%)、无效例数为2例(占比5%),总治疗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例数为20例(占比50%)、有效例数为10例(占比25%)、无效例数为10例(占比25%),总治疗有效率为75%(30/4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相比较,χ2=15.68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药物中毒或是毒物重物属于内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重症。一般状况下,在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群体中,其病死率往往是持续在较高水平的[2]。目前临床对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原则主要以三方面为主,即阻止患者机体吸收毒物、促进体内毒物的排除以及对药物毒性拮抗。由于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来说比较急,这就导致了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急救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急救时间,从而导致洗胃方式并不能充分阻止患者机体对毒物或药物的吸收,加上有很大一部分毒物/药物在当前尚无特效药物,造成患者的救治过程困难,影响其预后效果[3]。因此,需求能够对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起到良好救治效果的治疗方式,成为了当下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随着当下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技术的逐渐进步,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已有了广泛的应用。血液净化疗法属于当代临床对中毒危重症患者群体起到良好疗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就实际状况而言,受到毒物/药物种类繁多、差异性理化性质以及患者中毒的剂量不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急性中毒患者实行血液净化治疗介入时机、净化方式选择及其适应证等缺乏统一意见。此次研究资料显示,在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干预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昏迷时长以及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且其丙转氨酶、丙转氨酶、尿肌酐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较对照组而言也更低。说明对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实行系列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临床症并该改善丙转氨酶、丙转氨酶、尿肌酐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缩短了患者昏迷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其因病情疗程的延长而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同相关资料研究结果表示一直,因此说明系列血液净化治疗具有着较佳的临床运用价值,可实行推广运用。综上所述,以系列血液净化治疗来对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实行干预,能够让患者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充分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其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同时也显著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长,避免因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效果,因此值得进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