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补短板背景下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方向的研究

2020-01-15梁贞堂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水利水利工程

韩 梅,梁贞堂

(1.黑龙江大学水电学院,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2109年初水利部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11月9日闭幕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六次会议上通过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这些政策与号召指明了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全面振兴的方向,擂响了黑龙江省水利人全面奋进的号角。此时,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向成为确实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党的十八以来国家有关水利建设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的梳理与研究,结合黑龙江省水情、经情和社情,提出了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

1 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党的十九大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为“八个坚持”,即:坚持生态兴由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1.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发展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4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功能;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提高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1.5 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工作的指示

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出了“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可用水资源量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不能为了建工程而建工程,要兼顾各种关系”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的原则。

国家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水利工程建设,让“中国饭碗”更加稳固。

1.6 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工作重心转到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治水总基调。水利工程补短板:即补足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即加强对江河湖泊、对水资源、对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持的监管。

1.7 黑龙江省全面振兴方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战略任务,建设“六个强省”是重要载体。建设工业强省,向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教强省,向培育壮大新动能要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强省,向提升绿色优势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向融合创新要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强省,向打造好“两座金山银山”要高质量发展。

这些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就是我们谋划水利工程建设方向的重要遵循与指南,需要认真思考、精心研究,并落实到具体的水利工程中;同时结合各地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结合各地的自然秉赋和经济状况,谋划出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方向。

2 水利工程建设方向

2.1 用水利工程助推生态大省承载能力的提升

1)水是生态之基。建设生态大省必须了解黑龙江省的水情。全省水资源总量偏少、但过境水量丰富;全省国土面积上多年平均产水量810亿m3,人均水量2131m3,低于全国人均2200m3的水平;亩均340m3,远远低于全国1400m3的水平;但黑龙江等界江过境水量2000多亿m3,是全省产水量的3倍。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75%的降水集中在6—8月,2/3的降水形成洪水,白白流走。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区多、平原少,东部偏多、西部偏少,北部偏多、南部偏少;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松嫩平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4%,拥有全省59.5%的人口、82.7%的GDP、54.3%的耕地;但人均水量1005m3、为全省平均值的47.2%,亩均水量189m3,为全省的55.6%;松嫩平原成为了我省生态承载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尽管中国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松嫩平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严重缺少的矛盾,必须建设一批水利工程。一要建设水库工程,拦蓄洪水,调节枯水。表征一个国家水库蓄水能力与河流总水量之比的库容系数,欧洲国家在0.9以上,美国为0.66,中国<0.3,黑龙江省仅为0.19;因此要大力建设水库工程,力争库容系数达到0.5以上。

2)建设跨河流的调水工程,将其它河流的多余水量送到松嫩平原最需要水的地方;建设将黑龙江及其支流呼玛河、沾河之水调往松嫩平原的工程,建设将汤旺河之水调往呼兰河的工程。

3)重新扩建“三引(北部、中部、南部引嫩江)工程”,让嫩江水充分发挥作用。

2.2 用水利工程助推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

“人的命脉在田”,灌溉工程是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器与提升机。经多年的建设,全省2.2亿亩耕地,旱田灌溉1300万亩,水田灌溉6000万亩;这就改变了龙江农业种植结构,成为了“中国饭碗”。通过下面1组数据可简略得知水稻种植潜力:松花江佳木斯站多年平均水量680亿m3,按国际统用标准来水量的0.4倍可用于灌溉,每亩灌溉水量800m3,可灌溉水稻3400万亩;从水量上看,龙江水稻种植潜力还有很大空间。全省现有水库的兴利总库容154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19%;引用江河水的灌溉工程的灌溉面积仅占灌溉总面积的36.6%,其余为抽取地下水的井灌区,占63.4%。因此:1)建设三江平原灌区,解决三江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

2)建设“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充分利用嫩江水,解决西部传统干旱区的灌溉问题。

3)建设松嫩平原的“两河(安肇新河、肇兰新河)扩建工程”,让过去建设的工程更好发挥效益。

4)建设“中小河流水资源利用工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解决局部灌溉问题,力争水田种植面积达到1.0亿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亿亩以上,真正让龙江粮飘香全国,“压舱石”更加稳固。

2.3 用水利工程助推生态环境修复的提升

黑龙江省与水有关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洪、涝、旱气象灾害并存,风沙、盐碱、水蚀土壤灾害并存,污染水、破坏河(湖)、妄为抽(抽取地下水)人为灾害并存。经过多年的建设,省内2881条河流中共有堤防工程12292km,达标堤防长度仅有3661km,占29.8%;全省易涝耕地面积6100万亩,已治理3990万亩,占65.4%;全省还有盐碱化地760万亩,沙化地1300万亩,强烈级以上水蚀地2800万亩;2017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为66.1%;河道内滥采砂、滥围堤依然存在,地下水超采有扩大的趋势;通肯河、乌裕尔河和肇兰新河水质与生态有恶化的趋势。自然灾害主要由水多、水少、地下水位过高、水流速过快造成;人为灾害形成了水脏、水丑;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1)以河(湖)长制建设为契机,让河(湖)成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河(湖)的防洪工程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河(湖)岸线得到全面治理,坍岸磙河得到全面解决;河(湖)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非法围河(湖)、采砂得到全面遏制;进入河(湖)的水体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2)推进涉水生态修复,建设高标准耕地。用排水工程降低盐碱地的地下水位,达到“盐随水走”;用引水工程灌溉砂化地,达到“绿随水来”;用梯田工程减小水蚀地的水流速度,达到“水走土留”。

3)建设补水工程,补充乌裕尔河、通肯河和肇兰新河的来水量。同时,加强对修复后的盐碱地、砂化地、水蚀地的管理与开发,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发展的基地。

2.4 用水利工程助推城镇发展基础的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全省12个地级市中,只有哈尔滨、伊春主城区具有完备的供水体系,其它市、区要么是单一水源,如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只有1条江;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如大庆、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绥化。全省独立的68个县市区中,有24个不在河边。因此,必须解决城镇缺水问题。

1)建设城镇水网络与备用水源工程,引外水入城。

2)建设海绵型城市,让暴雨洪水造福美化城市。

3)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让污废水重复利用。

4)建设水环境美化工程,让水陶冶人的情操。五建设节约用水工程,珍惜每一滴水。真正达到水甜、水清、水净、水美。

2.5 用水利工程助推农村振兴基础的提升

全省共有乡镇893个,行政村9011个,自然屯34623个;农村人口约1650万人,屯均人口470人;耕地2.2亿亩,人均13.3亩。乡村振兴水利先行。

1)筑牢洪涝灾害防线。完成全省乡村防洪标准达标建设,提高农村除涝标准,推进乡村抗旱工程提质升级,确保农田旱涝丰收、人畜饮水及时供给。

2)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完善农业供水保障体系,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提升水利富民水平。

3)改善乡村生态宜居。推进农村自来水建设,强化水质保障,优化农村水环境,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水生态文明创建。

4)发掘传承水利文化。弘扬乡村水文化,推动水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水文化载体建设。

2.6 用水利工程助推旅游景点形象的提升

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为1909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5.3万亿元的3.6%;旅游业发展指数为0.212,全国排名第23位。人依水而居,地依水而美;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任重道远。

1)建设水利工程观水游乐区,展现水的开阔、多彩、雄浑。

2)建设湖(河)中水上活动区,满足人的亲水、乐水、禅水。

3)建设岸边休闲度假区,让人在山水间陶冶情操。

4)建设专用水利工程,形成溪水潺潺、泉水徐徐,河水滔滔,瀑声轰鸣,湖水拍岸。

5)开发特色水生动植物,吸引人的味觉、视觉。

2.7 用水利工程助推新能源工程建设的提升

2019年国际气候峰会上,77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实现室温气体零排放,中国表示将减排超过120亿t/a;因此,绿色能源建设将呈大发展趋势。根据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全省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3亿kW;年均太阳能资源量相当于750亿t标准煤;可见新能源在黑龙江省潜力很大;但风能、太阳能极不稳定,需要水能调节与配合。按有关专家研究,当水与风、太阳能装机比为1∶3时,电网可平稳运行。因此,在大力建设风电站、太阳能电站的同时加强抽水蓄能水电站群的建设。在牡丹江、呼玛河、巴兰河等山区河流上建设梯级抽水蓄能水电站群,装机总容量在1000万kW以上;使风能、太阳能电站装机超过黑龙江省现有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取消燃煤电站的目标。

2.8 用水利工程助推“一带一路”项目的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蒙俄经济走廊、俄罗斯向外国投资者供应100万hm2土地等,都为黑龙江省向北开放提供了良机。

1)建设黑龙江干流水电工程。在黑龙江干流上,中俄水利专家规划了6级800万kW的水电站,站址优良,均具备开发条件。

2)研究黑龙江左岸支流石喀勒河、结雅河、布列亚河等河流上的水电工程。将上述两类工程做为“能源合作”的主要工程。

3)建设远东地区所提供土地上灌溉工程。四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国际合作。

3 结 语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研究“五新”。

1)建立“新主体”;尽快组建“省水利投资公司”,使其成为新主体,承担规划、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等职责。

2)组成“新联合”;省直部门、市县政府、有关企业组成新联合,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实现共同目标。

3)敲定“新战场”;松嫩平原生态最为脆弱、部分城市用水十分紧张,应当成为新战场。

4)运用“新技术”;5G、BIM、3S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应当贯穿工程全过程。

5)推出“新产业”;围绕水、地、工、景等推出新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发展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使黑龙江省水利建设赶上时代的步伐,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贡献水利智慧,是每一位水利人应当思考的问题。文章的目的就是引起有志者的共鸣,共同谋划水利工程建设的未来,让每一条河流成为龙江人的“幸福河”。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水利水利工程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