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经验及其启示*

2020-01-14罗喆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防治日本

摘   要   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建立起了推进立法防治、预防与惩戒并举、社会协同治理相结合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结合我国实际,日本校园欺凌问题防治对我国的启示为:结合国内实际推进法治化建设,规范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置机制,通过汇聚多方合力,不断推进校园欺凌治理的发展。

关键词   日本  校园欺凌  防治

校园欺凌事件危害之深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我国政府近年来推出多项政策,在政策层面迈出了一大步,但各地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实施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日常生活中校园欺凌现象仍时有发生。日本作为对校园欺凌问题关注和研究较早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抑制了校园欺凌现象的进一步严重化,对我国防治校园欺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现状

1.日本对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

日本对校园欺凌问题关注较早,文部科学省曾多次修改和完善对于欺凌的定义。目前沿用最新版本为文部科学省2013年的定义,指的是“在校生(儿童)的一方受到来自学校里与其有一定人际关系的另一方学生(儿童)的心理或是物理性的行为(包含网络行为),从而造成身心的痛苦,地点不限于学校”。日本对“校园欺凌”的定义有以下特点:一是明确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时空性,地点不限于学校;二是关注受害者心理,以受害者的心理感受作为欺凌评判的重要标准;三是对欺凌判断标准的描述较为具体,并将网络欺凌写入定义中。

2.日本校园欺凌的类型及特点

(1)日本校园欺凌的类型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对校园欺凌的官方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将校园欺凌分为9种不同类型:(1)嘲笑、说坏话、恐吓;(2)群体孤立;(3)轻度肢体欺凌;(4)重度肢体欺凌;(5)敲诈勒索贵重物品;(6)偷窃、隐藏、损坏贵重物品;(7)逼迫做讨厌、危险的事;(8)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中伤;(9)除前八项的其他类型。由表1可见,前三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概率远高于其他几种类型。

(2)日本校园欺凌的特点

①校园欺凌具有普遍性。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17年公布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包含国立、公立、私立)的校园欺凌相关数据表明,日本的校园欺凌事件基数庞大。特别在2012年,初高中及特别支援学校的欺凌事件均较上一年成倍增长,2015年全日本范围涉事学校占了全部学校数量的62%。

②初中是校园欺凌高发学段。从发生学段来看,欺凌事件高发于初中。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2015年71.9%的初中,62%的小学、50.5%的高中、27.7%的特別支援学校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其他年份也呈现初中比例最高的态势。

③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网络欺凌等新问题日益凸显。从欺凌形式来看,语言欺凌已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见表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欺凌这一新兴欺凌方式正日益威胁着青少年。表2显示,日本的网络欺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且随着年级上升呈现严重化趋势。

二、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经验

1.将校园欺凌防治纳入法制框架

日本政府将校园欺凌列入学校安全和危机管理的范畴。2013年6月推出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该法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及特别支援学校。作为系统的欺凌防治专门法律,该法重新界定了校园欺凌,并构建了一张多元治理网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即在文部科学省制定基本方针的前提下,要求各学校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各自治体须根据本地特点制定方针,同时还明确了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学校要将以下四项列为基本措施:一是丰富儿童的道德教育,二是制定欺凌早期发现对策措施,三是完善咨询体制,四是推进网络欺凌的应对措施。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负责欺凌防治对策专门人才的招募,推进相关调查研究,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该法还明确了对施害者及其监护人的处置方略,指出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在确认欺凌事实的前提下,对受害者及其监护人进行支援,对施害者施行停课的惩戒,并对施害者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指导,当欺凌事件构成犯罪时应交由警察处理,以最大限度保障受害者权益。

在《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的指导下,日本文部科学省、各地方政府、各学校纷纷出台欺凌防治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对欺凌问题的预防与监督

学校是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日本十分注重加强校园管理,主要通过预防教育与监督惩戒双管齐下。

在预防教育方面:一是设立专门组织。各校成立“欺凌应对委员会”,由教职工,具备心理、福祉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二是建立校园欺凌应对机制。各校在《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及文部科学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欺凌预防和处置机制。如制定重大欺凌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校长对校园欺凌开展定期调查和谈话的制度,开设校内“生命课堂”等。三是加强对师生的针对性指导。部分学校向教职工发放由地方教育部门或学校制定的《校园欺凌事例应对手册》,指导教职工做好校园欺凌的早期预防。

在惩戒与监督方面:一是将校园欺凌的后果划分等级。根据欺凌伤害程度采取校内批评教育、告知监护人、转班、转学、停学、移交警察等措施。二是做好普查和数据统计工作。文部科学省自1982年起每年都发布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的《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等学生指导上诸问题现状调查》,将校园欺凌作为专题单列调查,对欺凌事件发现方式、欺凌形式、日常应对等进行了解摸排,并对数据进行逐年对比。

3.构建多方协作体系

日本的校园欺凌应对特别强调多方协作,建立了政府、学校、家庭、地方一体化的守护儿童生命安全合作机制。在这个体系中,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紧密协作,在校园欺凌应对中充分发挥着作用,是日本校园欺凌治理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

文部科学省组建了“防止欺凌对策协议会”,旨在了解《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的推行情况,并组织各相关团体和学校共同参与校园欺凌防治,强化各相关机构的合作。各都道府县的警察厅设有专门的少年谈话窗口,并提供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学校以及教师联合在校生监护人、地方居民、儿童咨询所的相关人员,共同防止并应对校园欺凌。儿童咨询所等福祉机构、医院、地方人才和团体也共同加入到校园欺凌应对体制中。如民间组织“儿童热线” 1998 年首先出现在东京,随后其组织迅速扩大到全国。

三、日本校园欺凌防治对我国的启示

相关资料显示,中日两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在诸多方面存在共性。一是校园欺凌现象普遍。根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经常遭受欺凌的比例为6.1%,偶尔遭受欺凌的比例为32.5%。从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基数来看,我国遭受校园欺凌的中小学生人数庞大。二是初中阶段为高发学段。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多发生于初中学段,高达65%,其次为高中和中专学段,最少为小学。三是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相关调查指出,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了23.3%。因此总结日本在校园欺凌防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1.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法治化建设

要从根源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明晰校园欺凌界限,落实包括学校与监护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机构、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校园欺凌事件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的威慑和预警作用预防并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落实不同责任主体方面,学校应是校园欺凌治理的核心力量,负责校园欺凌防治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监护人应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校园欺凌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教育行政部门是校园欺凌的管理主体,对学校校园欺凌治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是校园欺凌治理的有力保障,集中和协调社会相关力量共同治理校园欺凌。在此基础上,要敦促各地各有关部门重视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并做好落实与监督。

2.提前预防与紧急处置相结合,守住两道防线

要健全学校防治体系,统筹兼顾校园欺凌事件的科学预防、早期发现和有序有效处置,把提前预防和紧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校园欺凌事件的综合治理。学校要把校园欺凌防治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有机整合,把解决校园欺凌的现实问题与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相结合,与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的创建相结合,通过优化德育工作的架构来预防校园欺凌。学校应通过建立相对准确的预判机制,提高校园欺凌早期发现的效率;通过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提高师生应对能力;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对校园欺凌的正确认识;通过开展对校内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的专题培训,发挥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提高对欺凌事件的监控查处能力。在做好预防的前提下,还要明确和建立校园欺凌事件的紧急处置程序和工作机制。学校应出台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接警与通知、处置与救助、保护与维稳、报告与通报、事件调查、善后处理、责任追究等处理流程,规范调查处理,妥善处理申诉请求,强化教育惩戒作用。

3.探索“四位一体”协作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校园欺凌的防治既要解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实践问题,要强调各方协作联动机制的建立,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建立“四位一体”的协作机制。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应发挥校园欺凌防治的主体作用,建立并完善包括培训机制、考评机制、问责处理机制、研究机制、监督与管控机制、网络舆情控制机制等系列机制,使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机制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约束力;应充分发挥监护人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对被监护人的指导与教育作用;还应合理利用各类社会民间资源,引入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如设置 24 小时求助热线,受害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开展校园欺凌相关主题的活动,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等,形成良性的家校社共建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山.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 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1).

[3] 金子晃之.いじめ、学校安全、生徒指導の今日的課題について[J].桜花学園大学保育学部研究紀要,2017(16).

[4] 小林美津江.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の成立[J].立法と調査,2013(344).

[5] 渡津英一郎.いじめのない子ども集団と家族の役割[C].一般教育論集,2017.

[6] 文部科學省.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EB/OL]. (2018-12-12)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eitoshidou/1337219.htm

[7] 文部科学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児童生徒課.平成27 年度「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速報値)について[R].2017年10月27日.

[作者:罗喆(1983-),女,浙江慈溪人,宁波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防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