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做中学”的地理主题情境深度学习*

2020-01-14刘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做中学深度学习

刘琴

摘   要   知识根植于情境,实践乃素养之母。以“做中学”为指导理念,从学生需求出发,探讨初中地理主题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提出有主题情境的“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有主题研究的“做”,指向探究活动的深度学习;有主题线索的“行”,指向地理实践力的深度学习;有主题温度的“悟”,指向生活地理的深度学习。通过地理主题情境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中学地理  主题情境  主题探究  做中学  深度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可以分为3种情况:舒适区(已经掌握)、学习区(需要学习)、焦虑区(不能掌握)。人们通常都喜欢舒适的感觉,对于学习也是一样[1]。情境设计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走进学习区,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将真实的、连续的、能激发持久兴趣的情境,称之为“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是对教材的再创造。以课标为指导,围绕核心素养,给教学一个有“主题”的情境,即用一条有主题的教学主线将知识点和探究活动有效串联起来,那么这样的“学”才是连贯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是有精神引领、有学科意义的。因此,主题情境依托课标,可以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以“教学主线”串起整节课的知识点,以“精神主线”传递正能量、核心价值观。

“主题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主题情境,是围绕教材进行真实情境的再现,通过教学情境的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连续的想象。有主题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做中学”的深度学习活动,拓宽学生思維空间的宽度、广度,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地理实践力”是主题情境设计的基本理念,“认识中国道路,拥有全球视野,传递弘扬正能量,充满中国自信”是地理主题情境的核心价值观。

一、有主题情境的“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

教材强调知识框架,部分章节会穿插情境活动。如人教版《地理》中,“地球的自转”情境活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东南亚”:阅读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西北地区”: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某摄影师在西北地区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和同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奥秘……

教材中的情境活动,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思考,但往往不连续。那么,基于“做中学”的主题情境,从何而来?主题情境,基于课标,依托教材,指向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师备课环节的再思考与再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多渠道挖掘教学资源,是主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中国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时,我们可以发现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比较简单:(1)比较说出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浏览网上这节课的设计,或是听同行上课,可以发现这节课的设计往往千篇一律,绕不开“说一说、比一比、选一选”这样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有教师选择从中国交通的成就入手,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交通,这样的设计往往碎片化。那么,怎样创设“一脉相承”的主题情境呢?

“交通运输”这节课的主题情境设计可以这样安排——以纪录片《超级工程》短视频为背景素材,以“超级工程”为教学主线,以“中国交通成就”为精神主线,整节课主要有:超级工程,我自豪(认识中国交通成就)→超级工程,我比较(比较交通方式特点)→超级工程,我设计(设计合理出行路线)→超级工程,便利行(交通与生活),共4个环节。

第一环节:超级工程,我自豪。主要通过问题串,拉起一条爱国主义的“精神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了许多的超级工程,你知道的超级工程有哪些?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一项超级工程。让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它。”观看视频时,提醒学生做好数据记录。视频来自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二季“中国路”的节选,时间在1分钟左右。

(1)视频中的哪些数据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交通成就)

(2)视频中提到了哪些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呢?(公路、铁路、水运、空运)

(3)视频中,还有一种运输方式没有提到,你知道是哪一种吗?(管道运输,介绍中俄天然气管道高光时刻)

(4)视频为什么说中国的交通运输,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然和人文环境对我国交通布局的影响)

(5)修建这些超级工程,投资多、难度大,那么为什么要去挑战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交通运输不仅仅是先行官,更有他不可替代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

以上问题串,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部围绕视频展开,充分利用素材,同时也将“超级工程”的主题情境进行预热渗透;以上问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问题串,依托视频和丰富的图片数据,用10分钟左右完成“第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深度感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主题情境的设计,视频只是其中的资源之一。对于视频的选择利用,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主题贴切、时间合理、问题挂钩、高效利用。恰当的视频素材选取方式,应该是将整段视频完整看几遍,选择和主题情境最贴切的,进行选择性剪辑、拼接。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视频、图片等资源如同菜肴中的“盐”,“适量”才是最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

二、有主题研究的“做”——指向探究活动的深度学习

怎样的学生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并且高效的?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2]。“做中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引入“学习区”去,去尝试“跳一跳,摘果子”。

和“主题情境”高度相关的课堂探究活动,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高知识的激趣性,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有主题的研究”,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学生会专注于有目标的任务,并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最关键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愉悦的。通过综合性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主题探究活动可以实现“真学习、在学习”。教学中,怎样设计和教学主线密切相关,有主题的探究活动呢?

例如:“交通运输”一课的学习中,要解决课标“比较说出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以采取列表比较等形式,确实简单易得。而怎样的活动是在“学习区”里的?怎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基于“做中学”的主题探究活动,尝试将简单的比较归纳,提升为有价值的“做中学”活动。延伸“超级工程”的主题情境,设计“超级工程,我比较”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动动脑”选择有用信息,“动动手”比较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差异。主题探究活动准备并要求如下。

(1)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项目——C919(航空运输);京新高速(公路运输);明通轮-砂矿船(水路运输);京沪高铁、朔黄铁路(铁路运输)。

(2)运用百度百科搜索工程介绍,并制作成超级工程百度名片。

(3)要求学生可以实现:搜索百度名片中的关键信息,作图比较运输方式(运速、运量、运价)。用图说出运输方式的差异与特点。运用比较信息,总结选择方法:一看运距,二看运量,三看运价。

此课的主题探究活动,选择了以五项“超级工程”为代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这样,既让学生生动了解我国目前在建或已建的交通项目,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有落脚点。初二的学生数学课上已学过柱状图、折线图等作图方法,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比较容易上手,更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偏弱。在这样的信息社会,地理教学也承担着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从大量、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做中学”的主题探究活动,摆脱了简单的归纳比较,依托“主题情境”解决“地理问题”,既丰富学生的地理认知、提升地理技能,又深化了地理核心素养。

三、有主题线索的“行”——指向地理实践力的深度学习

“学”与“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行”,简而言之,就是更好的生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特征,“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3]。简而言之,学习要为生活服务。

例如:“交通运输”一课的学习中,要解决课标“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教材给了一些生活素材。怎样将生活和选择联系起来?以“超级工程,我设计”为主题活动,基于“花”的主题情境,根据提供的交通地图,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设计合理的交通线路,并根据选择归纳某种交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有人说,幸福的生活是一段铺满鲜花的旅程。现在,就有4段幸福的人生,需要你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来帮他们设计出行的路线。他们分别是——追花人、赏花人、云花人、拾花人。”以“花”为主线,既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地理,同时也学会选择,能够更好的出行。

追花人——职业:养蜂人。行李:一般养蜂大约在100箱靠上,200箱就是极限。出发地:江西省养蜂研究所(江西南昌市)。追花地:三月油菜花,安徽省合肥市;四月苹果蜜,山东省烟台市……十月茶花蜜,江西省南昌市。

采花人——职业:采棉工。行李:基本生活用品。出发地:四川成都。采花地:新疆阿克苏产棉区。9月底,开始陆续有采棉工进入南疆。每天有五六千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季节工,来到阿克苏。

云花人——职业:云南卖花人。货物:鲜花。出发地: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目的地:迪拜(2020年迪拜世博会)、泰国曼谷。

赏花人——职业:退休老同志。时间:3月初。出发地:重庆市。目的地:武汉大學赏樱花。

通过帮助不同需求的人群选择交通工具、设计出行路线,让学生知晓什么选择才是恰当的?通过“做中学”,选择合适交通工具、设计合理交通线路的活动,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思想:只有当我们的运输需求和运输方式相契合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才是最适合的。而我们在选择的同时,就是在运用地理最核心的东西——综合思维,这种选择是最合适的,对于我们生活而言是最便利的。

四、有主题温度的“悟”——指向生活地理的深度学习

学习地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一节课以“主题情境”开始,则必然要依托“主题情境”收尾。一节课,要有思有想,更要有所感有所悟。通过主题情境深度学习,地理知识经历了从产生到升华的过程,学生经历的是从感知到领悟的成长体验,是学以致用的生活体验。

例如:“交通运输”一课的学习中,最后的教学环节,以“超级工程,便利行——现代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收尾,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不是束之高阁的纸上谈兵,而是真切在眼前,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发展。

交通运输,便利着我们的生活,更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而经济又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呢?在交通运输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确定了我国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江苏就在其中。这说明,未来的选择也将会更多。而我们地理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生活得更好。

未来是一个圈(朋友圈、生活圈、地理圈……),而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将会生活得更好。这都建立在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之上。地理学科所肩负的,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给予学生有温度的知识,有力度的技能,有高度的眼光。

参考文献

[1] 张旭.深度学习如何训练成一个很厉害的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做中学深度学习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