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先模足迹 与时代同行
2020-01-14谭铁安
谭铁安
19 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从此,雷鋒——一位普通革命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也成了引领一个时代潮流的精神符号。而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和道德养成的新标杆。201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表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美奋斗者”个人中,雷锋名列其中。雷锋,无愧于“最美奋斗者”这一光荣称号。这是雷锋的荣耀,也是雷锋家乡望城的骄傲。
50多年来,望城始终坚持以雷锋精神兴区育人,不断推进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常态化开展。在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中,“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学雷锋成为望城人民的情感坚守和自觉行动。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学雷锋志愿者30多万人,涌现出各类学雷锋英模人物400多个,其中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有近40人,如在汽车爆炸危险中抢救出几十名遇险乘客而身负重伤的退伍战士梁宽;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双双献出了生命的赵汝萍、赵雅萍小姐妹;为抢救他人财产而在烈火中永生的青年冯石奇;为抗击洪魔而献身大堤的农民侯德云、何德祥;还有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全国学雷锋模范集体——望城消防大队,7名“中国好人”等。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同样有勇敢“逆行”、驰援武汉的青年志愿者杨帅,日夜守护居民安全的黄世锋,“爱心妈妈”刘建华,一家三口齐上阵的邓赛雄、邓革来和杨丹家庭等,成为雷锋家乡抗击疫情的一道道美丽风景。他们以“我是雷锋家乡人、学习雷锋甘当志愿者”是应尽之责,共同举起了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这面鲜艳的旗帜。
长沙市望城区为了进一步倡导全社会学习雷锋、争当志愿者的良好风尚,目前正着力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志愿者之城。这是沿着雷锋足迹、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中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行动,也是倡树文明新风、共建和谐社会的最新途径。
建设志愿者之城,作为雷锋家乡,望城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工作基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进一步构建志愿服务的平台和体系。望城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形成了良好基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青年“雷锋”号、雷锋驿站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形式,层出不穷,雷锋家乡的“雷锋之花”尽情绽放。构建统一、有序、规范的志愿服务平台和体系,已经成为必要。应建立有专门机构负责的、被公众普遍了解和认同的志愿服务联络、管理和引导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和机制,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志愿者线上线下注册相结合、建立适合望城实际的志愿者评价机制、提质提档现有志愿服务组织等,建设独具望城特色的志愿服务平台与体系。
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志愿服务是一种人性使然,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雷锋,已经成为望城人民心底的一个精神标杆,也是望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让学习雷锋、开展志愿服务融入人们社会生活当中,既是志愿服务的初衷,也是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应进一步发掘志愿服务的内涵,延伸志愿服务的外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个层面,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引入志愿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度,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文化,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和价值。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实践活动,是人们道德情操的真实体现,是一个地方民情民风民俗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要立足于望城是雷锋故乡的这一独特优势,深挖望城湖湘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进一步探究雷锋精神形成的源流,将弘扬雷锋精神、促进雷锋文化发展与志愿者之城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围绕学雷锋这一主题,探索网络与现实志愿服务共生共进的新途径;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宣讲,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交流,播撒雷锋精神种子,提高望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彰扬志愿服务的典型和效应。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化,需要榜样的力量、典型的带动。雷锋是一个时代楷模,雷锋精神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魅力,在新时代依然需要大力弘扬。要进一步挖掘雷锋在望城18年的人生历程,彰扬雷锋在新旧社会“两重天”强烈对比之下形成的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领袖毛主席、感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真切情怀,彰扬雷锋在这种情怀影响之下而形成的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培养和彰扬“时代雷锋”“身边雷锋”“平民雷锋”等,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教育、影响人们,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习雷锋、践行志愿服务、积极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