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城市群体系构建与价值链重塑

2020-01-14高彦彦

关键词:走廊城市群价值链

孙 军,高彦彦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通过嵌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掌控的全球价值链(GVC)实现了快速发展。不过这也引致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区位因素,融入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二是东部企业嵌入GVC的过程导致了企业外向型发展模式,而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却迟迟不能构建(1)刘志彪.“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振兴[J].中国工业经济,2017(6):35-41.。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新时代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随后,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201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价值链升级和各国联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群体系的构建和功能的发挥。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2)桂强芳.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EB/OL].[2010-12-1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10/19/5039182_76868794.shtml.。具体来看,在微观层面上,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集中在城市群,像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在宏观层面上,全球40个巨型区域中生活着1/5的世界人口,制造了全球2/3的经济产出和85%以上的全球创新(3)FLORIDA R,GULDEN T,MELLANDER C.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2008,1(3),459-476.;在全球竞争层面上,传统城市间的产业竞争模式正在向产业链的管理决策、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拓展,而城市群里的中心城市更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重要平台(4)王新奎.全球价值链竞争背景下的城市群[N].南京日报,2016-12-06(01).。与此相对应,我国“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等均明确提出了构建城市群体系,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应该说,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区域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最主要空间形态。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空间走向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贯穿了我国已有的绝大部分城市群,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5)方创琳,毛其智,倪鹏飞.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J].地理学报,2015(2):515-527.。因此,只有沿“一带一路”通过国内城市群体系串联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才能够更好地形成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基于此,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三大区域发展特点和价值链重塑困境,探讨下一步如何依托“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更好地实现全方位开放和价值链升级。

一、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意义重大

(一)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基于区位优势,我国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率先崛起,城市群随之发展壮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开始持续拉大。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过,上述规划也指出,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部城市群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隐形塌陷”,而西部城市群由于地理位置欠佳,它们一般在区域发展中竞争力有限,在人力、资源的抢夺中劣势明显,难以突破各种现实的客观条件限制(6)刘士林,刘新静.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2016: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我国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由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但为了更好地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西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提升中西部国际化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就必须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群为抓手,打造辐射丝绸之路的发展动力源,这能够形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源,为化解我国四大区域板块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有助于重塑国家价值链(NVC)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潘文卿等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7)潘文卿,李子奈.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7(5):68-77.。从整体上看,中国的GVC与NVC之间,区域内价值链与区域间价值链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VC并没有成功对接GVC(8)张少军,刘志彪.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J].经济管理,2013(8):30-40.。目前城市群建设仍存在着滥圈滥划、规划重叠、产业定位雷同、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问题(9)方创琳.科学选择与分级培育适应新常态发展的中国城市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2):127-136.。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群,因此,区域之间联动能力弱、定位雷同等表明了我国各大城市群之间的互动能力尚弱。另外,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数十个区域城市群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设19个城市群。但这里面的问题在于,除了已有的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谁主、谁次,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政府之手打通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通道却较少提及,也并没有将其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倡议相协调。而且,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省明文发布将规划实施的经济、贸易、交通、金融、物流、文化等提法纷呈、数量繁多的“中心”超过30个,很多定位重复,功能相近。也就是说,作为规划的城市群向功能城市群、市场化主导和开放型城市群转变的路径并不清晰,大面积的优惠政策、重复竞争,最终可能使各自的优势相互抵消。

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实施功能化布局,有助于城市群内和群间各类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经济联系,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群的各自功能,加速我国内部各经济板块间、城市群间和城市间人口、物质、资金与技术的流动,实现产业重新布局,形成东西双向互济格局,构建NVC。NVC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外产业特别是国内循环的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改变GVC在国内链条太短的缺陷,在更广区域、更深层面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可以化解各地区之间的重复竞争,而且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提高产品质量,积累高端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同时也会使企业利润尽可能多的留在本国,而不是汇出和外流(10)刘志彪.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5):20-23.,推动价值节点衔接,做长做深NVC。

(三)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有助于构建GVC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逆全球化趋势显现,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各国都竞相攀爬GVC顶端,希望掌握国际竞争主导权,获取更高的市场回报。我国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企业走出去,构建由我国企业主导的GVC体系,推动全球共同繁荣。不过,根据《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4)》整理得到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可能的产能合作清单可以发现(如表1所示),我国与沿线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纺织业、石化产业、轻工业等相关行业,虽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11)李敬,陈旎,万广华,陈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J].管理世界,2017(4):10-19.,但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低端地位相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述很多产业的发展门槛较低,使得这些国家无论选取何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都会对我国形成竞争压力,最终形成冲突(12)张可云,蔡之兵.全球化4.0、区域协调发展4.0与工业4.0——“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内在本质与关键动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7-92.;二是由于区域分割,我国企业目前拥有的价值链控制能力很难帮助其构建GVC,而且近年来我国重化工部门和轻工部门NVC的广度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3)黎 峰,张远鹏.出口贸易、本土关联与国内市场整合——兼议“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与方向[J].当代经济管理,2017(1):45-51.;三是我国企业在沿“一带一路”向外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不畅和“空心化”等问题(14)田文林.“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构想及其难点[J].现代国际关系,2017(5):42-49.。

表1 中国与部分国家可能的产能合作

(续表1)

资料来源:根据《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4)整理得到。

沿“一带一路”构建城市群体系有助于通过在各个城市群形成的NVC节点的共同支撑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GVC体系,化解我国产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所可能面临的“被俘获”以及“空心化”等困境。

二、沿“一带一路”城市群体系构建设想

新的城市群体系布局应该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反过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需要对城市群从价值链的视角进行重新梳理和功能整合。

(一)城市群体系划分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建设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均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其影响在国内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不同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15)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45-553.。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密切与沿线国的合作,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后者在2018年中国政府发表的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中也被称作“冰上丝绸之路”。基于此,本文结合目前各城市群区位和功能特征,基于六大经济走廊、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与城市群体系构建相衔接的目的,把我国城市群主要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包括环渤海湾城市群、泛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较小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其中,环渤海湾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泛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地区,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已有规划一致,珠三角城市群与已有规划一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第二层面的城市群主要位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包括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太原为核心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三角形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的城市群。第三层面的城市群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部城市群以及长江上游城市群。西部城市群是以银川、西安、兰州和西宁为核心的四边形城市群,长江上游城市群是以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为核心的四边形城市群。第四层面的城市群主要位于我国沿边地区,包括西北城市群、北部城市群以及南部的北部湾城市群。西北城市群是以乌鲁木齐、喀什和伊宁为核心的三角形城市群,北部城市群是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为核心的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与现有规划一致。

(二)城市群体系构建

将上述四个层面的城市群与《愿景与行动》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相匹配,可以形成如下五大主要城市群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沿“一带一路”城市群体系构建

第一个城市群体系起始于环渤海湾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和北部城市群,该群对内要承载京津冀协同、东北振兴和内蒙古崛起计划,对外则是打通中蒙俄经济发展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中最北边的经济走廊。其中,哈长城市群也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群,其功能是通过北冰洋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开辟国际海运航道。第二个城市群体系起始于环渤海湾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中原城市群、西部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最后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相联通。该城市群体系穿越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并且将核心城市相链接。第三个城市群体系起始于长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上游城市群、西北城市群以及北部湾城市群,这个城市群体系的核心是长江经济带,该城市群体系与除了中蒙俄之外的其他经济走廊相联通。第四个城市群体系起始于海峡西岸和珠三角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上游城市群、西北城市群以及北部湾城市群,该城市群体系穿越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并且向北和西北穿越,与六大经济走廊都联通(核心是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第五个城市群体系起始于中国沿海四大城市群,包括环渤海湾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四大沿海城市群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

上述五大城市群体系为梳理我国各个城市群内部及其城市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支撑,也指出了打造NVC进而构建由我国企业主导的GVC的基本路径,是我国下一步全面对外开放的全新平台和载体。

三、“一带一路”城市群功能定位与价值链重塑

构建由我国企业主导的GVC体系还需要我们厘清不同城市群的功能、在价值链中的具体定位以及价值链体系运行的具体环流模式。

(一)城市群在价值链中的定位

第一,凸显东部城市群“链主”功能。现实中,价值链的“链主”企业都集聚在中心城市,并以此为关键节点在区域内和区域间进行价值链的拓展和延伸,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组织者和价值链治理者。在我国产业层次总体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优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为构建本土“链主”企业,就应集中优势资源,精准发力。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实,东部的三大城市群无疑是我国企业构建价值链条的龙头区域(海峡西岸城市群稍次)。这就要强化他们先行先试、创新引领潜能和龙头地位,在创新驱动、体制创新和全面开放等方面率先突围,沿“一带一路”将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衔接NVC链条。继续深度参与由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更为有效地虹吸全球创新要素,重点在科技创新、技术密集型环节、销售环节以及全局性和复杂性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实现突破,不断攀升GVC,逐步融入全球创新链(GIC)。加强东部沿海城市群之间联系与联通,逐步建设全方位开放的世界级巨型城市带,打通六大经济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成为全球城市群的“领头雁”,逐步成为GVC“链主”。

第二,体现内陆城市群链接功能。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中国东西部结合部地带,在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货物流中起中转作用,东部承接环渤海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先进生产要素,他们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加强分工合作,各自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价值链环节,塑造内陆开放合作、智能制造、人力资源、科教和资源等新优势。通过交通、信息等网络体系建设和共享缩小城市群内群间的距离,加速要素流动和相互间对接,使其与东部乃至世界城市群发生广泛的联系,衍生新的城市带,成为“一带一路”价值链的关键衔节点。哈长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中东北方向的经济发展走廊,也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群,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全面放活体制机制,振兴传统产业,挖掘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并通过“冰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开辟海运航道,建成在东北亚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使其成为“一带一路”东北方向价值链的构建者和战略支点。

尽管西部城市群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底蕴,但却是技术、资金、人才的受援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该城市群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地位,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又能够使东部的生产要素往西流向北部和西北城市群。因此,其不仅应在中国西部地区成为经济中心,而且还要向北部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进行辐射,其承担的角色是经济辐射中心和价值链关键性衔接点。长江上游城市群不仅衔接NVC,而且其南北走向的两条边都会延伸到国外,一条是经滇中城市群延伸到缅甸直到印度洋沿岸,另一条是经北部湾城市群延伸到整个中南半岛,这里恰恰是中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泛亚经济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个城市群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加强分工合作,各自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环节,上承下连,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通过加速城市群间和城市间要素流动和相互间的时空联系,形成价值链关键链接点。

第三,彰显沿边城市群开放功能。北部城市群、西北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承担着打通“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重要任务,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战略功能却极为重要,这些城市群可以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核心节点地位,打造全新开放型经济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化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于城市群的支撑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沿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功能性开放经济特区(例如自贸区和自由港),形成GVC向外延伸的开放门户和对外大通道,逐步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中去,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手棋”“排头兵”。

(二)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塑造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一是要打造NVC环流。这里的关键是将五大城市群体系贯通,实施区域分工合作,以沿海经济带为核心,向西打造NVC体系。二是要通过与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将NVC与六大经济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相互衔接。这里的关键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基于“一带一路”的价值链环流。三是要与过去嵌入发达国家所掌控的GVC不同,这次要主动融入发达国家所构建的GIC,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创新战略主动对接全球创新链条。在这个过程中,NVC、“一带一路”价值链与GIC将会不断融合,最终形成全新的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价值链体系重塑

四、结论与引导之策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孤立的,其本质在于互联互通,在于全面对外开放,包括了国际和国内两大板块。内因决定外因,国内问题如果不能得到优先解决必会严重影响其整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增强我国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和整体性,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相对闭塞,经贸不发达的状况,能够使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的短板得到补齐,深化东部沿海地区链接世界的深度和高度。在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主阵地的大背景下,我们理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和机会,顺应“一带一路”倡议下GVC重塑的趋势,以价值链衔接为根本目的,以城市群为支撑,加快城市群体系构建,实施功能化布局,打通六大经济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衔接NVC,培育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基于此,本文给出如下引导之策:

第一,以“一带一路”为引领,设立“六大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跨区域的规划统筹协调机构。拓展“一带一路”框架下城市群结对合作,探索以城市群和大都市群为空间单元,对涉及区域规划的重大决策、重大问题、规划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一带一路”主要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大区域框架的一体化制度设计水平。

第二,以市场“无形之手”为主导,政府“有形之手”相配合,科学培育和建设城市群。将倡议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城市群内部坚决贯彻落实,有效打破城市间分割封闭、无序竞争的局面。实现政绩目标考核多元化,创新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与财政储备机制,并将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持不同城市发展特色比较优势产业,实现城市群内产业有效分工。

第三,以中心城市为关键平台,基于城市群等级和区位,打造总部经济。城市群等级不同,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也就不同,对企业的影响力自然不同。因此,应构建不同层次的总部经济来应对企业需要。例如,可以将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打造成核心总部,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打造成次核心总部,其他重要城市为一般的总部,整合区域经济,支撑NVC塑造,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支撑。

第四,以东部三大城市群为关键支撑,将产业向外转移与六大经济走廊和三条蓝色经济通道相结合,共筑开放型合作网络,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产品GV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度参与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更为有效地虹吸全球创新要素和各类先进资源,并融入GIC,不断攀升GVC,最终逐渐形成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价值链体系。

猜你喜欢

走廊城市群价值链
神奇的走廊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