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灌区节改项目的实施及效果
2020-01-14郝敬伟田月红张宏图
郝敬伟 田月红 张宏图
(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1 灌区基本情况
陆浑灌区位于伏牛山北麓,嵩山和熊耳山的谷地。灌区自陆浑水库引水,工程渠系跨黄、淮两大流域,其在黄河流域设有总干渠、东一干渠、西干渠,在伊河龙门以上沿伊河两岸分布,龙门以下至荥阳县沿伊河和伊洛河南岸分布,长160 km,宽15 km;在淮河流域设有东二干渠沿北汝河北岸分布,东西长55 km,宽8 km。灌区受益范围涉及洛阳市的嵩县、伊川县、汝阳县、偃师市和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市及汝州市共51 个乡镇、606个自然村。
陆浑灌区工程1970年2月动工兴建,1974年总干渠、东二干渠建成,实现局部施灌;1980 年完成东一干东宋以上长60.90 km 渠段、滩渠铺沟以上渠道长7.90 km 以及西干渠部分建筑物工程;1987年完成东一干渠东宋至坞罗水库段,1991年第一期工程竣工验收。1995-1999年国家又投资2 580万元对已建工程进行了第二期除险加固。1990-1998 年先后修通了西干渠大部分工程。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干渠261 km。在修建干渠的同时,全灌区按设计标准完成或部分完成支渠44条,其中总干渠6 条,东一干渠20 条,东二干渠18 条,已建成长度203 km。另外还建成斗、农渠165条,总长310 km。
陆浑灌区耕地总面积183.33 hm2,设计灌溉面积89.49 hm2,目前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43.61 hm2。灌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复种指数1.70。
自开灌以来,陆浑灌区为豫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不仅改善了灌区人民群众吃水、用水的生活条件,而且对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起到了较大的保障作用。随着灌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农业用水需求日益增强,陆浑灌区的社会效益得到正常发挥。但由于建成后管理投入不足,维护不到位,经过多年的通水运行,灌区工程逐渐出现老化、损坏现象,渠道渗漏严重,输水能力低,水量损失大,工程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对灌区工程尤其是渠道工程进行续建、加固、改造已势在必行。
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情况
1999 年,由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对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行总体规划,经水利部审查,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入围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库,2009年项目进入实施阶段。2010年4 月至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批复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 期,累计批复工程投资68 349 万元,批复骨干渠道配套改造长度189.50 km,改造配套建筑物537 座等。该项目遵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急后缓、注重效益、集中联片”的原则,先后对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西干渠严重渗水段进行了清淤、衬砌,维修、重建了部分建筑物及管理设施,对少数支渠进行了改善加固。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法人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称建管局)严格遵照项目“四制”要求进行项目建设管理:2009 年8月,经河南省水利厅批复,及时成立了建管局,建管局内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质量安全科三科一室;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程序;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监理单位,组建现场监理机构,监督总监及监理人员进驻工地,严格实行总监负责制;严格推行合同制管理及制度建设,以合同为先导,强化合同的主导地位,制订了相关制度及规定,依靠合同和制度适时纠正和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同时,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高度重视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稽核、财务收支审核、预算控制等多项制度。
截至目前,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累计下达投资计划60 046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国家投资和省级配套投资,到位率均为100%。共实施了10 个年度11 期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6 108 万元。渠道配套改造长度181.09 km,配套改造建筑物443 座。其中,渠道衬砌改造172.90 km;渡槽维修11座;重建桥梁283 座;改造段所26 处;更换闸门设施27 套。经检测与运行实践证明,工程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3 工程实施效果
3.1 保障了渠道输水安全
经过维修改造,渠道填方坝、渡槽渗水、漏水现象基本消失,闸门启闭困难、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渠道内大量土石淤积导致澭水而抬高水位的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影响安全运行的渠道险工险段基本得到治理,渠道工程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障。
沿渠老化、损毁的交通桥、泄洪桥得到了修复重建;部分坝顶道路进行了平整、硬化处理;所有关键渠段安装了安全防护网、防护栏。以上防护工程的实施,为灌区防溺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2 提高了干渠输水效率
工程实施前,从陆浑水库引水口到总干渠内埠段水流时间一般需要23 h,当前已减少到12 h,历时缩短了近50.00%;从引水口到巩义的水流时间由72 h缩短到49 h,减少了31.90%;东二干渠输水时间由36 h缩短至27 h,减少了25.00%。由此,灌区灌溉周期由工程实施前的30 d缩短到了约23 d,节约了近1/3的时间。
3.3 提升了干渠输水能力
工程实施前,总干渠最大安全输水能力为35 m3/s,目前已提高至45 m3/s,提高了42.86%;东一干渠安全输水流量由22 m3/s 提高至28 m3/s,提高了27.27%;东二干渠的安全输水流量由6 m3/s提高至9.50 m3/s,提高了58.33%。工程实施后,灌区输水能力明显提高,用水户所需水量及时得到保障。
3.4 节水效果突出
以前每次通水时,大部分渠道工程和建筑物都存在渗水、漏水现象,其中填方坝、涵洞漏水最为严重,且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渠内普遍淤积较厚、杂草层生,阻水现象十分明显,更加重了水资源的跑、冒、滴、漏损失,水量浪费严重。工程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渐由原来的0.38 提高到0.47,提高了23.68%,年节水约9 877万m3,节水效果显著。
3.5 恢复了部分灌溉面积
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至今,累计恢复灌溉面积1.62万hm2,改善灌溉面积3.49万hm2,估算每年可增产粮食15.30万t,直接增加产值达3.98亿元,农业增产效益显著。
3.6 提升了灌区良好形象
工程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基层段所陈旧不堪、管理混乱的办公环境,改善了灌区渠道工程老化、失修、填方坝和渡槽渗水漏水、过渠桥梁栏杆缺失的破败局面。2016年以来,又逐渐修复、完善了沿渠防护栏、防护网、过渠桥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灌区工程面貌焕然一新。陆浑灌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灌区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4 结语
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解决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使工程老化失修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灌溉面积得以恢复和发展,灌区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工程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更为灌区今后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