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珍稀林木培育及效益分析
2020-01-14方成雄
方成雄
(歙县桂林国有林场,安徽 歙县 245200)
1 发展培育珍贵树种林木目的及意义
发展珍贵树种,逐步营造多树种人工林是促进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商品价值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经济效益好的珍贵树种,既能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珍稀树种人工造林难度大,生长慢,周期长,导致珍稀树种资源越来越少,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珍稀树种用材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快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基地建设,增加珍稀树种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对珍稀树种的需求,又可达到绿化、美化环境,促进森林旅游,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维护生态平衡。
特殊及珍稀林木树种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歙县桂林国有林场一直以来拥有较好的珍稀树种培育基础。通过对这些林地进行珍稀林木新造和改培,采取科学营林措施,培育出一批珍稀林木资源。不但可以提高森林质量,还可以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的就业机会,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珍稀树种培育的积极性。
2 自然条件及林木资源状况
歙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在植被区划上属华东植物区浙皖山区青冈、苦槠植被区。东北、西北属黄山山脉,东南至西南属天目山、白际山系,构成了较为丰富的植被区系,具有南北交汇过渡带特色,植物种类繁多。由于歙县跨经纬度不大,植被水平分布不明显,而相对高差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人为活动,原始森林植被被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所替代,现有主要森林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等。全县共有木本植物899种,分属104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9种;省级保护植物36种。
歙县桂林国有林场总面积4888.6 hm2,其中有林地4206.9 hm2,占总面积的86.06%,乔木林地4117 hm2,竹林地69.53 hm2,未成林造林地58.93 hm2;灌木林地511 hm2;苗圃地20.73 hm2;无立木林地36.4 hm2(采伐迹地及煤矿区);宜林地39 hm2;辅助生产性用地15.33 hm2。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253889 m3,森林覆盖率86.06%,林木绿化率98.7%。其中,一般用材林面积371 hm2,活立木蓄积29830 m3。桂林国有林场场部距歙县县城7 km,到各分场、管护站的林区道路都已经开通,现有林区公路25.8 km。
3 珍稀林木培育主要树种选择及特性用途
桂林国有林场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现有林现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用当地乡土树种薄壳山核桃、厚朴、榉树,就近采购造林苗木造林和充分利用现有麻栎资源进行改培。
3.1 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50 m,胸径可达2 m。其木材及其加工制品与美国黑核桃和黑樱桃并列为三大优质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果实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集用材、果用、绿化美化俱佳的优良树种。
3.2 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高达20m,其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雕刻、乐器、细木工等用,叶大荫浓,花大美丽,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3.3 榉树[Zelkovaserrata(Thunb.)Makino],属榆科榉属落叶大乔木,高达30 m,胸径达100 cm,榉树树姿端庄,高大雄伟,秋叶变成褐红色,是观赏秋叶的优良树种。其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
3.4 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壳斗科栎属落叶大乔木,寿命可长达500~600年,树形高大,树冠伸展,浓荫葱郁,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木材为环孔材,材质坚硬,耐腐朽,供枕木、坑木、桥梁、地板等用材,是我县优良乡土树种之一。
4 珍稀林木培育项目区及实施成效
歙县桂林国有林场隶属于歙县林业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6年11月国有林场改革,原桂林、水竹坑、许村三个林场整合为“歙县桂林国有林场”,场部座落在歙县桂林镇桂林村。目前,该场有松林面积3213.4 hm2,占林场有林地总面积的76.38%,松类纯林在林场林分中占绝对比重。
场部分场地理坐标为118°26′~118°31′ E,29°53′~29°58′ N,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东与宣城市绩溪县接壤,南、西、北分别与北岸镇、徽城镇、溪头镇相连;许村分场位于皖南歙县西北角,座落在许村、上丰、富溪三个乡镇境内,场部设在许村镇许村村,距县城约21 km。东与上丰乡接壤,西与徽州区富溪乡毗邻,北以箬岭山脊与黄山公益林场分水。
桂林国有林场近年实施完成了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项目73.34 hm2,其中新建珍稀林木培育林建设项目6个小班,面积33.34 hm2,其中场部分场18.67 hm2,许村分场14.67 hm2;珍稀林木改培(场部分场)40 hm2。经核查,珍稀林木培育基地苗木生长良好,其中人工造林小班保存率87%以上,改培小班保存率在90%以上。
5 珍稀林木主要营林技术措施
5.1 人工新造林
5.1.1 造林地选择与造林时间。薄壳山核桃、榉树、厚朴喜生于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范围比较大,一般黄壤土均能生长良好,在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迅速。根据项目选定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桂林国有林场现有林的自然分布和生长情况调查,该3个树种所选山场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小气候适宜等立地条件优良的灌木林地。总面积33.34 hm2。造林时间为每年3月底前完成。
5.1.2 造林方法与规格
①林地清理:按照《造林技术规程》(DB34/1267-2010)要求,对造林地进行全面砍灌、割草等,然后进行水平带状清理,带间距为2 m,带宽1m。种植带内所有杂草、杂灌摊铺在两条带间或集中堆坝。每公顷需用工量39个。
②整地挖穴:造林地以穴状整地为主,每年年底前完成拟造林山场的整地作业以及挖穴,挖穴时要求表土与心土分开放置。严禁全垦炼山。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种植榉树和厚朴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40 cm,种植薄壳山核桃穴的规格为80 cm×80 cm×40 cm,整地时间为冬季。每公顷需用工22.5个。
③株行距及配置:榉树、厚朴造林株行距为2 m×3 m;薄壳山核桃造林株行距为5.5 m×3 m、定植采用“品”字型配置。
④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栽植要做到根舒、苗正、分层踏实。苗木入穴扶正,先填表土后填新土,分层压实后,深栽5~10 cm。穴面覆一层松土,使其略高于地表,并形成兜状,以利积蓄雨水。造林宜选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选择阴天,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为好,不宜假植。采用截干后造林,可相应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培养成直立主干。每公顷需用工12个。
5.1.3 种苗选择与标准。薄壳山核桃、厚朴、榉树造林选用种源明确、品质优良的2年生大苗种植,苗高0.8~1.5 m,发育良好,茎干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比较完整,无病虫害,无劈裂、主梢折断等机械损伤的合格苗木。其中:薄壳山核桃,为2年生实生苗,苗高80 cm以上,苗木来源为黄山市林科所;榉树、厚朴均为2年生移植苗,苗高120 cm以上,苗木来源为歙县本地苗圃或招标采购。
5.1.4 幼林抚育及时间。新造幼林抚育连续进行3年。前2年每年2次,分别安排在5~6月和8~9月进行。第3年抚育1次,宜选择在7~8月进行。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割灌,扩穴抚育与扶苗、除蔓,施肥修剪等结合进行,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要及时割除、松土,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公顷次需用工12个。
5.2 麻栎改培技术
5.2.1 改培林分状况。根据《珍稀树种培育技术规定》要求,该场将拟改培的林分进行了实地外业调查。面积共40 hm2,分3个小班(7~9号小班),其中7号小班面积13.2 hm2,有林地,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林龄34年,郁闭度0.4,林下植被分布有珍稀珍贵树种香樟、枫香、白栎等,平均330株/hm2;8号小班面积14.6 hm2,有林地,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林龄34年,郁闭度0.3,林下植被分布有珍稀珍贵树种香樟、枫香、白栎等,平均360株/hm2;9号小班面积12.2 hm2,有林地,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林龄36年,郁闭度0.4,林下植被分布有珍稀珍贵树种木荷、栾树、白栎等,平均390株/hm2。该林分现状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林下植苗树种为麻栎,600株/hm2,根据林分的具体情况采取块状、团状、带状补植,同时开展原有及补植珍稀树种的幼林抚育工作。改培完成时间为每年10月底。
5.2.2 改培方法与技术。主要将抑制目的树种生长的杂灌进行清理砍除,保留目的树种中生长健壮林木,并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上进行栽植麻栎补植造林。
5.2.3 林冠下或林中空地补植造林
①整地。在带状、块状砍灌的基础上实施穴状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整地时间为冬季。每公顷需用工12个。
②补植造林密度及配置。通过实际调查改培林分目的树种的数量状况及分布,补植目的树种平均数量为600株/hm2,补植后珍稀树种应保持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在补植时也可采用见缝插针和小块状造林方式。
③造林方式。对林地中目的树种分部稀疏或缺乏的地方采用植苗造林,栽植时要做到根舒、苗正、分层踏实。苗木入穴扶正,先填表土后填新土,分层压实后,穴面覆一层松土,使其略高于地表,并形成兜状,已利积蓄雨水。每公顷需用工4.5个。
④种苗质量标准。麻栎采用优质壮苗,苗木规格为一年生实生苗,苗高为80cm以上,地径0.8cm以上。
5.2.4 幼林抚育。改培后连续抚育3年。幼林抚育次数与时间与新造幼林抚育造林相同,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割灌,扩穴抚育与扶苗、除蔓,施肥修剪等结合进行,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要及时割除,松土。另对原有保留的珍稀树种也要进行块状抚育,砍除影响它们生长的杂灌等。每公顷次需用工10.5个。
5.2.5 施工作业顺序与时间要求。林地杂灌清理。根据目的树种分布确定方式、方法进行,每年11~12月份;造林整地。根据造林模式确定整地方式、方法、规格,每年11~12月份;栽植。根据树种确定造林方法、密度、配置,每年2~3月份;抚育管理。根据造林模式和树种确定抚育方法,连续3年,每年5~6月,8~9月完成施工。
6 珍稀林木培育基地建设效益分析
6.1 直接经济效益
珍稀林木项目工程实施后,通过后期精心抚育管理,预计8年后林分即可郁闭,郁闭后平均每年每亩木材生长量可达0.8 m3以上,经济效益可观。另薄壳山核桃果实可以食用,为世界著名的高档干果、油料树种和材果兼用优良树种。坚果壳薄易剥,核仁肥厚,富含脂肪,味香甜,为干果食用及榨油的原料,20年后即可售果收入;厚朴树皮和果实供药用,采伐时有药材和木材两方面的收入;麻栎种子含淀粉,可酿酒或作饲料,壳斗含鞣质,可作染料或提取栲胶。
6.2 生态效益
珍稀树种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基地建设,可使本场有林地面积增加,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得到增加,林分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同时,增加了全县的珍稀树种的后备资源,丰富当地栽培树种的多样性。促进项目区陆地生物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生产循环,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繁衍场所;提高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项目实施后可增加降水,减少蒸发量,提高相对湿度,降低干燥度;而且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为今后珍稀树种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缓解珍稀木材市场的供需矛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树种结构,增强林业发展后劲都有重要意义。
6.3 社会效益
珍稀树种项目建设,为当地村民直接提供了5000多个工日的劳动就业机会,实现劳务工资近65万元。此外还增加了地方税源,繁荣了林产品市场,滿足了社会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同时积累了珍稀树种培育的经验,带动了周边地区加快珍稀树种栽培。通过珍稀树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完善项目区的林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林场的森林景观,提高了林场林区旅游资源的品位,丰富了林区景区化的内容,促进林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