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城区推广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稳粮增收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4施关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稻鱼种粮稻米

施关林

(绍兴市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绍兴 312000)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粮食生产受耕地资源的约束非常大,要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是要保护好耕地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现有的环境约束和技术条件下,继续增加粮食产量将越来越困难,2018年国家全面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近几年高产新品种籼粳杂交稻大面积推广虽提高了产量,但高产对种粮农民增收难见其效[1-2]。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位于浙江大湾区核心区,是绍兴市主城区和政治、文化中心,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列浙江省19位,随着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物化成本不断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不断走低,粮地受周边花卉苗木、四季鲜果、水产养殖等高经济种养业诱惑,随时有可能被蚕食挤压,粮食安全压力极大。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即在水稻田套养鳖、虾等鱼类,建立稻鱼复合生态系统,采用共生或轮作,生物质能循环利用,能使稻谷增产,控制稻田杂草害虫,改善土壤与稻田小环境,减肥减药减排,甚至可以实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产绿色稻米与水产,从而实现稳粮增收,产品与环境双安全[3-4]。本文研究分析了越城区近10年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定位、技术思路,推广途径与方法,供借鉴。

1 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1.1 发展现状

1.2 制约因素

越城区位于绍兴主城区,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任务压力重,农民善于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在特种水产的高密度精养,但种粮低效益,特种水产养殖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推广稻鱼共生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政府怕挤占粮食种植面积降总产;二是技术融合难,种稻与水产养殖分属不同行业,种粮的不懂养鱼,养鱼不懂种粮,且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机构也分属不同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更是隔行如隔山;三是投入大风险高,水产养殖利润高产出大,看不上种粮,而种粮人因文化低经济实力不足,改造投入无资金,高风险难承担。

2 发展定位与技术思路

2.1 发展定位

越城区稻鱼共生技术发展定位是生态种养、绿色安全、稻鱼增效。利用生态循环原理,同一稻田种养结合,生产出绿色农水产品,生产过程自然生态,生物质能循环利用,水稻种植基本不使用农药化肥,解决水产养殖污染问题,解除周期性区域性暴发高死亡率疫病的风险,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2.2 技术思路

2.2.1 突出稳粮前提,明确发展稻鱼生态种养范围

一是水稻田实施稻鱼共生,种粮养殖两不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90%面积种稻、10%面积作为鱼类在水稻搁田时的栖息地,由于边际效应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不减反增;二是水产专养池塘生态种稻,在原水产专养池塘实施稻鱼共生或稻虾轮作,利用稻鱼共生(轮作)能消纳水产养殖氨氮、饲料残渣和排泄物,净化水质,降解有害微生物,减少水产病害,特别是能解除长期专养鳖塘虾池病毒病、周期性高死亡率病害大暴发的风险,保证了水产品质量,也多种了粮食。如陶堰中亚的稻鳖共育、皋埠东升水产的鳖塘种莲、富盛国明水产的稻虾轮作等模式。通过实施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粮食面积稳定,抑制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象,为完成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技化、生态化样板。

2.2.2 突出良好生态,走高质量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稻鱼生态种养模式重点在减肥、减药、节本、绿色、生态、零排放技术上寻求突破,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只讲经济效益转变到力保农田、河湖生态安全为前提,通过生产出的是绿色优质产品来实现提效;以单纯追求稻鱼高产转变到减肥、减药、节本来增效;以只关心农业生产过程转变到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并重。因此,要求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密度,力争免用除草剂、农兽药,少用化肥,采用自然农耕方法,发挥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功能。

2.2.3 突出综合增效,调动种粮农户生产积极性

稻鱼共生,鱼类活动为水稻生产起到中耕、松土、增氧、除草、捕虫、通风的作用,水稻病虫害发生大幅度减少;吸纳水产养殖排泄物和废水为肥料,可免用除草剂、农药化肥,节本增效。水稻田与植株为鱼类提供栖息和庇护场所,鱼类因栖息范围扩大、养殖密度大为降低,特别是解决了水产高密度养殖池塘底质污泥处理的难题;因发病少,除前期消毒外,几乎可不用鱼药。生态种养实现生物质能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生产绿色稻米和水产品,实现提质增效。通过稻鱼共生实施使规模种粮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看到种粮依靠科技走生态之路也能增收,种粮有了底气,调动了积极性。

3 推广途径与方法

3.1 教学+服务,创新技术推广

3.1.1 开设田间课堂

战斗也惊动了云浮族的族人们,他们奔到天葬场,望着满地的狼藉,无不惊讶得变了颜色。有人眼尖,看到了尸体脖颈上插着的竹叶镖,交头接耳地议论:“看到了吗,是天使杀死的蜘蛛精……”并不时偷眼瞟着唐玉烟。

针对稻鱼生态种养共生模式涉及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2个产业与技术的新模式,区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团队,整合生态农业、水稻、水产养殖、植保、动物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一改以往课堂理论培训为主,让农技人员沉下去;走到田头,定期组织农民或因需随时进行现场观摩、实操演练示范,建设稻鱼共生美丽田园样板,制作技术操作展板、视频课件、讲义等,把田间打造成没有大门的生态农业培训课堂。区农技推广部门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实操演示,2019年仅在富盛国明家庭农场等示范基地,就组织本区和接待江苏、台州等省内外培训和参观1 000多人次。

3.1.2 攻关技术难题

由专家团队联合进行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组织区、镇、农业主体的农技人员、鱼技人员、生态技术骨干、职业农民对适宜品种、关键技术等进行连续试验示范,熟化技术,编制技术操作模式图、制作视频教程。越城区共实施省产业团队和重大协作攻关等项目7个,15个项目列入省、市农业推广基金项目。同时,为确保模式成功高效,注重将绿色稻米生产、水产健康养殖、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整合研究,将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列为水产养殖污水生态化治理主推技术,全区水产养殖污水治理全部达标。

3.1.3 优化服务指导

组织产业团队技术小组、聘请浙江省淡水所专家等上门指导、释疑解惑;定期组织示范户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稻鱼综合种养的经验。近2年召开或承办、接待省、市、区、镇稻鱼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现场会10多次,通过交流示范推广,技术辐射台州、嘉兴以及上海等省内外。

3.2 示范+激励,加速模式落地

3.2.1 鼓励建示范基地

越城区对实施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的,由财政给予奖励,实施第1年奖励6 000元·hm-2,以后每年奖励3 000元·hm-2,同时给予相应规模的种粮补助;对示范基地稻田改造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3.2.2 培育主体促创新

每年评选10个先进生态种养模式示范点,给予入围者3万元奖励;鼓励引进适宜稻鱼生态养殖的水产与水稻品种,首次引进的水产新品种试养成功的给予3万元奖励。

3.2.3 评比优秀激活力

开展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优秀家庭农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种粮大户、优秀农业企业评比,将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应用效果作为评选主要条件。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稳定粮食生产、推广先进模式,注重保护生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农业之路。

3.3 培育+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3.3.1 培育生态稻鱼品牌

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的稻米和水产品绿色安全优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注重稻鱼品牌培育,在全区择优对收富鳖米、中亚、蛙稻等8个稻鱼共生生态米和生态鳖鱼品牌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严格生产过程技术操作规范,加强产品检测,建立企业主体质量管理员,设立企业产品质量自检室,建立产品质量主体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全程管控。充分利用中国农产品博览会、省市农业博览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介。将13个优质稻鱼生态农产品纳入稽山山珍、鉴湖河鲜等绍兴市区域公共品牌,重点进行推介。全区利用生态农业技术生产的优质稻米有7个分别被评为浙江最好吃稻米、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价格是其他稻米的2~4倍,市场畅销。

2.3.2 拓展稻鱼生态种养产业链

优化产前培育,筛选适宜稻鱼共生、轮作的优质水稻品种和水产品种,作为稻鱼生态种养主推品种,引导农业企业开展泥鳅、虾、中华鳖等苗种的繁育与供应,为稻鱼共生农户供应优质种子种苗。延长产后链条,引导稻鱼生态种养企业开设稻米加工厂2家,开设生态米、鱼直销店7家,通过网上直销、微信微商、淘宝馆优特色农产品展销,利用公众号和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推送。开展美丽田园研学游、休闲游,捉鱼、品米、学知识。如万国家庭农场实施稻鳖共育后,整个田畈按美丽田园标准建设,成为中小学生参观游学基地,提供认识五谷、体验农事、捉鱼钓虾、现场采摘等活动。田间开设优质稻米精选加工冷藏车间,设立生态稻米、生态鳖、鱼虾直销点及品鉴馆,拓展稻鱼生态种养产业链。

猜你喜欢

稻鱼种粮稻米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河南省农户种粮获得感研究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