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提高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肺炎的防治水平
2020-01-14焦富勇周崇臣
焦富勇,周崇臣
(1.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陕西 西安 710068;2.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8)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给人类的生命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而且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有明确的家庭聚集史[1-2]。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全国报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285例,其中新生儿10例。2020年3月3日,国家卫健委在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表示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轻症患儿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的临床表现。国家近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明确将原来的“儿童感染数量远远少于成人”改为“所有人群易感”,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感染在儿童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1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及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是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是国家公共卫生疾病防疫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2020年2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3]。特殊群体需要被重视并且应给予专业的支持与帮助。由于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在湖北、浙江等地,出现了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最小的一例患儿出生只有30个小时便被确诊。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传播,也有报道经消化道粪口传播,更要加强防护。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年幼儿,且年龄越小,感染后越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病,病情进展更快,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可达14天[4-6]。
儿童从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到青春期其解剖、生理、免疫、心理等与成人均有不同,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表现也与成人病例不同。目前儿童确诊病例中无死亡病例。因儿童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治疗手段及方向与成人也有差异,在治疗上提倡早期吸氧、补充VitD及益生菌等辅助治疗。
目前尚无可靠的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母亲向胎儿垂直传播的可能性。Zhu等人[7]在《Translational Pediatrics》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冠肺炎母亲分娩的新生儿10例临床分析”的论文,该文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5家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9例孕产妇(1例为双胎)分娩的10例新生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提示围产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呼吸窘迫、血小板减少伴肝脏功能异常等问题,甚至导致死亡。王劲等人[3]及陈锋等人[4]分别报道了1岁1个月及1例新生儿危重型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的新冠肺炎病例,早期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并伴有急性肾衰竭。儿童病例最终都治愈[3-5,7]。
2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肺炎的诊疗与研究展望
在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我国的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儿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了解和研究。
尽管儿童发病人数较少,危重症患者少,预后好,目前无死亡病例报道,但是儿童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根据目前的情况及研究状况需要备受关注。
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进展
2.1.1病毒变异
一种全新的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新宿主体内适应、变异和进化,病毒生物学性状会发生变化。病毒侵犯不同个体,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各个脏器的损伤不同,急慢性的过程也不同等。
2.1.2核酸检测问题
多部位多次采集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病毒的检出率。要从采样环节、核酸试剂本身和实验室操作3个环节给予重视。采样部位不同、采样时机与方法不同等,都会造成假阴性,特别是在病毒载量低的时候,检测结果容易呈现阴性。从5个部位去采样:①鼻腔采集咽拭子;②采集晨起未刷牙漱口时舌下唾液;③下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④血液;⑤肛拭子。
2.1.3重要脏器受累
目前病理解剖结果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者的肺脏、心脏、肾脏和胃肠均发现病毒颗粒及其侵袭性病变,主要是肺脏。也会对心肌,对心脏的传导系统造成损伤,儿童更容易导致肺的损伤。
2.2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与问题
2.2.1药物研发
人们一直对抗病毒药物充满期待。目前在试验中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多,其中一种是已经用于临床的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另一种是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研究结果提示为它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但近200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有效但不良反应大,抑制病毒的作用还不够强[8-9],且无儿童用药的经验与资料。
有报道美国首个病例使用在研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认为该药对于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啰音,改善食欲具有较好的疗效[8-9]。
2.2.2疫苗的研发
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疫苗更加翘首以盼。然而,不管需求多么迫切,出于安全考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必须遵循安全、科学的原则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跨越疫苗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流程。从疫苗研发制作到临床应用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需要经历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临床试验。根据病毒种类和采用技术路径不同,一般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上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望18个月内“准备好”,这已是相当快的速度了[10]。
2.3心理行为的干预
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应该加强预防及干预[11]。儿童青少年情绪和情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它不仅是心身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与儿童免疫力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儿童稳定的情绪正是抵御病毒的最强有力屏障,所以关注儿童的不同情绪,学会对症进行情绪管理、疏导及干预十分重要。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近年来我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诊疗水平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但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一些新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仍会不断出现,仍会不断变迁和发展。这是人类生存面对的危险与挑战。结合此次新冠疫情我们应该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需要不断提高抗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和诊疗水平。特别要加强儿科医护人员的基础与临床的应战能力。随着我们为抗击儿科传染性疾病取得的成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要防范新的传染性疾病和尚未消灭的老的传染性疾病回潮,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