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溻渍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20-01-14徐潇,崔炎,王坤,董建
徐 潇,崔 炎,王 坤,董 建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崔公让名医工作室,河南 郑州450000)
1 中药溻渍概述
1.1 中药溻渍简介 中药溻渍是指通过中药药液的湿敷、淋洗或浸泡患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1]。溻渍法最早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具体分为溻法和渍法。溻者,湿敷也,是指是用纱布蘸取药液敷于患处。《医宗金鉴》曰:“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渍者,浸渍也,指用药液浸渍患部[2]。溻法又可分为冷湿敷、热湿敷及罨敷法。《刘涓子鬼遗方》记载了温敷、冷敷之法,“温洗疮上”“另恒温”及“另极冷,擒肿上”。杜锡贤[3]认为,应根据皮损的性质特点选择冷敷与热敷,如创面红肿、渗液较多时选用冷湿敷法。渍法又可分为淋洗、冲洗及浸泡,如溃疡浓水较多,发生于躯干者,可选用淋洗;如窦道、瘘管等可选用冲洗;手足、会阴等部位疮疡可选用浸泡法。
1.2 中药溻渍的作用原理 中药溻渍主要根据患者疾病性质及特点,经辨证后选用对证药物,然后通过渍疗与溻疗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外科精义》曰:“溻渍疮肿之法,宜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王窕等[4]认为,通过溻渍可使药液通过玄府、皮肤毛窍、络穴腠理,从而贯络通经,达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溻渍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治疗作用。其一,药物本身属性。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又有主治及归经,选用适合的药物纠正疾病本身的寒热属性及临床症状。如用黄柏溶液冷渍,用于治疗疮疡热毒炽盛、皮肤红肿糜烂、渗液较多的皮肤溃疡。其二,局部作用。通过刺激局部毛窍、皮肤、腠理、脉管及经络,达到调和气血、改善循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的效果[5]。其三,选用溻渍方法的作用。如用冷敷法治疗下肢丹毒,可改善皮肤灼热及疼痛感;如用冲洗法治疗窦道、瘘管等疾病,通过冲洗带走脓液、血液等污秽之物,进而促进创面愈合。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溻渍可使表皮角化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内,达到活血通络之功效[6]。任盛静等[2]认为,中药溻渍通过渗透压原理,使低浓度组织液流向高浓度药液,进而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愈合。研究表明,湿敷具有减轻局部因炎症抑制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的作用[7]。
2 中药溻渍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进展
2.1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溃疡、坏疽等缺血表现的一类疾病[8]。中药溻渍主要应用于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外科真诠》指出:“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说明下肢缺血患者肢体远端气血不能到达,内服药物不能直达病所发挥有效作用。中药溻渍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弥补内服药物的不足。此外,湿润的创面环境可以防止结痂及瘢痕形成,为创面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创面愈合[9-10]。李友山等[1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540例糖尿病足患者,总有效率为96.48%。丁毅等[12]选取50例糖尿病足Ⅰ~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溻渍一号药液每日泡洗疮面30 min,治疗后观察组坏死组织脱落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局部炎症明显消失。韩守旭等[13]将12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泡洗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秦珍群[14]将18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及中药泡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符文豪等[15]运用疮疡外洗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碘伏消毒后包扎换药,治疗组采用疮疡外洗方冲洗创面后包扎,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校斐等[16]将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下肢周径差、水肿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王秀兰等[17]将10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药溻渍和硫酸镁湿敷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溻渍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组患者。
2.3 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 淋巴水肿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淋巴回流障碍,进而肢体增粗水肿、皮肤增厚变硬、表皮过度角化的一种疾病,多继发于手术创伤、细菌侵袭及肿瘤的放射治疗等。目前对淋巴水肿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早期,以预防病变发展为目的。郑同莉[18]使用芒硝、冰片外敷治疗下肢淋巴水肿,能有效缓解下肢水肿,促进淋巴管通畅,疗效显著。陈俐等[19]采用三黄洗剂湿敷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下肢丹毒患者,总有效率为100%。罗晓怡[20]在静滴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溻渍治疗下肢丹毒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3 中药溻渍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思考
传统的中药溻渍法容易浸渍衣物被褥,药液成分不能有效通过皮肤黏膜屏障,利用率较低,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增加有效成分渗入体内,减少外渗。周玲竹等[21]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中医定向透药法利用定向治疗仪产生的脉冲电场,推动药物离子透过皮肤黏膜屏障,深入治疗部位,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度。李丽等[22]设计了中药溻渍防渗包,一方面可以使药液有效接触皮肤,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溻渍过程中药液外渗弄脏衣物、床单等,隔离挥发药液雾团与红外机器,减少安全隐患。陈蕾[23]使用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药物性静脉炎临床疗效显著。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还可以镇痛抗炎,促进组织新生和改善细胞代谢,故红外线联合中药溻渍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
中药溻渍方式灵活多变,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时覆盖范围广,适用性强,操作简单灵活,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目前中药溻渍的主要应用形式是药液直接接触皮肤,但药液成分不能有效穿透皮肤黏膜屏障,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中药溻渍结合现代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少,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如在药液中增加皮肤透膜剂、溻渍药液结合现代技术增强药物疗效等,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