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滹沱河深泽段生态修复工程布局

2020-01-14张静静时启军曹丽娟

河北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滹沱河溪流河道

□张静静 时启军 曹丽娟 徐 磊

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效果初见成效,获得了高度认可,景观效果呈现出河、水、林、田、草交融的大河风貌。滹沱河深泽县段生态修复工程,在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着力点。设计将生态绿化与农业产业相融合,结合沿线自然条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实现河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按照生态湿地、小水大绿意向打造,重生产,兼生产,将滹沱河深泽县段打造成更加自然、生态的郊野型河流。通过系统治理,实现防洪工程安全全面达标、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景观面貌大幅提升,形成一条水绿相间、生态休闲、亲水乐水、风景靓丽的生态廊道,使母亲河焕发新的活力,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1.工程区现状

1.1 河床裸露破碎,水生态环境脆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断流、干涸,造成河道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河道内砂坑、取土坑较多,边坡较陡,河床裸露破碎。近两年,随着河湖地下水回补行动方案实施,对滹沱河实施了生态补水,受生态补水时长、水量影响,河道水面凌乱,河道仍存在断流,水生态环境仍脆弱。

1.2 自然基底良好,但风貌特色不足,产业发展较弱

项目区视野开阔,建设量少,利于生态修复。现状河道水系局部处于断流状态。但沿线大坑处形成水面,提升改造基础良好。滩地华北农田特征明显,农田肌理层次丰富极具代表性。河道沿线植被品种、功能单一,没有与周边资源特色相结合,导致全线风貌同质化严重。

1.3 沿河、跨河交通不畅,抢险、观光通行困难

工程范围内省道S233(安新线)、省道S302等道路横跨滹沱河。设计范围内道路多为土路,仅少部分硬化,与堤顶路相接,主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农耕路。河道两岸没有贯通的沿河交通道路,现状交通路标准低、不贯通,路面不同程度受到损坏,不利于防汛抢险、日常交通和旅游观光。

2.生态修复工程布局思路

2015年8 月,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视察滹沱河时提出了“太阳照在滹沱河上”的要求,指示对滹沱河进行生态修复,要求做到“亲水”“通畅”,服务市民,带动城市发展。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达到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要求。

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太阳照在滹沱河上”的指导思想,设计打造石家庄市的近郊河湖湿地型生态河流,做到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绿色引领沿岸发展。

2.1 设计理念

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以保证行洪安全为前提,通过河道自然系统生态修复,创造出多元、活力、生态的滨水生态空间,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兼顾周边居民的生产就业,充分利用周边林地、农田、对荒地进行利用改造,统筹协调防洪、生态、景观、文化、游憩、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打造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业绿并重景美民丰的综合绿色开放空间。

2.2 布置原则

2.2.1 防洪安全为本,遵从国土空间要求

工程范围是深泽县重要的行洪区域,由于常年无水,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和脆弱,规划以创造良性的河流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保护开发机制、从多个层面对滹沱河深泽县段进行规划设计,处理好生态修复与河道防洪的协调问题,在满足河道防洪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型河道;同时严格遵从土地利用相关要求,严格保护工程范围内涉及的基本农田,保证项目的合规性。

2.2.2 遵从上位规划指导,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滹沱河(黄壁庄至深泽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为指导,立足实际,充分落实规划理念,与上游河道自然过渡,保证工程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2.2.3 修复自然生态,构建水绿交融的郊野型河流

将溪流和湖区串联成为核心骨架,镶嵌在近自然绿地构筑的生态基底上;在完善防洪体系基础上,通过河槽整理、水生态修复及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营造溪流、水面交替,形成“小水大绿、会呼吸的河流”。

2.2.4 基于现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开展规划建设

规划根植于石家庄滹沱河的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深泽县历史文化资源,有机利用现状地形、植被、水体、历史风物等条件,因地制宜规划布局景点、景物与城市有机互动,突出地方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

2.2.5 与县城发展及村镇特色优势呼应,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科学的总体布局,将生态修复、游览观光、生态体验、产业发展等多功能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于滹沱河藁城段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2.2.6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布局,谨慎进行各功能片区划分和节点设置,合理规划相关配套设施。规划注重项目的可实施性,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3.生态修复工程布局措施

按照生态修复原则进行溪流湖区水系建设,以不影响河道行洪为前提,兴建河道溪流和湖区拦蓄工程、生态绿化及道路交通工程,深泽县境内沿河形成“一河、一湖、两路、四景”,沿线以景观驿站为核心的连接纽带。一河:滹沱河生态廊道;一湖:深泽生态湖区;两路:南北两岸主槽内外共两条贯通一级路;四景:全线4处特色风貌区。

3.1 溪流区布置

溪流自上游至下游全线适当贯通,主要沿现状深泓布置,充分利用现状地势,以保障生态补水通道畅通,兼顾生态修复和景观效果,宽窄不一,形态多样,既有单股,又有多溪流并行。溪流边坡裸漏区域种植适宜水边生长的地被植物,外围宽阔平坦区域在满足防洪前提下可适当种植经济花田,顺河修建滨水砂石路,形成溪流水面、草滩、花田、小路、背景林地的景观层次。

3.2 深泽生态湖布置

深泽湖位于安新桥下游,与现状深泽湖连成一片,在深泽湖生态区建设拦蓄建筑物,节点范围内以大水面为主,结合主槽内现状自然高地形,适当保留沙洲。沙洲顶高程尽量保持现状地形高程,沙洲顶高程最高为主槽设计河底高程,最低为深泽湖设计蓄水位+0.5m。依托现场已有的水系和湖泊,提升湿地环境,完善生物群落,并且设计环境友好的游憩设施,发展休闲活动和水上活动,打造滨水景观,包括湿地花溪,亲水栈道,滨水广场,游船码头,还有水上运动(包括竹筏,独木舟,游船等),为附近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休憩场所。

3.3 道路工程布置

对工程段河道两岸滩地建设贯通东西的一级滨河景观路,北岸自晋州深泽县界(大梨园村)至深泽衡水界(枣营村),南岸晋州深泽县界(堤北村)至深泽S302省道桥东侧1km处(西三村),下游与现状南堤衔接,形成贯通工程范围的一级滨河景观路。

3.4 生态绿化工程布置

生态绿化工程对主河槽、工程段范围内防洪主槽上口外100~150m绿化带进行生态绿化建设。此段包含陂塘鹭影、泽畔杨风、丘泽鱼跃、香洲春田,结合周边区县资源特色进行规划设计。主槽外生态区建设充分利用现状乔木,减少新植乔木数量;地被选用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品种,打造滹沱河花田草海。

陂塘鹭影位于秀武村北。充分利用现状的坑塘条件,形成若干个生态塘,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修复生态环境,通过地形梳理设置浅水区、深水区,为涉禽、游禽等鸟类提供不同的栖息觅食条件。空间上设置一定的保护区域,未来将为白鹭、野鸭等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态家园。

泽畔杨风依托场地距城较近的良好区位,深泽县日产业发达的特点,结合场地现有农田,发展现代农业,配套休闲体验活动,尝试多业态复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经济收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丘泽鱼跃位于302省道跨河桥附近。位于大桥两侧,视线良好,现状地形丰富,垂钓者较多。梳理地形条件形成缓丘,结合现状丰富水网形成丰富变化的生态意向。适当开辟垂钓场所,为市民提供极佳的假日游憩休闲空间。

香洲春田位于河流东出深泽县境处。利用河道现状的沙洲,通过水系梳理引导,种植特色乡土草花,花香弥漫,形成河流独有的碧水香洲。

猜你喜欢

滹沱河溪流河道
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溪流到了大海
滹沱河
担当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价值评估及应用:以滹沱河流域河北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