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020-01-14向滨洋
于 璐 向滨洋 李 雄
(重庆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401331)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儿童[1]。早期一项研究探讨了留守生活经历对于小学留守儿童的影响,认为和父母联系频率这一因素对其社会支持影响力度最大,并且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得分基本都显著低于其他和父母联系频率更高的儿童[2]。最近一项分析也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总体低于非留守儿童[3]。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支持性的社会背景与关键性的环境资源[4],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5]。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Schwarzer认为存在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6],也就是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研究探讨了留守高中生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发现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能够预测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7],但是该项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偏小,因此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探明两者的关系。
心理弹性是一些面对逆境可以提供应对方式或保护的个体特征[8],是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能帮助个体更好的进行社会适应。元帅等通过元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两个维度上不如非留守儿童[9],同时许多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10-11],一般自我效能感[12]关系密切,但是对于三者关系的探讨还不足。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其接受到的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希望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500名初中生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团体施测。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7份,剔除非留守儿童与无效问卷共11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77份,有效率为75.4%。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13],骆鹏程根据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对第5题进行过改编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14],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每个条目从无支持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数越高,表示社会支持度越高。本研究中,其α系数为0.70。
1.2.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15],共27个条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维度。采用五点评分的方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其α系数为0.81。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翻译修订[16],该量表共10个条目,为单维度量表。采用四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本研究中,其α系数为0.74。
1.3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用皮尔逊极差相关对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做相关分析,然后用一般线性回归逐步拟合回归方程,检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
2 调查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严谨性,分析数据前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4个,共解释了58.37%的变异,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5.21%,远小于40%的临界值[17]。因而,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留守儿童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均值分别表示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心理弹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平均分。表1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得分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2.3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对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4,p<0.01,说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上的得分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就越高,即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就越高,这为检验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提供了可能。在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时,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而对Y产生影响,则称M为中介变量[18],此时M变量在X影响Y的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
表1 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的相关性(N=377)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流程进行分析[18],将各预测变量转换成Z分数,以社会支持(X)为预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Y)为效标变量,心理弹性(M)为中介变量。第一步,以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为校标变量,得到方程1:Y=0.24 X(t=4.86,p<0.001),表明社会支持对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二步,以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心理弹性为校标变量得到方程2:M=0.62 X(t=15.18,p<0.001),表明社会支持对于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三步,以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为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为校标变量得到方程3:Y=0.09 X+0.24 M(t=3.87,p<0.001)。可见,方程3中当心理弹性进入回归方程之后,心理弹性对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偏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说明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且此时社会支持对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各方程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心理弹性(RSCA)在社会支持(SSRS)与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3.1 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根据上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得分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相关。首先,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来看,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这与最新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19]。当个体经历不良事件时,接受到来自外界越多的支持,可能越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心面对困境,因为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伴随着更多的负面情绪[20]。其次,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也均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也越高。可能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可能会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进而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的差异明显[21]。最后,心理弹性得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从本质上讲,心理弹性是一种帮助个体应对压力的适应性能力,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则是一种相信自己能成功面对新挑战的能力,可以认为两者在内涵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这也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2]。
3.2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说明了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是通过其心理弹性水平正向预测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即是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通过正向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影响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研究以中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其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3],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的差异,具体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此外,社会支持是来自家人、朋友以及重要他人的用来应对外界压力的支持性资源,对心理健康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24-25]。因此,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主观上的情感支持,以及客观上的物质支持,以帮助其更好的面对生活压力。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选取了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被试群体年龄跨度较小,但年龄可能是影响社会支持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26],未来可以采用追踪研究,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发展特点。本研究的结果未能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互论证,可能是研究工具的不统一。以后的研究应该注重问卷数据的建模,同样一套问卷数据,建模之前的工作不同,也可能得到很不一样的模型和分析结果,进而影响结果的可重复性[27]。已有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是一种常见的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式,如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28],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针对留守儿童设计更多的团体辅导干预方案,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 结论
(1)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其社会支持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2)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通过其心理弹性正向预测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即心理弹性在留守儿童接受到的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