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HANDPRACTICE:即兴创作
2020-01-13孙佳慧
孙佳慧
THE DESIGNERS
OFFHAND PRACTICE室内建筑设计工作室由袁愿和聂璇于2017年在上海成立,她们热爱在挑战中学习研究,成立至今已完成各种类型和尺度的项目,涵盖零售、展厅、快闪项目、私宅乃至农场改造项目。
风格:归于自然
早上8点,OFFHAND PRACTICEI作室门口的发廊灯箱已经开始旋转,两台自行车的坐垫上仍旧散发着余温,和访客一同抵达的还有街角的咖啡以及标准配置的欧式酸面包,“往常如果不赶方案,我们会去隔壁健身房做个瑜伽,然后回来开始工作”。OFFHAND PRACTICE的工作室也是两个创始人袁愿和聂璇的家,藏匿在上海典型的深巷弄堂里。两人相识于新加坡,曾是学生时代的短暂室友,时隔多年后,袁愿的一条短信将聂璇召回,当初共同生活的记忆再次被唤醒,OFFHAND PRACTICE也正式诞生。
2019年,在完成了中古家具展厅Single Person的设计后,两人瞬间被推至公众视野,团队业务井喷式发展,即便遭遇了年初的疫情,询问设计的邮件都没有停过,最忙的时候甚至有6个项目在同时进行。但Single Person的成功反而讓她们变得更为警惕,“许多人找我们,都是希望可以照搬它所谓相同的风格,但我们更希望未来的客户看到的是OFFHAND背后的设计逻辑。”OFFHAND在英文中有些“不假思索”的意思,袁愿和聂璇则更倾向于将它理解为“即兴”——它是针对每个特定场地的直觉反馈,但并不意味着毫无准备,所有当下的反应都源于无数个日积月累。Single Person的诞生便是如此,与这个狭长昏暗场域的首次会面,就让两人立即打消了打造咖啡馆和餐厅这类业态的可能,直觉上的“展厅”跟业主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便有了后续“洞穴”概念的延展和深化。在OFFHAND的设计系统里,为场地解决问题一直是核心,而从探索空间与人的关系到理解人在空间中的切身感受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主张特定的空间美学,所有的项目都“即兴发挥”。另一方面,“越过现象看本质”一直以来也是OFFHAND对室内设计的理解。2019年,在为艺术商店BROWNIE/Project设计画廊空间时,她们选择用最简单的视觉予以呈现,干净的立面加上钢筋混凝土的工业气息,“乍看会觉得好像没什么设计”,实则花费了大量力气为其创造清晰丰富的动线,才得以让观众完全沉浸、自由感受。正如建筑师隈研吾所提到的“负建筑”:不刻意追求视觉,俯伏于地面去满足需求,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建筑。“负空间”亦然。
今年9月得闲,二人对工作室进行了一次小型改造,原本居民楼封闭的门面被推倒重建,装上了两扇通透的玻璃门窗,街区氛围瞬间打通,“我们喜欢那种流动的生机和律动,有些随性的凉喜,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室内所用的灯具、置物架板材几乎都是来自即将完工的项目——上海“多抓鱼”的打样和边角,“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多抓鱼的一个微缩模型,这些项目里的剩余物常会被我们重新利用起来,不浪费,也可以时刻制造些变化。”话毕,两个女生又马不停蹄前往下一个提案现场,蓄势迎接新的“即兴创作”。
Q&A
琚宾:如何保持对设计的热情并不断提升创作能量?
OFFHAND PRACTICE:我们会需要有—个持续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源于客户和大众的反馈,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可以,比不温不火、石沉大海更能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创作能量则是在不断练习和试错中积攒。
张晓晓:在面向未来的没计中,年轻没计师将如何看待没计遗产?
OFFHAND PRACTICE:比起后辈,我们比较幸运依然能朝圣尚存的、年代也不会久远的大师作品,这个时代的快让很多好设计稍纵即逝,最终只留存于网络甚至消失,但也有好的一面,对于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而言,这也是机遇。
梁志天:你们对未来的设计师职业有怎么样的规划?
OFFHAND PRACTICE:我们从设立工作室到现在,一直希望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设计本身,因此会将团队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规模,集中去做小而精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