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做好健康养老大文章
2020-01-13宁波市卫生健康委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
近年来,宁波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问题突出。2019年,宁波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5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6%,较全国、全省分别高出7.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老有所养的社会氛围,加快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已成为健康宁波建设以及老龄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制定了全方位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统筹发展。2018年10月1日,《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广大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医养结合作出明确规定,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8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先就诊服务、增加老年病床数量等作了明确要求。同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宁波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医养结合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在用地保障、市场准入、医保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安宁疗护服务,通过医中设养、养中设医、医养签约和家庭医生制服务,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市发改委制定印发的《宁波市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也将健康养老作为三大核心产业之一。
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老年护理照料中心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康复护理等服务。2019年,新增养老机构16家,新增养老床位4050张,新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82家、养老床位75358张,在院老人28751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048个,其中,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照料中心)118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930个,覆盖94%城乡社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床位数为7154张,达到每千名老人4.5张。在助行方面,全市为1059户低保、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医养结合照护模式渐趋成熟。全市9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了老年医学科和康复医学科。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养合作,建立签约合作、对口支援、绿色通道等联动机制,开展医、康、护、养一体化照护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和健康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护理型养老床位36939张,入住失能失智老人12633人,分别占全市养老床位、入住老人数的49%和43.9%。全市有医养结合机构37家,同时,282家养老机构、2830余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推进以老年人为重点签约人群的家庭医生制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签约专项服务包。截至2019年底,80.6万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推行“家院互融”模式,全市90余家养老机构通过“家院互融”建设模式,向邻近居家老人开放提供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全市有1184名重度失能老年人享受长护险待遇,长护保险基金累计支付1775万元,每人每月平均减轻家庭负担1200元。
社区医养健康资源方便可及。依托宁波云医院平台,设立50多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270多个云诊室,并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养老机构搭建终端或体验点,可连接宁波本地和北京、上海等地的300余家大医院,提供专家远程会诊、治疗指导等线上线下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看名医”。建立老年人慢性病常用药“长处方”机制,老年人等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一次配药量放宽至1个月的优惠政策,覆盖病种23种、药品种类153种。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11个社区(村)被列入国家项目点。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促进活动,通过海报画册、新闻专版、公益广告、微信推送、健康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老年健康知识。
老年康复护理人才分层培养。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国首家“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设置老年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等7个涉老专业,目前在校生近1500人。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全国首批12家之一的老年照护师培训基地,首期33名学员取得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颁发的证书。重点培育宁波嘉和养老护理培训学校、宁波柏育培训学校等3个市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22个县级培训基地,近三年培训养老护理员1.2万余人。
虽然近年来我市健康养老服务增长较快,但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市、县级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基层还不同程度存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地难”、养老机构发展障碍多、民办养老机构运行难、养老人才队伍缺乏等困难。特别是在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克服:一是发展不平衡,医养结合总体水平不高;二是政策支撑不力,老年康复护理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基层医护人力资源不足,与不断加重的老年健康服务任务不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没有休止符,更需要我们以跑步的姿态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升级版,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加强统筹谋划和政策引导。研究出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激发各方开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动力,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在医共体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县、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建设。扎实做好7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民生实事项目。
持续深化“互联网+”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居民护理、智慧药房等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诊疗服务,把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老年人家庭,2020年“共享护士”目标达到2万人次。
营造关爱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氛围。探索老年人心理关爱长效机制。适时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和老年友善医院创建,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健康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