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考核在卓越特教师资培养康复类课程中的应用
——以N校《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课程为例
2020-01-13范佳露
范佳露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及2018 年《意见》的2.0 版本中,均强调卓越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1-2]可见卓越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技能、康复训练技能等。[3]其中康复训练技能是指针对特殊学生的身心障碍开展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通过康复类课程实现。康复类课程是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特色内容。卓越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和评价往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少数几所培养卓越特殊教育师资的高校中,其康复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这样可能会不利于高质量的卓越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本研究拟结合N校《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这门康复类课程,对卓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康复类课程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过程性考核方式的优势、实施方式等,以期为培养高质量的卓越特教师资提供一定启示。
二、过程性考核在康复类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N校于2014年获批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开设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医教结合、学科融合的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4]在N校对卓越特殊教育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特殊儿童康复学》《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康复辅助技术》等多门康复类课程,可见N校已充分意识到康复类课程在卓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重要性。据了解,目前N校的康复类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均使用终结性考核的方式,在学期末统一使用书面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5]以下对康复类课程中两种考核方式的使用进行分析。
(一)终结性考核的弊端。以《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践学时(12 学时)占课程总学时(48学时)的近1/3,较为注重对学生语言沟通训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最终的书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这就无法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沟通训练实践操作技能,也在一定程度背离了卓越特殊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笔者作为《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课程的主课教师,曾对修完该门课程学分的卓越班学生进行过访谈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希望不要有书面考试,多一些平时的实践考核”“希望多学习一些实践技能”“希望有更多的操作机会”等等,这也表明当前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可能无法顺应学生的真正需求。
(二)过程性考核的优势。过程性考核也称形成性考核,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进展或进步情况进行的检查评价。[5](P187)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态过程和效果,能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学者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6]在康复类课程中,过程性考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过程性考核突出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及时巩固并真正掌握康复训练技能;其次,过程性考核的本质是对教学环节的完善和监督,强调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及评价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康复技能的具体内容,选择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根据具体的康复技能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避免了终结性考核“一刀切”的缺陷;再次,过程性考核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康复技能灵活熟练地应用于实践中;最后,过程性考核具有实时反馈功能,不仅能给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康复训练技能,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反馈,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实践和操作,以更好地习得康复训练技能。
三、过程性考核在康复类课程中的实施
以下主要以N校《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这门康复类课程为例,具体阐述过程性考核在康复类课程中的实施与运用。
(一)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在决定采用过程性考核这一评价方式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课程的考核内容。一般来说,康复类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个方面。《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是N校特殊教育专业卓越班的康复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培养目标如下:1.帮助学生习得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的基本原理;2.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评估与训练的技能,具备对特殊儿童开展语言沟通评估与训练工作的能力。可见该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也包括理论的考核与康复训练技能的考核两个部分。表1按照章节顺序列出了这门课程的主要考核内容。
表1 《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课程的考核内容
(二)过程性考核的方式。由于康复类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两大方面,所以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应根据具体考核内容的不同体现出其多元性。总的来说,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包括个人形式和小组形式两种。
1.理论知识的过程性考核方式。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个人答题和小组汇报这两种方式进行。(1)个人答题,该方式主要适用于课程中较为简单的一般性理论知识,如表1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使用对象以及一些比较细致的知识点,如言语器官的构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声音响度的分级等。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作答的题目,用于课堂开始前的复习性作答或课堂结束时的巩固性作答,复习性作答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或之前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考察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延时理解和掌握情况,而巩固性作答主要对当天所学的基本内容进行及时性回顾,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吸收了所学的知识点。个人答题又可以通过口头作答或书面作答两种方式进行,口头作答可以在上课的任意阶段随机提问学生,教师做好实时分数记录,每节课按学生名单实行轮流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作答的机会,这种随机提问的方式不但可以实现过程性考核的目的,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书面作答则需要教师实现准备答题纸,一般用于课堂开始前或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答题纸上的内容,教师课后进行审阅评分,同样要做好分数记录。(2)小组汇报,该方式适用于课程中较难的理论知识,如表1中的内涵与关系、语言发展过程、评估与训练的基本理论等,以及需要课后拓展阅读并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如特殊儿童语言沟通的基本特征、语言沟通评语的内容和流程、语言沟通训练的内容和流程等等。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在教师确定汇报主题后,各小组自行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协调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并在汇报时说明各个成员所承担的任务,保证每个成员都能真正参与并做出贡献。汇报不同的主题时,小组长在组员之间进行轮换。教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对小组进行评分。必须注意的是,小组汇报需以有效的小组学习为前提,教师在实施小组汇报形式之前应确保小组掌握了小组学习的正确方式,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组汇报任务。
2.实践技能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实践技能的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沟通评估与训练技能的操作能力,并会将康复训练技能运用到特殊儿童。其考核方式也可分为个人操作和小组实践两种。(1)个人操作,主要用于对相对简单的康复训练动作的考核,比如,表1中的呼吸、发声、共鸣训练方法的操作以及构音评估结果的案例分析等。教师同样在课堂开始时或课堂结束前随机抽取学生,让学生演示康复训练动作,教师及时进行记录和评分,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帮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动作技巧。(2)小组实践,康复类课程中的很多康复技能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配合完成,所以双人配合是比较常用的考核方式。在《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这门课程中,实践技能包含了很多“设计与操作”类项目(具体见表1),不仅要求双人之间操作上的配合,还要求在操作前给出书面方案设计,以及准备相应的评估和训练材料或工具,这对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胜任一线语言沟通康复训练工作的能力。因此,双人参与可能难以完成“设计与操作”类的实践项目,小组配合实践是比较合适的考核方式。同样由4—6人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自行选出小组长和组员,每次由一名小组长统筹各项工作,包括书面方案设计、准备材料和工具、评估或训练过程的操作等。教师不仅要对书面方案设计进行评价,还要对实践技能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如此的良性互动循环,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沟通实践技能。
(三)过程性考核的评分。首先,教师应事先和学校或学院的教务部门共同确定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全部采用过程性考核还是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是第二种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那么过程性考核分数在这门课程最终评分中所占的比例和权重是多少?这会影响后续教师在过程性考核中的评分标准的制定,故需提前规划。
其次,教师应事先做好过程性考核的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记录表,并将评分标准提前告知学生。过程性考核过程中,需及时记录每位学生每次过程性考核的分数。理论知识的考核评分以教师评分结果为主要依据,教师需公正、公平地记录分数,尤其要及时记录课堂上口头作答学生的分数。实践技能的考核可以由小组成员自评、教师评价、其他组学生评价三部分构成。[7]教师在结合三者的基础上给予最终的过程性考核分数。
四、小结
本研究主要结合N校特殊教育学院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训练》这门康复类课程,对过程性考核在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更好地实施过程性考核、实现卓越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
康复类课程注重培养学会生的实践技能,过程性考核不仅适用于对康复类课程中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是非常适用于实践技能的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比,过程性考核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更加关注学生对康复技能的动态学习效果,更加有利于教师调整和完善康复技能的教学内容或手段,也更有助于真正培养学生掌握康复训练技能,并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卓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过程性考核的实施首先需要确定考核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明确是采用个人考核、小组考核还是其他考核方式,评分时必须遵循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全面、客观。
虽然过程性考核较适用于康复类课程并利于卓越特殊教育师资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目前就N校来说,其开设的康复类课程(如《特殊儿童的语言沟通训练》)仍主要采用终结性考核的评价方式。虽然一些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有意识地尝试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但总体来说考核时较为随意和散乱,未能真正达到过程性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后期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