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划清界限
2020-01-13马志国
■ 文 马志国
建立在他人身上的安全感怎能可靠?假想的温情怎能永远温暖心灵?来看看人们可能会走入的误区吧!
难道还有人分不清“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吗?生活中难免有人会对一些事情感到困惑:为什么越是想和同事走近点,他们越是疏远我?为什么我总是主动为大家做事,到时候却没人顾及我?为什么他没有和我一起去逛街,却和别人一起去了?为什么我的秘密都说给她,却听不到一句她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给好友提个意见,他却对我不理不睬了?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人际困扰?就在于他们没有分清“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没有学会给“我”划清界限,用心理学的话说,是心理上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界限。
何为“自我界限”
在人际关系中,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就叫有了明确的自我界限。
人出生前和母亲连为一体,出生后虽在身体上与母亲分离,但心理上与母亲还是一体化的。所谓长大成人,就是“我”与母亲逐渐心理分离的过程。先是有了“我”的感觉,后是知道了“我”的名字,3岁左右才真正理解“我”的存在。随着慢慢长大,与母亲越来越能心理分离,也就越来越分清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但是,有些人一直没能与母亲彻底心理分离,也总是分不清“别人是别人,我是我”。于是,由分不清自己和母亲的界限,心理上与母亲保持一体化,泛化到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似乎总是期望与他人融为一体。这样的人,一方面过多地对他人展露自己的内心,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替自己做决定;另一方面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想让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帮别人做决定。
走出“亲密无间”的误区
已经长大的人,为什么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界限?因为他们总希望从彼此界限不清中得到“好处”。一是得到安全。心灵没有真正长大的人,潜意识里总会觉得,同另一个人变成一个人才有安全感,于是就模糊了彼此的界限。二是得到温情。触摸一件毛茸茸的边界不明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感到某种温情。心理上也是如此,我们觉得与一个人界限不清时,也仿佛感到来自他的温情,为了这种温情,就更加界限不清了。三是控制他人。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不太自信,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为了控制他人对自己好,就会不分彼此地依赖他人。可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安全感怎能可靠?假想的温情怎能永远温暖心灵?希望人格变得独立,与他人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只有走出“亲密无间”的误区。
W误区:你是我的唯一
心路:用幻想去苛求别人,只会让双方变得过度依赖并丧失独立性,最终葬送彼此的感情。不管彼此关系多么密切,仍是两个独立的人,彼此还应有各自的一片生活天地。
W误区:我们亲密无间
心路:亲密无间,并非理想的人际关系模式。再亲密也应“有间”,如果亲密到“无间”的程度,便会失去自我,朋友之间若亲密到失去距离,也将失去美。需知每个人都有一个“人际气泡”,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
W误区:你要对我的事负责
心路:别人可以为你提供帮助,但帮助你不是别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帮助,不能使你真正摆脱困难和痛苦。应有的选择是,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创造自己的生活。
W误区:我的想法你应该知道
心路: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没有人可以做你肚子里的“蛔虫”。再亲密的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想到你的需求,更没有人天生就“应该”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需要别人的时候,就要及时表达。
W误区:我需要的时候你怎么不在
心路:谁都不是你的影子,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在你身边。不要期待他人“从天而降”,更不要指责他人没有“从天而降”的本事,最能随时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
W误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心路:一家人应该亲密一些,但一家人也需要各有各的界限。父母、子女、丈夫、妻子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你身边的人并不都是你的家人。
W误区:你欠我一笔感情债
心路:每个人计算情感的方法不同,这感情债又怎么还呢?不可把感情当成控制他人的砝码,付出感情最好不图回报,这样,你心里不仅有安全,还有安详。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心灵成长、成熟,学会分清“别人是别人,我是我”。这也就需要在家庭、职场,以及所有的人际交往活动中,走出自我界限的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