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1-13邵艳枫姬夏楠张素艳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7期
关键词:阶段规划信息化

邵艳枫 姬夏楠 张素艳

(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三义寨分局)

1 引言

灌区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了新的要求,也是对灌区服务质量、水平进行提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灌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虽然很多灌区在发展中也能够对该项工作形成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需要灌区管理部门能够做好存在问题的解决,以科学措施的应用提升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2 灌区信息化建设意义

灌区发展中,管理能力存在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以往灌区管理当中,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料还是以手工方式处理,不仅无法实现对资料的维护管理,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现今水利建设当中,水利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标准与基础,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正是整体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对于灌区信息化来说,即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灌区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应用,具体包括有信息采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以此对信息采集、加工以及传输的准确性进行提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反馈,以此为灌区管理部门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在对灌区管理效能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使整个灌区工作能够从中获得健康的发展。

3 发展现状

3.1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数据格式不统一,在定义以及分类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作为设计单位,在各自为阵的情况下,存在低水平建设开发的情况。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低且模式多样,数据在存储上存在难以同化的情况,无法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在信息采集传输设备方面,在档次、种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规划同建设脱节。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受到编制规划时期条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具体规划编制深度上也存在不足,在技术方案实施的时机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工程量同建设内容间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在重点与规模上存在差异,存在规划内容同实际建设情况不符的问题。

3.2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建设水平低,对数据质量产生了影响。部分区域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使指标以及数据源存在重复混乱的情况,很可能因此出现相互间的矛盾。在具体建设中,不同施工单位在技术手段应用上也存在差别,无法对系统建设的整体性进行保证,对于系统的综合集成、二次开发也具有不利的影响。第二,管理职能分散。对于信息化运行人员来说,其处于基层服务系统当中,没有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当中,对规划信息的了解存在不足。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工作需求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虽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具有深厚的经验与技术基础,但在信息化方面则存在不足,无法对具体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

3.3 运行管理阶段

运行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维护成本高。在灌区当中,雨量、流量与水位相关设备具有较多的种类,在具体性能、品牌上也存在不足。在运行当中,进口设备在运行质量上相对稳定,但具有较高的设备价格,通常为一体化设计,在维修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二,存在资金缺口。信息系统维护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作,在管理维护阶段中,主要通过管理以及应用者完成。信息化设备在运行当中,具有较高的淘汰率以及更新速度,因此运行维护具有较高的费用。而对于这部分费用来说,通常由使用单位解决,对于水管部门而言则存在一定的缺口。

4 应对策略

4.1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需要把握的重点有:第一,科学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工作的进行,能够起到节约工期与工程投资的效果,以此保证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能够高效运行。在系统建设规划当中,需要充分联系灌区发展实际,紧密联系效益与应用效果,在灌区管理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保证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第二,规划调整。在实际规划当中,需要做好改造方案的升级工作。对于规划无法满足目前需求的情况,即需要能够充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经济、技术以及效益几项原则对建设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第三,统一规划。在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方面,要做好国家标准的应用,以此为系统的集成提供一定的便利。要对标准统一、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应用平台进行建立,对资源共享、网络互联目标进行实现,这也正是降低投资、减少后续维护成本的一项重要方式。第四,加强沟通。在水利系统当中,根据具体的职责对应关系,可以由计算机网络系统同通信系统进行连接,对成果、信息的共享进行实现。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云计算、感知层以及网络层平台架构,以此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统一基础平台。

4.2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需要把握的重点有:第一,加强系统建设,做好模块配置。在现阶段灌区发展中,主要的业务系统有配水的调度管理、信息采集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具体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当中,需要对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严格执行,加强关键系统技术、主要硬件设备的审查,避免设备多样化对实际工作带来困扰,使系统在运行兼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在该基础上,也需要加强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从系统建设经验角度而言,可以使用微软控件二次开发,该控件在应用中,具有界面友好、工期短的特点,能够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进行良好的符合,在经过一定时间培训后即可以上岗操作。第二,数据库系统在灌区数据库建设方面,包括有水情、社会经济、基础信息与水利空间等数据库。在工作当中,要做好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好局域网系统的建立,以此对信息的共享、传输与处理进行实现。同时,要对灌区管理机构、水利行政部门与计划用水户等多级管理的数据共享进行实现,在对行政效能有效提升的情况下,使计划用水管理具有主动的特点,以此为调度决策工作的进行提供信息支持。第三,建立信息采集体系。在现今公共通信资源当中,能够满足对灌区水源地信息传输方面的需求。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在现有公共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水利信息通信网络,为灌区业务发展提供通信服务,在有所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对传输带宽进行增加,以此对大数据传输能力进行保证。也可以对区域性数据中心进行建立,在基础信息采集体系当中做好防汛抗旱、应急调度与日常灌溉等资源共享工作。

4.3 运行管理阶段

运行管理阶段,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有:第一,加强制度化建设。在灌区信息化系统当中,具有较多的精密设备,对于技术操作流程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具体系统应用管理方面,需要做好责任主体的明确以及管理职责的规范化,做好操作规程的严格控制,以此对科学、清晰且严谨的系统制度进行制定,保证系统的长效运行。对于很多信息化设备来说,其都是在荒郊野外安装的,在暴雨天气当中,很可能因受到雷击而发生短路损坏问题,且可能出现被人、动物造成破坏的问题。对此,在设备运行当中即需要能够对防火、防雷以及防盗等方面工作引起重视,以科学措施的应用保证设备安全。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在信息化系统当中,涉及到较多的专业,包括有计算机、水利、自动化通讯等方面。对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保证管理人员在系统建设阶段即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施工完成后为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在对管理人员不同方面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使信息化系统能够在灌区运行当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5 结语

通过对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灌区实际发展建设中,需要能够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引起重视,从规划、数据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此为灌区未来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阶段规划信息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