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实践
2020-01-13杜红平
杜红平
(济源市王屋山供水站)
0 引言
近年来,山区农村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为解决山区农村饮水问题和农作物灌溉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共同优化,选择合理的供水运行管理模式,可满足山区农村用水需求,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使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基于此,开展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案例分析
某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且年降雨量比较少,≤230 mm。当地农民生活用水为地下水。农作物灌溉由一座需水量不足2.60 万m3的小规模水库提供,流经该农村河流只有6 条,但流量比较小,如何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是该山区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的特点
2.1 公益性强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主要面向当地农民,及农村企业、绿化种植等。除承担部分纯公益性之外,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居民。如果在干旱季节,还起到应急抗旱的职能,这就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大多数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2.2 管网分散
很多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多布置在丘陵地带,一个集中供水站可服务2~5个乡村,满足1~2万人生活需求。而山区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用水量不均匀,供水主管、支管布设距离比较长,挂网比较分散,运行管理难度比较大。
2.3 投资回报不成正比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是一项基础设施,是满足山区农村居民正常生活必须设备,建设成本大,水处理复杂。就案例而言,截至2019年底,共建设了6处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均为当地政府投资建设,投入资金超过4千万。但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运行管理,经常发生跑、冒、滴、漏等问题,水费回收难。和城市相比,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高,致使很多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没有闲余资金定期维护和更新设备。
2.4 运行管理人员待遇差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的规模普遍比较小,运行管理人员多为临时聘请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管理,无固定编制,管理人员待遇比较差,很多高素质、高水平人员,不愿留在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岗位上,致使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重大提升。
3 山区农村供水常用的管理模式
3.1 集中供水管理模式
适合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管理的模式有两种,一种通过二级泵站的变频调速机向配水管中供水;另一种是通过设置高位水池方法进行供水。相比而言,前者成本高,后者成本较低,而且是通过重力自流的方法向用户供水,运行管理难度比较低,也是该山区应用的主要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模式。
3.2 完全公有管理模式
此种集中供水管理模式,由当地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控制,山区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作为当地政府的工作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山区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为行政主管,农民没有自主权,不符合现阶段中国“三农”政策的发展理念,并且运行效率比较低。
3.3 共有水务公司管理模式
组建山区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股权所有者为当地政府部门。此种运行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可有效避免政府干预,成本回收和运行管理效率远远大于完全公有管理模式。虽然是政府控股,但由私人管理。
4 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提高村民工程运行管理意识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部门要通过报纸、杂志、微信、新媒体等,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促使村民能够认识到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通过组建民众管理小组的形式,让村民拥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全面提升当地村民的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意识。但要想实现此目标,各部门要求积极配比,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讲解供水工程的相关知识,提升安全饮水意识,逐步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用水习惯。
4.2 建立完善的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制度
要想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就必须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构建管理制度时,也不能一味的照搬其他区域管理模式,而是要按照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分布特点,按照“谁建设、谁所属、谁受益”的原则,以“责任、权利、利益”相统一为依据,将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合理划分管理责任。如果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站由政府投资建设,则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如果投资方为农村居民,则要将运行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村民身上,由集中供水站服务范围中的民众进行管理。
4.3 加强山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
为保证供水的安全性,提升供水水质,需要切实做好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在集中供水服务范围内切实做好防范工作,避免水资源被污染。同时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机制,对供水安全进行系统化管理,努力建设农民放心工程,由专业水质检测人员定期对集中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并和当地卫生安全部门取得联系,构建疾病控制中心,通过相互监督、相对查阅等方面,最大限度上保证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的安全性。
4.4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4.4.1 定期培训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人员,为提升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专业知识是重中之重,也是每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保证每位管理人员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4.4.2 加强考核
加强对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制度的考核,管理制度是指导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每位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4.3 普及法律法规
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项管理工作开展时都有法可依,避免发生违规操作现象。
4.5 和其他部门相互协作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山区农村地区,可影响水质的因素比较多,比如:粉尘、土壤、生活垃圾等,为保证农村供水的安全性,提升供水水质,就必须做好当地其他部门良好协作,相互配合,提升供水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和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可避免生活垃圾、农作物垃圾、化肥农药等污染水源。和土壤检测部门相互协作,有助于及时掌握水源中矿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农村居民用水安全。和卫生部门相互合作,既能有效优化山区农村面貌面容,还能降低向水源中污染物排放的数量。总而言之,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系,才能提升管理水平,为山区农村用水安全、饮水安全提供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探讨结果表明,集中供水可有效解决当前山区农村水资源缺乏问题。但受到山区农村特性和集中供水模式的影响,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可大幅度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山区村民都能用上、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