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华坝水源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探索
——环水有机农业的建立

2020-01-13李丽娜和丽萍杨涛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面源水源饮用水

李丽娜,和丽萍,杨 赵,唐 嫚,杨涛明

(1.云南省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1 项目背景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却令人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1]。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达标的水。2013—2016年我国监督检查的集中式供水单位不合格率分别为1.84%、2.73%、2.56%和2.74%[2],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不达标;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昆明市主城区共有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为湖库型,分别为松华坝水库、大河水库、柴河水库、自卫村水库、宝象河水库、云龙水库和清水海。据2018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自卫村水库、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清水海、宝象河水库、柴河水库和大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达标率100%,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7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汇水区合计面积约为1950.4km2,其中耕地占比约为30%。各水源保护区内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6%左右。尽管近年来昆明市政府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就业渠道、限制农业投入品、实施污染治理等多种措施保护水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入库污染物,但水源区农业面源仍是排入各水库的主要污染来源。由此可见对水库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隐患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施用、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及分散禽畜粪便随意堆放等。因此,农业面源污染依旧是限制昆明市水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松华坝水库位于昆明市以北,是我国第一个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是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将下述水体划为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3]。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国家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4],实施退耕还林、禁止放牧,关闭疑似污染公司等。

松华坝水库年供水可达1.72亿m3,近5a来,日均供水量为45万m2,占昆明主城区供水总量50%以上,是现代新昆明建设重要的城内水源地[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作为城市中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在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任务的同时,为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严格限制,与周边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显著[6]。“环境、保护、开发”三者之间没有得到有效协调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发展。

因此,改善松华坝水源区居民收入,缓解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保护水库周边环境仍是当务之急。

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

2.1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作为昆明重要水源地,近年来,松华坝水源区一直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了“止耕禁养、退耕还林、禁花减菜、测土配方施肥、农改林、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六大工程。

截止2019年9月,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共收租耕地5.2万亩,建设生态林(湿地)2.3万亩。开展补植抚育2.1万亩,村庄绿化植树60万株。蔬菜种植减至3.5万亩,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已建成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集镇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村庄“三池”净化设施177个,8座村庄小型污水处理站,修建截污沟7000m,安装截污管4000m;建成40个生态湿地,面积4000余亩;重点实施35个龙潭泉眼点整治,降低入河库污染物总量负荷,有效改善水质,确保松华坝水质达标。

自2008年起,水源保护区推广种植矮化核桃、马铃薯、雪莲果等作物,同时逐步加大中药材、绿化苗木的种植。2013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开展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加大有机农产品基地、优质绿化苗木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经济林果基地等生态基地建设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积极引入云南万家欢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好宝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云南高润林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水源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2013年共发展苗木基地2300亩,种植有机蔬菜2000亩,经济林果2800亩;另一方面主张推进水源区以农为主向以林为主转变,既能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又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收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户利益。

全区加强水源保护,实施人口转移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开展生态建设,严格项目准入,加强水质长效监管。在保护松华坝水源区的前提下,采取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推进水源区以农为主向以林为主的转变等措施积极探索既有利于水源保护、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源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产业,使水源区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2.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发展困境

水源区的保护,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进日益尖锐,近年来对松华坝水源区保护措施的加强,使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2.2.1 区域人口容量超载,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据牛芳兵等人研究可知,从可持续发展环境人口容量数据来看,松华坝地区最佳人口容量应为55386[7]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松华坝库区总人口数量超过8万多人,远超出最佳人口容量。导致人均耕地少,水源区资源的消耗增加,人口与环境资源的争夺矛盾越发尖锐。为增加收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使库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2.2 水源保护与农民增收矛盾突出

针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保护措施明确规定饮用水源区禁止花卉种植,限制蔬菜种植面积等。松华坝水源保护区90%以上是农业人口,按照水源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不可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开展餐饮业,如果在准保护区内开展时,必须建有环保设施;而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会造成污染的第二产业。这些措施都限制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在水源保护区内有限的土地上只能发展第一产业[8]。保护政策大大影响了保护区的经济发展,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7年松华街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13354元,阿子营街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15300元,盘龙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17877元,保护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低于盘龙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大大降低了保护区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2.2.3 财政资金吃紧,现有措施难以维继

为保障松华坝饮用水源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发展双赢,盘龙区出台了《盘龙区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补助办法(试行)》,实施分类定额补助,从退耕还林、农改林、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生态环境建设、学生就学、能源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护林工资、保洁工资和监督管理经费等12个方面进行补助,年补助资金近亿元,约占盘龙区财政收入的2%。区一级财政无力长久承担下去,同时这些补助对保护区居民增收也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由于水源区人口大多为农业人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创收渠道少,经济收入较低。为改善生活,大多采取“高化肥、高农药”的传统种植方式[9],破坏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加速了农业面源污染。另外,水源区广大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就近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致使水源区水质急剧恶化。

3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探索

3.1 其他省份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3.1.1 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措施

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作为首都的重要地面供水水源区域,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此,密云探索出一条“水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10]:

(1)通过采取不同的生态技术措施改善保护区整体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2)适当调整保护区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将种养产业调整为绿色种养业,为进一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发展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打造养生、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旅游地;

(4)新农村建设,提高居民爱护环境意识,改进卫生条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的处理及循环利用问题,创建绿色小镇。

3.1.2 深圳南山区西丽水源保护区经验

(1)政府定向购买环保服务。将原本由区农水、环保、城管等部门向社会分散购买的日常公共服务工作,采取整体打包、定向发售、财政补贴的方式,集中移交给三村农城化股份公司,具体包括水源保护区内河道清游、河面垃圾清理、雨污管网维护、环卫保洁、综合巡护等公共服务工作。各农城化股份公司成立或完善物业管理队伍,实现辖区围合物业管理,有序拉制区域内污染源头企业、餐饮业发展,同时促进当地原居民就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物业管理服务创收。

(2)依据考核拨付资金。每年年底由《宝库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会同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各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或社区执行《宝库计划》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后再核拨资金。

(3)完善水源保护体系。出台《关于西丽水库地区三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一是要完善环境保障体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河流综合整治和河流水质净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水源保护力度,通过点面结合、全面到位的防治措施,保证水源水质安全;二是实施产业生态化策略。根据水源保护地区的实际要求,结合区产业发展策略,优化三村产业结构、布局和环境,削减产业人口,推动产业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村庄[11]。

3.2 松华坝水源区可实施措施探讨

密云模式主张建设生态小镇,推广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松华坝近年来也逐渐发展生态农庄旅游业,但由于规划无序、设备不完善、经营不合理,导致大量游客直接涌入水源保护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次,产生的生活污水间接污染了水源,造成水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西丽模式倾向于政府调节。目前昆明政府已经建立健全机构,成立水源区管理局,专门负责水源区的保护管理,建立了区、街道、社区、村四级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整治河段长责任制管理网络,加大入库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入库河道水环境,保障水质持续达标。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未带来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

密云模式和西丽模式是根据当地经济与环境提出的决策,而松华坝以农业经济收入为主,只有合理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缓和水源保护区内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故提出在松华坝水源区建立“环水有机农业”,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合理发展农业经济。

4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有机农业”建立

4.1 背景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省物种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的优势。松华坝水库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为减免农药化肥的施用,保护水源地水质,提高居民收入,针对松华坝水源区首次提出环水有机农业建设。环水有机农业指在重要的湖库周边、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集水区等水环境敏感区域采取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质保护相结合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12]。

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控制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质量角度出发,优先在重要水环境功能区、水环境敏感区等区域周边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即发展环水有机农业[13],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促进整个区域内农村生产生活中废弃物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排放,増加农业绿色发展的动能,以真正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质保护相结合的目标。

4.2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农业实施措施

4.2.1 政策基础

《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管控,严控围湖造田、滥垦滥占草原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种养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加快推进畜牧业禁限养区建设。加强耕地土壤管理,在石漠化地区和重要湖泊、饮用水水源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支持按照有机产品生产标准,以茶叶、蔬菜、咖啡、坚果、中药材等为重点,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立完善有机农产品产地挂牌保护制度。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推行渔业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合理确定湖泊、水库、滩涂等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加强草原、水生生态、林业和湿地保护与修复。抓好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建设。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蔬菜产量300万t,产值达60亿元。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

4.2.2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有机农业”示范

(1)环水有机农业构建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农药、重金属等环境风险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以4R“减源-拦截-利用-修复”理论,开展以有机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试验。“减源”措施包括农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以及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拦截”措施包括农田排水系统建立生态沟渠、沉砂池,拦截坝等;“利用”措施是当径流中氮、磷、COD浓度较高时将径流水再次循环,作为灌溉水重复利用;“修复”主要是对在农田系统建立匹配的径流的集水塘或深沟渠,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湿地的生态修复。

(2)环水有机农业面源控制效果

通过“减源-拦截-利用-修复”的有机生产控制农业面源措施,在有机基地习惯施N量的60%的条件下即可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且能减少径流水中近20%的NP含量。在有机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混合和减量施用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60%氮素的鸡粪+牛粪+豆粕的施肥处理是既可以保障较高产量同时又可降低氮、磷流失的最佳施肥措施。建立初期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3)环水有机农业生态效益

环水有机农业的应用将有助于保护松华坝流域土壤与水环境,促进该区域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促进人们有意识地改善农林牧副的生产条件、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意识,使现有环境得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使不利的生态条件得以改善。

(4)环水有机农业经济效益

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通过产品品质和档次的提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例如江苏句容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机水果亩均年5000元的纯收入。戴庄村从句容市的最贫困村变为小康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6000元,增长到目前的2万多元。

(5)结论

以有机农业的理念与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养分利用、生态修复)相结合,构建环水有机农业技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体质增效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的目标,才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5 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论为基础,以流域、区域生态学为指导,综合考虑水源保护区农业生产的土壤修复与面源污染控制,采取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外部投入物质的依赖,实现土壤修复与水质保护的目标。此研究与示范开创了重要水源保护区发展农业与保护环境的先河,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缺乏可以参考的案例。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当地政府与企业的交流,充分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拓展本项目工作的依托点,同时在研究中拉动各部门、各地方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面源水源饮用水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饮用水反渗透膜元件验证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应用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减塑”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