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关键性指标研究

2020-01-12任亚萍

河南建材 2020年2期
关键词:植被公园景观

周 勃 任亚萍

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467036)

目前,我国已然掀起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风潮”,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我国开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 相关管理制度、指标不是十分规范,影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质量和效果,需要明确其规划设计关键性指标,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设计规划[2]。

1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现状及困境

1)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势头猛、建设规划盲目[3]。 尤其是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城市湿地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总量已然超过数千个。 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数量的激增, 建设规划环节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很多城市湿地公园的运行状况令人堪忧[4]。

2)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不明确,监管环节存在不足,导致规划、设计环节呈现明显的目标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影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效果[5]。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也制约了实际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3)在设计、规划环节存在过度保护或过度设计的问题[6]。由于对“湿地”含义理解的不同,导致其规划原则也不同,影响了实际的公园建设效果。 无论是过度保护还是过度设计,都不利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2 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指标控制的重要性

2.1 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

根据对以往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由于湿地是自然界中一种性质相对比较特殊的生态系统,所以公园的建设必须具备湿地环境的生态特征[7]。①要具备一定的水源基础,要求该水源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区域气候,还能够实现抗旱、蓄洪等作用;②要求湿地公园的土壤对于水源具备一定的过滤能力,从而实现水资源净化的目标。 湿地公园一般由比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不仅为各种类型的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机会和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外来的物种提供修养生息的机会[8]。

2)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尤其是相对于其他自然环境而言,人工的生态环境虽然无限地趋近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但是,究其本质,人工的生态环境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生态系统的运行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就城市湿地公园来说,由于其需要为游客提供开放的休息区域,长期的人为干预就必然会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城市湿地公园环境系统的良好发展。

2.2 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指标控制的重要性

在经历了数十年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后,我国范围内超过50%以上的自然城市湿地已经消失。 在这一背景下,对现有的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优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显得愈发重要[9]。 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投身于城市湿地研究,但是, 具有针对性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由此,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指标控制的研究,总结以往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实际经验,为后续城市湿地公园的指标性发展做出帮助,就成为了现阶段湿地公园指标控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

3 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指标的研究

3.1 生态保护指标

生态保护指标作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不仅涉及了有关湿地保护的内容,同时也涉及了湿地周边植被、物种等多方面内容的保护[10]。如在生态保护指标中的湿地控制比例方面,虽然我国一直没有出台明确的比例指标,但是沿用国际有关生态湿地的比例控制标准,应确保规划湿地范围不少于公园总面积的30%~50%。 目前我国大部分已建成湿地公园中,湿地覆盖面积大多在30%~40%,所以,可以认为,在实际的湿地规划环节,不少于30%的湿地保护指标所意味的只是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最低值,具体的设计规划应根据实际的需求而开展,尤其是对以保护为目标构建的湿地公园而言,其湿地的面积应远远大于休闲、娱乐类型的湿地公园。

植被保护指标不仅包括常见的陆地类型植被,也涵盖了湿地中的植被,以往的研究认为:一般情况下湿地公园的植被绿化范围不应小于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0%[11]。 与此同时,在植被的选择过程中,应侧重选择具备地区特色和地区适应性的乡土植被,最大程度上提升植被的存活比例,为后续的湿地公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植被的数量来说,不同规划目标涉及的植被数量也不同,侧重于保护目标的湿地公园,对于植被的选择应秉持物种多样性更高的原则;而侧重于休闲的湿地公园,则可以选择更加丰富的植被类型,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在动物保护指标方面不仅要控制动物的数量,同时也要控制动物的类型,尤其是相对于植物指标而言,动物指标往往具备更高的不可控性,所以在此规划环节应注意避免出现物种入侵的问题,影响实际的湿地环境。 如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物种之间的相对平衡,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物种进行完善, 从湿地深水、浅水、陆地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预期的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指标。

3.2 景观建设指标

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景观建设指标的确定也是实际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以往的研究,文章认为景观建设指标的构建环节不仅应涵盖湿地公园道路景观的设计,同时也应涵盖公园中建筑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设计规划。如通常情况下湿地公园的道路景观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人流需求划分为1~3 级园路及小径、栈桥等功能性道路。 不同的道路层级、密度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地公园的游览效果,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于湿地公园的观赏感受,如果路网密度过高,就会使公园中的景观比较分散;如果路网密度过低,就必然会造成游客穿行的困难。 目前比较常见的公园路网密度大都控制在每公顷200±50 m 左右, 既能引导游客比较全面地游览景观,同时还不会影响公园景观的分布,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以保护为目标的湿地公园,其路网密度会相对更低,从而实现更好的环境保护目标。

建筑景观设计中要对景观建筑的高度进行限制,以提高景观设计的整体协调性,同时优化对湿地公园中生态数量的控制。 如目前大部分的公园景观建筑的高度都不应超过5 m,对于部分特殊用处的景观建筑的高度也不应超过10 m,如果想要构建超过一般数值的建筑景观时,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公园规划情况进行二次优化,从而明确其建筑景观的设计需求,进而确定实际建筑景观设计的指标。

3.3 行为活动指标

湿地公园建设中,行为活动指标的设计规划也是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分区结构指标,就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行为活动的认可。 如交通指标包括公园出入口的规划指标、停车位的规划指标等方面,城市湿地公园位置大都处于城市的郊区,与市中心存在一定的距离,合理地规划出入口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游人的数量。 目前的湿地公园出入口一般需要设计1~2 个主入口和2 个或2个以上的次入口以供游客进出,同时还应为工作人员设计1~2 个作业入口,为公园的基础运行提供便利。

3.4 人工设施指标

城市湿地公园人工设施指标的确定应全揽生态公园的生态性、服务性、景观性等多方面原则,并根据不同人工设施的基础功能设置为休闲娱乐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及科普功能等多个模块,从而实现在保护湿地环境以外更深层次的设计规划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此,在实际的设计环节,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就需要从生态保护、景观建设、行为活动及人工设施等多方面指标入手进行研究、优化,从而实现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为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植被公园景观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景观别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火山塑造景观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