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开挖风险分析及安全保障措施
2020-01-12袁明胜
袁明胜
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28000)
0 前言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工程与日俱增,其中软弱深基坑开挖[1]作为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性较高的工序,一直都是工程建设者重点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各地发生多起基坑坍塌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基坑开挖过程中风险点的管理[2]和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佛山地铁3号线的高村站及明挖区间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高村,地质条件复杂,是3号线控制性工程之一。文章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周边管线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基坑开挖过程中风险点及管理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高村,车站长267.6 m,区间明挖段长443.7 m。高村站为单柱双跨两层站,标准段宽为19.7 m,基坑深约16.6 m。明挖隧道标准段宽为19.7~46.0 m,基坑开挖深度为16.1~24.7 m。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施工方案,外加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2 风险点分析
2.1 地质条件风险分析
工程场地地势平坦,为冲积平原地貌。基坑内主要分布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粉细砂层,这类土层具有含水量丰富、高压缩、孔隙比大等特性[3],因此土体的承载力低,易造成基坑失稳、坑壁坍塌。
2.2 水文条件风险
基坑紧靠林西河,地下水主要处在第四系砂层,整体结构上较为松散,稳定性较差,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基坑内易发生涌水、冒沙等险情,从而危及工程及周边道路和建筑物安全。
2.3 周边管线风险
施工现场地下管线众多,主要有各类通信光纤、给排水管、10 kV高压线路、雨水混凝土管道、电力电缆、污水混凝土管道等。各类管线迁改,存在交叉施工,现场沟通协调管理较为困难,存在安全隐患。
3 基坑开挖安全保障措施
3.1 软弱地基层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3.1.1 施工组织管理
根据本工程规模、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等,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等组成的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各主要岗位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
3.1.2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以项目部经理部为核心,制订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考核目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划分明确。
3.1.3 应急救援预案
成立应急机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对预案内容开展演练,应急物资应由专人管理,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3.2 软弱地基层风险技术保障措施
3.2.1 设计技术保障
①主体围护结构标准段设计0.8 m厚地下连续墙,其余超深、超宽段设计1 m厚地下连续墙,使用焊接工字型钢板接头止水,标准段设计3道混凝土支撑,部分采用4道混凝土支撑,并辅以临时钢支撑进行加强保护,并且地连墙底部进入到中风化岩层至少1.5 m;②利用三轴搅拌桩对土体进行加固,以确保加固效果,车站三轴搅拌桩加固到基坑底标高下5 m左右,区间加固至基坑底标高以下4 m左右;③在主体结构柱下设置承压桩桩基,桩底进入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岩层。
3.2.2 施工技术保障
1)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地下连续墙选择信誉好的分包施工队,加强对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施工日志要如实记录。全面梳理地下墙混凝土的超量或者欠方情况,并结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对地连墙的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或者疑似存在质量缺陷的墙体,进行注浆加固,降低险情发生概率。
2)基坑降水。基坑采用真空疏干深井,利用新型技术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确保基坑降水达到预期效果,做好基坑周围排水工作,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3)基坑开挖。严格按照专家评审方案施工,基坑开挖必须做到先撑后挖,分层分段开挖,禁止超挖情况,设置合理的开挖坡度。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坑底积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及时封底。
4)加强监测。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监测点,并做好保护工作。对比分析施工单位与第三方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当发现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要及时召开预警分析会,必要时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4 结语
软弱深基坑开挖风险高,易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因此基坑开挖必须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安全保障措施,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为基坑开挖施工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