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探析
2020-01-12董知恩李孟芩张婷婷张玉林
董知恩 李孟芩 张婷婷 张玉林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621010)
1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软件的概述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即建筑信息模型。而Revit系列软件则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建造和维护质量更高的建筑。将Revit应用于装配式结构设计的目的,即事先搜集图纸进行整合,将Revit生成的参数组放入应用系统库内。完成对应用系统库的设计后,通过“橄榄山快模”软件来进行对设计的深化,提升整个Revit软件的效果,为用户建筑创模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提高了建模的效率。系统对结构以拼装程序进行拼装后,将其导入至结构设计系统,并加以整合研究。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软件的功能更加的完善,结构设计工程师使用更加简单便捷,容易上手,为行业领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高效的分析系统和设计工具[1]。
2 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1 实现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应用于预制构件的设计阶段,有利于预制构件设计模型的参数整合和信息共享。与传统的CAD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可以设计者根据资源库平台的参数进行预制构件的材料类型、尺寸大小和设计比例等信息参数的整合,搭建预制构件的参数族库。各预制构件的专业人员对同类型的参数族进行筛选和优化,添加新参数进入参数族库中。信息参数不断优化和整合,预制构件的参数标准也会越来越详细和规范。
利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①标注的制定;②模型的搭建;③模型的应用。BIM模型中所有的构件模型都由参数做基础进行设置,模型中各子模块相互关联,设计人员将其中一个参数进行更改完善,则会带动其他相关构件参数随之更新,这样也就避免了设计过程中的错漏或者信息参数的更新不一致。BIM建模完成后,同样也可以根据需要导出CAD二维图纸或者预制构件的参数等,更方便进行构件制作和装配。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优点,可以帮助设计方与施工方、建设方、构件生产方等建筑施工设计单位进行更好地交流,更加直观地发现设计盲点和缺点,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避免建设中不必要的修改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施工障碍。
2.2 多方参数指导减少设计误差
装配式建筑构件需要提前制作好,通过吊装和拼接完成建筑整体。从预制构件的设计开始到预制、拼装、装饰,各阶段都需要建筑各参建方进行整体协调共同合作。整个设计涉及到两个方面:①设计方内部的优化设计;②各参建方的协同合作,涉及检测和最终调整。设计方内部按照设计规范和建筑功能、设计理念和要素等进行整体设计,各参建方协同需要根据整个建筑设计就施工规范、材料规范和物理要求对整个建筑的各数据参数进行协调。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再到整体装饰、后期维护等,都需要多方的专业人员在信息集中的交流平台上进行协调合作,更好地完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建设。
BIM技术就是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需求,实现信息共同和协同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平台,使不同参建方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设计模型的整理合并。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参数的正确传达,在BIM平台上的各方数据整合能够更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缺点和参数不合理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能够确保整个结构的设计参数准确性,提高整个结构的设计质量,从而为后期的施工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2]。
3 结语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结构的设计中,以Revit为平台,实现设计的三维可视化,使建筑各参建方能够更好地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参数整合,帮助整个结构设计更加合理,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传达而产生的设计缺陷,提高整体的设计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