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2020-01-12廖琪胡锐张逸婷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湖北省环境保护绿色

廖琪,胡锐,张逸婷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是新时代我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和基本遵循。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着重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坚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省情实际,努力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2019年,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年度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7.5%,全省国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占7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8.6%,实现了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发展同向而行,齐头并进。

1.1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高标准建设“美丽湖北”

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得到有效完善。一是加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组织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二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度。制定出台《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指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省“五级联创”,大力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1.2 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湖北省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增加值达到历史新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增强,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发展节能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同步并举,相互促进。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大显身手。兴发集团节约用水800多万吨,连续6年荣获全国重点行业能效冠军。三是积极谋划绿色项目储备。围绕“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和十大重点产业,确定18个绿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总投资2329亿元。

1.3 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抓手,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

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下决心花大力气治气、治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2019年,湖北省国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6%,较2015年上升5.7个百分点。二是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2019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8.6%,同比提高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劣Ⅴ类断面水质比例为1.8%,同比无变化。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1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172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12个。三是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成果集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力度不断加大。黄石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入选全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案例,成功探索出“黄石模式”。

2 湖北省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变化总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当前环境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一些结构性、瓶颈性、体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2.1 疫情影响的持续性不容忽视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性超出预期,对湖北省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等影响较大,对中长期经济平稳向好的态势造成一定冲击。短期来看,工业行业普遍回落,超半数行业出现负增长;消费需求明显萎缩,项目投资全面下降。从中长期分析,完成预期目标,稳定市场份额,恢复消费的压力增大。

2.2 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第二产业占比44.5%,重污染行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偏紧,缺煤、少油、乏气,83.4%的一次能源需要长期从外省调入或进口,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能源结构偏煤,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0%,单位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偏高,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省工业能耗总量的83.2%。

2.3 环境治理资金保障难度加大

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规范PPP项目发展、银行资管新规等防风险举措,对环保类PPP项目影响尤为明显,一些地方存在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财政环保资金投入有限,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压力较大,也会导致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还不到位,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尚处于少数地市探索阶段。

2.4 环保产业发展瓶颈仍待破解

全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整合,绿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程度不够,环境保护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尚未完全转化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动能。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环保行业“低档过剩、高档缺少”的问题尤为突出。

3 以绿色生态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当前,湖北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湖北绿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接受经济转型期的阵痛,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前进信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增长“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积极探索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3.1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突出执行能力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坚持巩固、完善发展、遵守执行生态文明制度上持续用力,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标准体系。持续推进《湖北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清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积极开展《湖北省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制定出台一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制度以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二是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系统谋划湖北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应用。重点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科学确定目标,结合区域特征合理划分管控单元,推动区域与规划环评落地,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发展协调起来,从源头解决自然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等顽瘴痼疾。

3.2 创新环保体制机制,精准支撑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注重顶层设计、聚焦主体责任落实,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格局,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健全绿色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履行生态责任,守牢生态红线,用好绿色发展指挥棒,把“绿色政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强化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逐步将财政政策目标设定和价值导向从弥补区域经济发展损失过渡到突出财政资金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作用上。既要考核环境质量、碳排放等生态指标,也要结合各地生态产业特色制定产业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三是精准服务复工复产。根据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有关要求,采取差异化生态环境监管措施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强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向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和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倾斜。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且符合污染治理条件的复工复产企业,依法核准延期缴纳环境保护税。

3.3 打通生态经济链条,形成长效动力机制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转型新动能,强调发展源头端政策生态化、绿色化,实现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同治。一是完善创新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着力推进建立行政手段引导、市场手段为主的生态政策机制,打通包括环境税费、生态环境补偿、信息披露、绿色信贷等在内的面向企业的环境经济政策链条,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二是拓宽生态环保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取低息贷款、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重大环保工程项目的社会资本融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融资,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三是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成立环境投资公司,整合聚集生态环境类资源,打造环保产业的专业化投融资主体和运营服务主体,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益。

3.4 健全全民行动体系,激发现代化环境治理活力

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活力所在。只有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体系,人人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建设美丽湖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一是大力推进全民环保行动。以生态省创建为载体,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组织与动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二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推广“生态小公民”“三峡蚁工”等全民绿色行动的经验做法,持续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三是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重视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湖北省环境保护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再造绿色